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鼓之在我国是南方和西南方兄弟民族地区的一种富有民族特点的打击乐器。铜鼓,除晚期的小铜鼓多为传世品外,其余属于早、中期的铜鼓,不论体型的大小,悉为出土之物。从铜鼓出土的地点看,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墓葬出土的,为数不多,迄今只有在云南祥云大波那铜棺墓、楚雄万家坝古墓、晋宁石寨山古墓、江川李家山古墓、贵州赫章古墓、遵义杨粱墓、广西贵县汉墓和西林普驮铜鼓葬有过出土。这是古人以铜鼓作随葬品或葬具随同死者一块入土的,入土的原因比较清楚,这里恕不多言。另一类是从村镇近郊的耕地或山坡地中出土的,为数很  相似文献   

2.
蛙纹铜鼓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我国发现蛙纹铜鼓最多的地区,壮族先民瓯骆、俚僚是蛙纹铜鼓的主要铸造者和使用者。铜鼓上所铸的立体蛙形象,是壮族先民崇拜青蛙和崇尚铜鼓的结果,反映了壮族先民进入农业社会后对雨水的依赖,把青蛙视为可呼唤雨水的灵物。同时,青蛙旺盛的繁殖力,被人们奉为多产的象征。将崇拜物青蛙铸于”通神之器”的铜鼓上,企以增强铜鼓的神秘灵性,用于祭赛神灵,以达到风调雨顺,生产丰收,人丁蕃衍的功利目的。  相似文献   

3.
古代铜鼓     
问:什么是古代铜鼓? 答:古代铜鼓是我国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的重要历史文物,是上述地区少数民族古代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它用青铜铸造,中空无底,平面曲腰,鼓侧有耳,鼓身和鼓面纹饰各种精致的图案,并有浮雕如立体蛙、双牛拉车等边缘装饰,形象生动。敲击则声音宏亮、悦耳。  相似文献   

4.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文化的共同载体之一,自春秋时期铜鼓在云南由铜釜脱胎之后,于滇池地区逐渐发展成熟,继而传播到越南和川、渝、黔、桂、粤、琼等地,然后再传播至东南亚诸国.20世纪以来这些地区先后出土了大量铜鼓,这些地区基本上属于壮侗语族(侗台语族)生活的地区,铜鼓本身寄寓了丰富的稻作文化信息,在各地有着大致相同的社会文化功能,至今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活态铜鼓文化.从文化圈的概念研判,上述地区可以看作是铜鼓文化圈,这一文化现象说明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自古以来便有着密切的文化与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5.
铜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历史文物。铜鼓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和东南亚地区。其中犹以我国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南部和湖南西部以及越南北部等地分布最为密集。 关于铜鼓的起源和使用铜鼓的民族等一系列问题,虽然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探讨,但秦汉或者更早时期居住在两广的西瓯、骆越人已大量使用铜鼓却是历史事实。在秦汉及其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铜鼓是我国南方地区越、僚人及其后裔富有特色的主要乐器和重器。  相似文献   

6.
铜鼓船纹与水上祭祀林蔚文(福建省博物馆)在中国南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及越南、老挝等地区发现的距今约两千年左右的铜鼓船纹图案,是早期铜鼓装饰中最生动、复杂和最重要的图案,近一个世纪以来不断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兴趣。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云南、广西等地考古...  相似文献   

7.
铜鼓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乐器和礼器,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在我国云南西部礼社江流域诞生了,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铜鼓进入我国的历史载籍,从《东观汉记》算起,也有一千七八百年了,但铜鼓入诗,则迟至唐代中叶才开始.唐诗号称五万首,提到"铜鼓"二字的仅有七首,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揆其原因,操之者一般来说都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通识汉文的人也甚少,有关铜鼓的知识,只通过口传身授流传下来;汉族诗人进入使用铜鼓的民族地区的时代较晚,而铜鼓本身富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汉族诗人即使到了使用铜鼓的民族地区,也极难有见到铜鼓的机会,而当他  相似文献   

8.
古代铜鼓是一种珍贵的民族文物,在我国和东南亚各国都有发现,而以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铸造和使用的时代最早,经历的历史时期最长,因而发现和保存的也最多。它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南方各民族同汉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明证。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古代铜鼓出土最丰富的地区,到目前已收藏五百面以上。其中广西壮  相似文献   

