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竹坡与文龙就吴月娘、孟玉楼、庞春梅三个人物形象的驳难,寄寓彼此对时世的慨叹,灌注各自的主体精神.在小说评点学史上,张竹坡、文龙都自觉地探讨小说评点的艺术规律,促进小说评点学的自我发展.张竹坡曲笔写意,又能自出心思;文龙有意避免运用反讽,注重对文本的探讨.考究张竹坡、文龙二人的小说评点话语歧异,对反讽文法的参透程度当为影响二人评点话语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南宋刘辰翁开小说批评之风后,明清之际出现了小说评点的第一次高潮,其中张竹坡之批点<金瓶梅>为杰出的代表.张竹坡对<金瓶梅>批点中借鉴当时流行的八股文法,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理论,对后世的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小说评点派论“叙事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派的评点文字中,对叙事视角的研究尚处于不甚全面、不甚深入的阶段.但小说创作的实践却又的的确确存在一个"叙事视角"的问题.中国古代小说的许多作品,尤其是那些优秀之作,在叙事视角方面可谓别出心裁.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派的批评家们,也对这些体现作者匠心之处进行了切中肯綮的评价.有的批评者还借此发表了自己对小说写作艺术的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并值得我们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明清很多文人都涉足小说评点,他们生活在科举社会中,都曾致力于举业,在评点小说时,从评点方式、内容到评点语言、体式,都不约而同地借鉴了八股文理论,使小说评点的理论和风格带有鲜明的八股文色彩。综合小说评点借用的八股文文法发现,文法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活法这一方面。八股文活法是对死法的灵活运用,小说评点者借用活法,意在表现小说作品的文学意韵。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突出特点不仅表现在评点形式的直观性、灵活性与开放性,而且体现在评点者本身的多重身份及其复合功能上。一方面,书商、文人、作者本人等批评群体构成了明清小说评点者的复杂主脉;另一方面,读者、作者、批评家(文学鉴赏者)的三重身份共时集中存在于小说评点者进行小说评点的具体进程中,从而使评点者在评点瞬间具备了三位一体的文学功能和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小说评点的开山鼻祖,刘辰翁在评点《世说新语》时抓住了小说尤其是语录体小说中人物语言修辞的方方面面。他注意到小说与其他文体在修辞上的不同,并从不同方面表述了言语修辞观或辞令修辞观。刘氏小说评点在修辞学史上的开创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明清小说理论主要是小说评点家的批评理论,同时也包括一些涉及蓟理论问题的小说题序、笔记杂著等。小说评点与戏剧评点是孪生姊妹,都兴起于明代,由古文评点发展而来,其奠基者是杰出的思想家李卓吾(李资,1527——1602)。李卓吾写了《忠义水浒传序》,又亲自评点过《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等(见《焚书·与焦弱侯》)。他通过小说、戏剧批评,对封建传统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的判逆思想和文学活动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开创了明代小说戏剧评点之风。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评点与清代学风——以冯评、但评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经世致用、考据、崇尚古文之学风深深地影响了《聊斋志异》评点,具体表现为:在《聊斋志异》评点中贯穿着极强的经世致用的清代实学精神,评点者把评点的目光投向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尤其对现实中的阴暗面进行了批判;《聊斋志异》评点中运用考据学方法之处很多,其常见形式有注释名物、制度等和附述相类故事两种;古代优秀散文,尤其是先秦散文成了评点《聊斋志异》的最重要的参照标准和以古文文法评点《聊斋志异》乃是崇尚古文之风所致。在清代学风的文化背景之下来观照《聊斋志异》评点,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把握《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小说评点在理论史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为研究依据 ,通过分析探讨金圣叹的三类阐释性评点———字句阐释、内涵阐释及结构阐释 ,总结了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在创建古典小说阐释方法和小说批评理论以及理解、评价和传播中国小说等方面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说评点对文学批评来说具有全面性、多面性、细致性的特点,具有辅助阅读小说的功能和独立的文本价值,可以促进小说的传播。目前,明清小说评点显然还没有得到认真的对待和研究,所以明清小说评点的研究还留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1.
晚唐诗人许浑其诗被不少诗家指为“气格卑弱”、“气未深厚”,此论实为不当。许浑诗歌无处不充满“气”,包含作者的人格情志之“气”、声律的抑扬顿挫之“气”、结构的整密严谨之“气”、辞句的工整精切之“气”。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的喜剧不以情节取胜,而以语言见长。在喜剧人物对话中,王尔德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添人物对话的情趣,突出喜剧人物的幽默、机智,从而引发观众会心的笑意。妙用多种修辞手法既是王尔德喜剧语言最显著的艺术特征之一,也是王尔德喜剧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不过,多种修辞手法在喜剧中的广泛运用,要求观众具有相应的欣赏能力和水平,这使王尔德的喜剧失去了雅俗同欢、智愚共赏的全民娱乐性。  相似文献   

