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使用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首次宣布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以企业绩效水平和企业绩效波动性为切入点,实证研究高管层权力、股权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高管层权力增大会显著加大股权薪酬水平和股权薪酬差距;(2)高管层权力对提升企业绩效水平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但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绩效的波动性;(3)股权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水平及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从高管层权力和股权薪酬差距的综合效应看,两者在提升股权激励绩效水平的同时显著地加大了企业绩效波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5-2015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和分地区视角,就地方债务水平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全样本视角来看,地方债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且只存在单一门限。在门限值以内,地方债增长能够激励企业创新。一旦超越门限值,地方债上升导致的企业融资约束趋紧进而会抑制企业创新。此外,地方债对企业创新的门限效应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从分组回归看,地方债对东部地区不存在门限效应,这与东部地区已经跨越以债务促发展阶段有关;相较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地方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强度更大,门限值相对较低。当地方债水平超越该门限值,中部地区的地方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减弱,西部地区的地方债会明显阻碍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3.
基于激励理论,利用2013—2021年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3248个有效样本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高管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晋升激励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企业技术效率作为经营绩效的重要替代指标,研究结论显示:高管薪酬激励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股权激励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倒“U”型;高管晋升激励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高管激励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引入竞争战略,以2016~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在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薪酬激励能够调动高管积极性,并通过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的有效实施来提高企业绩效;但高管更愿意选择通过低成本战略来间接提高企业绩效.差异化战略在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低成本战略在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表明对高管给予股权激励能够通过差异化战略的有效实施来间接正向影响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以2005 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门限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集中度与银行风险的线性关系不显著;在以资产规模作为门限变量时,银行风险与银行业集中度之间的确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存在门限效应,资产规模的门限值约为603 019 220万元.当银行资产规模超过该门限值时,即对大型银行而言,银行业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当银行资产规模低于该门限值时,即对小型银行而言,银行业集中度与银行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旅游+"的兴起,带动了旅游行业在国家层面上新的发展浪潮.选取2010-2015年沪深两市A股的旅游类上市企业为样本,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季节波动调节下普通员工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加强普通员工薪酬激励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②季节波动具有弱负向调节效应,但不改变员工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正向关系.③淡季的薪酬激励效应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2011—2018年我国深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研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与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参考视角.研究结果表明,薪酬激励、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与绩效的影响存在产权性质上的差异:(1)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创新投入之间均存在正向效应,且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2)民营企业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的带动作用更强;(3)在低分位民营企业中,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带动作用也有所增强;(4)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会抑制薪酬激励对创新投入的带动作用,且在民营企业中抑制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将企业生命周期纳入到对高管薪酬差距的实证研究中,选取2010-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企业特性角度分析了高管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为我国上市公司完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提供了经验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公司在制定高管薪酬差距时会因其所处的生命周期特点而有所不同,较成熟型企业来说,成长型企业通过增加薪酬差距的方式来达到激励公司业绩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企业高管薪酬作为一种激励措施,其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显著.通过选取2016—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发现: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正向影响会出现拐点,超过这个拐点,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就会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开始产生负向影响,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投资效率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并对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展开了检验.因此企业应合理控制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提高企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基于高管激励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管薪酬激励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高管股权激励则对此表现出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非国有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要强于其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基于此,企业应持续强化责任意识、优化薪酬体系与深化股权监管,以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现状的描述,分析了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且针对其原因提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交易活跃程度与股票回报——基于上海股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衡量交易活跃程度的指标——交易金额(DVOL)和换手率(TURN)度量流动性,检验了上海股票市场流动性一阶矩、二阶矩与回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上海股票市场中,政策对流动性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影响。排除了政策出台月份数据后,流动性与股票回报呈显著负相关,流动性的水平(一阶矩)和波动(二阶矩)在截面上对股票回报有显著的解释作用。文章还从投资者行为、市场交易制度和市场监管等角度分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英汉股市报告中的隐喻实例,说明了Lakoff提出的事件结构隐喻的普遍性.同时,由于概念隐喻受不同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文化独特性.概念隐喻具有认知普遍性和文化相对性.  相似文献   

15.
与过去相比,2005年《证券法》在证券交易所组织形式方面做了新的改动。立法修改的动因,包括外部形式上的原因——公司制改造的全球化浪潮,而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制证券交易所自身的许多优势。基于此,文章赞成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应当进行公司制改造,同时对于公司制改造以后可能面临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制度是资本维持原则的例外,是禁止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但书”,它完善了股东退出机制和中小股东保护制度。我国在2005年修订公司法时引入了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制度,但却将股份交换行为排除在该制度之外。本文自股份交换、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的起源、性质、理论基础入手,从小股东与多个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害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为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实现股份交换过程中各方的共赢,我国应将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制度的范围扩大到股份交换行为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上证50ETF的主要运作指标跟踪误差与折溢价水平进行计算分析,并通过结合国外ETF的运作状况进行比较,得出:我国ETF的发展由于起步较晚,且股权分置改革尚未完成,对上证50ETF的运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与国际上著名的ETF产品的运作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上证50指数成份股半年的高频分笔数据,实证研究了上海股市的价格聚集现象。结果显示,上海股市存在显著的价格聚集现象,且开盘阶段价格聚集程度显著高于其余时间的日内效应。同时对价格聚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股价大小、股价波动性和每笔交易额对价格聚集有显著的正影响,而股票的流通市值和每天交易笔数的影响显著为负。最后,对限价指令薄的价格聚集现象进行研究,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两个市场最新的大盘指数和交易量序列重新检验了沪深股市股票价格与交易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股票收益率和交易量序列均呈序列平稳,交易量与股票价格变化量以及交易量与股票价格变化幅度之间均成正相关,两个股市的交易量和收益率序列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买卖报价差、报价深度、非流动性指标以及换手率作为流动性四维的替代指标,对 沪市流动性的协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沪市存在显著的流动性协动现象,且该现 象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最后通过构造组合的方法进一步说明了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无法分 散的系统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