9.
蛙的形象在我国南方是随处可见的。它不仅活跃在广阔的田间原野,而且铸立于古代先民遗留下的铜鼓之上。壮族作为一个稻作民族,对蛙尤其偏爱,至今民间仍然保留着许多与蛙有关的民俗活动。它折射出了南方古代民族对自然界的认知方式和朴素的世界观,反映着壮族古代先民在这种认知方式以及世界观影响下的行为准则。壮民族对蛙的偏爱、对蛙的崇拜和神化程度是其他民族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0.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历史文物,铜鼓研究举世瞩目,铜鼓上的纹饰多姿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鸟纹。铜鼓上的鸟纹之原型属于何种鸟类,一直是学术界所关心的一个问题。铜鼓型式繁多,鸟纹的类别亦不止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云南晋宁石寨山M14:1、云南开化铜鼓和越南玉缕铜鼓上的翔鸟纹。这种铸造在铜鼓鼓面作为主题晕纹的“怪鸟”究竟为何物,国内外研究者们的看法大不相同,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1.
论壮族蛙神崇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蛙神崇拜是壮民族诸多的古老图腾崇拜之一 ,曾深刻地影响着壮族人民。本文通过历史文献和民族学材料 ,从蛙图腾的起源、发展及衍变 ,蚂虫另节与蚂虫另歌会、蛙纹铜鼓、花山崖壁画等阐述蛙神崇拜的意义和影响 ,以及壮民族从血缘到族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蚂(青蛙)节是红水河一带壮族民间一个古老而独特的传统节日,东兰县是蚂节最为流行的地区之一。每年春节举行的“祭蛙婆”活动,其仪式包括请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这种质态古朴、文化内涵丰富的祭蚂活动,是壮族及其先民进入福作农业社会以后,为祈求风调雨顺、人了繁衍、粮食丰收而生发的对青蛙崇拜的一种仪式。蚂节中的敲铜鼓、唱山歌、跳舞等活动,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展示了当地壮族的历史文化风貌,增进了民族的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铜鼓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民族文物。它集冶炼、铸造、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宗教于一身,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独具特色的青铜艺术瑰宝。留存至今的各类铜鼓,铸造年代上溯春秋战国,下迄明清时代,不仅可以看作是一部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而且是一部生动的民族科技史文献的,也是研究中国民族史、民族学、民族科技、民族艺术以及民族风俗、文化等的重要文物。 关于铜鼓的起源地,学术界中较一致的看法是起源于中国南方。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就指出铜鼓起源于云南西南部地区。19世纪末,荷兰学者提出铜鼓起源于广东南…  相似文献   

14.
广西的铜鼓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已经30多年,但是在万家坝等8型铜鼓中,比较明确矿料来源的只有北流型和灵山型,铸造地问题也是一直悬而未决.通过比对广西各类型铜鼓和铜、锡、铅矿点的分布范围,可以看到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对应:铜、锡、铅矿点的分布是影响铜鼓分布的重要因素,矿点开发的程度和年代早晚也间接影响到铜鼓类型的兴衰发展.这样的分布规律暗示着铜鼓应是在古人有目的地选择靠近矿点的地理位置后,就地或就近取材铸造.铜鼓从云南传入广西后,在广西被“本土化”,骆越、西瓯、僚、乌浒、俚等先民利用广西丰富的矿产资源,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铜鼓文化.  相似文献   

15.
楚雄,那里是亚洲人类始祖——云南元谋猿人的故乡,出土过腊玛古猿化石、恐龙化石,发掘出世界最早的铜鼓。被誉为“古人类学宝库”。那里是我国第二大彝族聚居区。南近哀牢山、东依乌蒙山、北靠白草岭,金沙江和礼社江绕境而过,三山鼎立,二水环绕。乌蒙山中白雪皑皑的洛尼雪山,相传是彝族始祖阿卜笃慕洪水殉难之所,也是六祖分支之地。关于那里的话题,我们是在北京首都宾馆一个春光融融的房间展开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长普联合正出席全国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水族与铜鼓     
水族与铜鼓张加云铜鼓在水族社会中被当成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因此,水族人民视铜鼓为传世珍物,以有铜鼓为荣。失去铜鼓就是对祖先的玷辱,丢掉铜鼓就意味着丢掉了家业的精华,被夺去铜鼓就是被夺去了欢乐与幸福,否定铜鼓就是否定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水族人民对铜鼓...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民族研究学会、文物出版社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发起的古代铜鼓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三日在南宁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行的古代铜鼓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苏、福建等省、市、自治区博物馆、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单位的文物考古工作者、民族研究工作者、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铜鼓有两种,一种是中原商代铜鼓,一种是南方兄弟民族铜鼓。二者名虽一,质地相同,但造型、纹饰与用法不同,起源也不一样。本文由于篇幅的关系,有关商代铜鼓的起源问题,只作简单说明,主要是阐明南方兄弟民族铜鼓(以下简称“南方铜鼓”) 的起源问题。有关南方铜鼓的起源问题,一如铜鼓的作用和铜鼓的族属问题一样,向为铜鼓学人所注意,并发表了不少意见。这些意见主要  相似文献   

19.
壮族蛙婆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广西红水河两岸的东兰县壮族山村,从古至今,每逢新年到来,都要欢度一次盛大的蛙婆节(青蛙节)。蛙婆节自农历正月初一起延续至月末,村村寨寨铜鼓声不断,男女老少沉醉在欢乐的歌舞之中。壮家过新年,别具新彩。广西各兄弟民族的传统佳节,各有特色,而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要数壮族蛙婆节。它产生于人类历史的初期,源远流长,历久不衰。然而,壮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历代统治者又把它视为“伤风败俗”,关于蛙婆节没留下史文记载,也极少有人去探究,这是一件遗憾的事。笔者生长在红水河边,小时候参与蛙婆节的活动,建国后从事  相似文献   

20.
彝族《铜鼓舞》,是根据流行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麻栗坡、广南、西畴等四县彝族聚居区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跳“妻丽”的素材,整理、加工、创作而成的。因跳“妻丽”时击铜鼓伴奏,又称“铜鼓”舞。铜鼓,是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古代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古代铜鼓的铸造始于春秋时代,汉朝是铸造铜鼓的鼎盛时期。古代铜鼓用于军事、祭祀和娱乐。每当节日、祭祀和宴请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