13.
《列女传》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运用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表现心理活动的内心独白,形象贴切的比喻手法,丰富多彩的引语,精当独到的议论等不少出色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语言表现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修辞学史研究和修辞史研究是修辞学研究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宗廷虎先生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修辞史研究而言,在理论探索中,指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性质、对象和范围,阐明了修辞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方法,阐述了辞格史研究的理论;在实践研究中,具体研究了借代、引用、避讳、回文、镶嵌、顶真这六个辞格的历史演变,进而研究了诗歌体中连珠格、顶真辞格连环体、药名嵌字格的历史演变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引用辞格,系统研究了中国集句史;在方向引领中,组织撰写《中国修辞史》和《中国辞格审美史》。这些成就,对修辞学研究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修辞精品六十格>中谭永祥先生所创建的"移意"、"会意"两种辞格能否取得"格籍"持怀疑态度.认为,因"移意"缺乏表现力,不应被立为辞格;鉴于"会意"定义的模糊性,难以让读者把握其本质特征,应重新命名和界定,或划归现有辞格.  相似文献   

16.
指出美国总统借助于就职演说宣布自己的施政纲领,劝说公众接受并支持这个纲领,具有明显的意图性;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阐释了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从而在表达语义的同时实现某一意图和目的,这从理论上说明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言外之力;成功的就职演说要运用多种语言方法,如衔接手段、修辞格等挖掘语篇的言外之力,以保证演说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商业英语广告的修辞艺术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陈望道先生对修辞的分类为依据,根据商业英语广告中经常运用的修辞格,讨论了以下四大类:比喻类、拟夸类、比照类、曲言类,并结合成功的广告案例分析修辞手法在商业英语广告中的功能及应用。为了更好的赏析商业英语广告中修辞的魅力和让国人借鉴其修辞运用的艺术手法,成功的翻译必不可少。以翻译原则为基础,在各翻译理论家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辞格翻译的四种方法:直译法、意译法、活译法和弥补法。根据商业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运用的具体情况,提出修辞翻译的四个策略:用格、增格、弃格、转格。  相似文献   

18.
由楚竹书孔子论诗来看,过去人们关于《诗经》的一些争议和疑议可以得到澄清。孔子只按风雅颂来讲授诗的思想内容,而未言及赋比兴,可见赋比兴并非诗之“异体”;关于雅命名之意义的说法中,《毛诗序》讲的合于编诗古义;竹书证明,司马迁关于孔子整理诗的说法是可信的,《毛诗序》与司马迁关于孔子编诗之义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9.
委婉不具备修辞的本质特点,缺乏特定的结构形式标记,因而不应属于修辞格范畴.一般对委婉所作的定义都是从它的修辞效果来说明的,这达不到科学分析的目的.委婉表达的效果是靠别的一些辞格或修辞方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英语经过长期发展,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惯用语。惯用语是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可以集中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含比喻修辞格的惯用语更是设喻丰富、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本文从设喻、理解及其翻译三个方面对含比喻修辞格的惯用语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