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对《共产党宣言》"过时论"的误读,"精神与资本"的关系问题成为回应质疑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从"物质利益困惑"中提炼出资本对精神的"规训"本质,然后在一系列文本中逐渐展示了这个过程。在《共产党宣言》中,他直接用无产阶级精神来批判资本,从而完成了共产主义的精神使命的论证。  相似文献   
2.
周露平 《中州学刊》2014,(5):116-121
马克思有没有本体论,是什么样的本体论,一直存有争议。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资本论》及手稿)时期,马克思从批判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关系出发并向批判大工业生产与工业资本的转变,其理论立场一直对本体论进行批判,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已经内置了本体论的批判话语,即对国民经济学的"异化劳动本体论"批判,并作为一种拒绝性姿态一直延伸至《资本论》中。马克思并未构建任何意义上的本体论,他在否定意义上拒绝了那些构建本体论的企图。  相似文献   
3.
周露平  刘彩生 《理论界》2013,(8):180-182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育存在诸如认同、接受、教育方法、实践认知等方面的困惑,产生以上困惑的原因主要集中于市场经济原则泛化、政治意识淡化、背景文化多元化等方面。要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必须强化研究型交往式的教育模式,重点做好研究型导向,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自主建构,重视运用社会资源,强化对体验交往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历史叙事以抽象的精神反思或批判历史进程,不能真正呈现历史进程背后的物质性的生产方式与矛盾化的社会关系,基本上从属于唯心史观的考察方式。马克思则从唯物史观的新世界观视角,提出了历史进程的社会动力机制。以此为基础,《资本论》研究全面揭示出现代资本发展的历史内容与超越方式,展示出历史叙事中超越资本逻辑、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类解放的历史路标。《资本论》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情境、发展机制与历史趋势等,形成了以无产阶级解放为革命形式的主体语境。  相似文献   
5.
资本来到世间,似乎创造出财富增长、工作平等与机会自由的新工作类型。社会生产是以工作日为计量单位的现代劳动方式。工作日才是创造世界的主体内容,建构起现代性世界。那么,工作日成为创造世界的时间规定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技术设计。但问题在于,这种工作日并不是人类天然与公正的,毋宁说是资本权力建构的时间设计与生产制度而已。只要没有上升到资本批判的高度,就无法澄清工作日的基本性质与具体内容。马克思直接以资本批判的视角进入现代世界及其生产机制,以工作日追问现代世界的资本性质、斗争视域与解放叙事:一方面,社会联合与自由劳动彼此建构起超越工作日的生产机制,即重建个人所有制,阻断工作日作为资本剥削的时间规制;另一方面,超越资本逻辑,建构合理的工作日模式,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中国需要发挥工作日的文明性,大力营造劳动光荣与勤劳奋斗的社会情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资本逻辑”的深层理解,可以分为两大内容:早期的哲学一经济学思考赋予了资本逻辑的哲学性质,称之为资本逻辑I;“资本论”时期展现出资本逻辑的经济学一哲学内容,称之为资本逻辑Ⅱ,两者统一于异化劳动的哲学性质,;乓本质就是人类实践。资本逻辑反映出资本主义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实践方式,会被无产阶级的物质生产内容所取代,具有历史性限度。  相似文献   
7.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原则的影响一直有争论。马克思认为对象关系是“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的异化关系,对三种“对象关系”进行了详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象性关系,即对象的本质占有与对象之间的相互确定,由此脱离了哲学形而上学与旧唯物史观的视域,形成了新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休闲过程表现为资本逻辑对之强制规训,那么休闲过程是资本实现与回收剩余价值(剩余劳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其内容是非正义的,主要体现为休闲的现实空间与时代内容都受到资本逻辑的控制.当代中国推进休闲正义,必须超越资本逻辑,实现体闲正义.  相似文献   
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中,马克思提出了自发分工的"三重逻辑":生产分工逻辑、社会分工逻辑、意识分工逻辑。在此基础上,解释了消灭自发分工的根本任务,即消灭导致三重分工逻辑彼此发生矛盾的条件性(异化劳动条件)与关系性(资本关系),形成真正的共同体(共产主义社会)与分工总的承担者(无产阶级),最后确定的是自由分工。  相似文献   
10.
周露平 《学术界》2024,(2):31-40
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旨趣与终极目标,同时也是马克思思想与其他思想的本质区别。纵观马克思思想,反贫困议题深嵌人类解放考察之中,共同建构了现代性批判的双重内容。就问题的起源来讲,现代性解放作为现代资产阶级话语,彰显出反抗传统封建社会的基本诉求与斗争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问题在于,资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的诉求与归宿,却导致了庞大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现实。就解决的效果而言,现代贫困问题的顽疾直接证实,资本主义运动并非人类解放的最终前景。故需以反贫困为视角剖析四对贫困内容,重新思考资本批判与人类解放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