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实践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红 《东岳论丛》2006,27(4):32-37
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形成的逻辑起点,这一基本观点较为系统地提出和论证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观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全面阐述了实践观思想的合理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自然存在前提论、对象性活动论、异化劳动论、人化自然论和劳动二重性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既有研究中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有学者甚至认为这一部分应该独立出来作为第四笔记本。在考察文本的历史变迁和原初结构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部分在逻辑和文本上都是开放性的,其哲学讨论与第三笔记本中的经济学研究错综交织在一起。而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态度的细微转变则反映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存在的两条逻辑此消彼长的理论态势。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理论定位的问题上,西方“马克思学”和苏联马克思主义都有意无意脱离了文本的原初写作进程,转而以某种外在的理论框架为出发点进行阐发。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审视、反思。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和劳动对象化理论,我以为按其实质来说是两种不同的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在方法论原则和世界观指导方面,还没有真正摆脱旧哲学的束缚;劳动对象化理论已经在根本上突破了旧哲学的樊篱,从而对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手稿》的主要思想精华并不足异化劳动理论,而是劳动对象化理论。  相似文献   

4.
郗戈 《学术研究》2007,3(2):53-55
“劳动(实践)”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概念。本文运用文本分析、语义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读这一概念在经济学和哲学双重语境下的理论意义和相互关联性,并以此为基点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手稿》哲学思想的要旨与精髓。从而表明,在经济学和哲学语境下“双向生成”的劳动概念集中体现出了马克思拒斥形而上学的主体哲学并重建新型主体哲学的理论动机,而这一新型主体哲学的确立又为他的社会批判和社会革命学说构筑了成熟的哲学内核,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5.
刘钒 《理论界》2007,(10):226-227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其产生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资本论》创作之前的两部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这三个概念成为始终贯穿在两部手稿之中的思想主线,共同构筑着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形成与思想发展。有必要基于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努力理解马克思对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的认识与把握,努力把脉马克思两部手稿创作的理论思路,努力研究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之前的这两部手稿已蕴含的共产主义观,认为马克思在两部手稿中对劳动、资本逻辑的理解具有的一致性体现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与共产主义观的形成上,以此探索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思路、思维方式、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7.
内容并不完整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有其内在的逻辑主线的。它以人的需要为逻辑起点,以私有财产为中介,以异化劳动为突破口,以共产主义为手段和标的。由此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结晶,作为马克思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同时又是一部卓越的哲学著作,马克思运用当时所掌握的哲学观点来概括其经济学研究成果,异化劳动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学哲学范畴。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理论逻辑联系的四个规定来探索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就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渊源、产生过程及研究意义,谈点个人粗浅认识。 研究导化劳动理论的现实意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一本重要著作。通过《手稿》,人们惊异地发现,马克思在早期活动中,对旧哲学的异化概念加以革命改造,深刻地揭露和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努力探索私有制的本质和奥秘,初步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并对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的平均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批判。《手稿》包含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初成果,也包含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早期考察自由问题的视角,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开始转向人本学和政治经济学双重视域下的"劳动"。这一转变是马克思哲学逻辑展开和世界历史思想发展两条线索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从哲学逻辑展开而言,马克思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到超越黑格尔"国家-市民社会"理论,关注到劳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从世界历史思想发展而言,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发展对劳动形态的改变看到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凸显,深刻认识到劳动与资本的张力关系是终结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动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逻辑和历史两条线索的发展说明,劳动是解决自由问题的现实基础,是马克思后期形成科学唯物史观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早期文本.在该文本中,马克思从经济学和哲学这两重视角出发来解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第一次用经济学的思想阐释生产劳动的存在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他对共产主义这一未来社会的理解.所以《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这是马克思首次集中对共产主义这一思想主题的经济—哲学阐释,这为后来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奠定了理论基础.重新认识《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于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露平 《中州学刊》2014,(5):116-121
马克思有没有本体论,是什么样的本体论,一直存有争议。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资本论》及手稿)时期,马克思从批判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关系出发并向批判大工业生产与工业资本的转变,其理论立场一直对本体论进行批判,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已经内置了本体论的批判话语,即对国民经济学的"异化劳动本体论"批判,并作为一种拒绝性姿态一直延伸至《资本论》中。马克思并未构建任何意义上的本体论,他在否定意义上拒绝了那些构建本体论的企图。  相似文献   

13.
杨谦  王思鸿 《中州学刊》2014,(3):120-12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思想的深刻转变,取得丰硕的思想成果。从"物性"到"感性",从单向对象性到双向对象性,马克思由思辨唯心主义转向感性唯物主义;从自我确证到感性确证,从精神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由唯心辩证法转向唯物辩证法;从抽象人到现实人,从自然界到人类世界,马克思开始由人本学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迈进。马克思此后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形成的理论成果而不是与之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有一个由否定到肯定、发展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异化劳动理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便是这一转变的关节点。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初期阶段,对劳动价值论是持否定态度的。马克思曾这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早年的一部重要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我国理论界关注尤甚的一部论著。为此,自1982年杨适先生发表了我国第一部述评专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述评》面世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者们相继成书多部。在众多的此类专著中,韩学本先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析》(以下简称《论析》),诚如高尔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著作。它主要论述的是经济学问题.同时广泛地论及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里,拟对《手稿》中的认识论思想作初步的探讨。 《手稿》并没有论述认识论的专门章节,马克思是联系其他问题来发挥他的认识论思想的。把他的这些论述加以综合、分析,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马克思此时在认识论上所达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实现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转变后,开始建立新世界观科学体系的探索过程,继而深化其哲学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无疑是这种新世界观探索的重大思想成果。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概念、规定、作用等问题的阐述,探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虽然在他1844年后的著作中也能找到其表述,但已不再作为核心概念使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可以借助“异化劳动”概念阐明国民经济学的一切范畴,但是到了《资本论》,马克思却是以剩余价值为核心概念。为什么马克思要放弃借助“异化劳动”概念阐明经济学范畴的计划?沿着这一问题出发,可以发现马克思不再借助“异化劳动”概念的四重根据。厘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核心概念的转换历程,是研究“两个马克思”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思想大体贯穿于以"异化劳动"批判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学批判、以"对象性的活动"为核心的一般形而上学批判以及以人的自我异化积极扬弃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阐明等论述中,其核心要旨在于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与人的自我对象化、自我创造活动的统一,它表征了人的存在方式。探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蕴含的劳动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以理论自觉的态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7,(6):27-33
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1932年首次全文刊发以来,对异化劳动理论的立场及其基本性质的不同理解引发了国内外广泛而持久的争论。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不过是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逻辑的再现,仍然立足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立场。但笔者认为,马克思虽然在《手稿》中借用了费尔巴哈的术语,但只要严格遵循异化劳动的文本逻辑,准确把握异化劳动的理论内涵,就会发现,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关注点、出发点、核心精粹、理论结论、提出任务、遗留问题以及遗留问题的解决等,都不仅鲜明地呈现出与费尔巴哈的本质性差异,而且可以把《手稿》及其异化劳动理论看作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发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