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由于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配置不对称,在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上责权不匹配,导致我国城乡基本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政府越权与缺位现象并存。对此,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财权范围,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渐走上规范化和法治化道路,最终实现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均等化目标。  相似文献   

2.
健全的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达机制是有效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的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多是由政府自上而下供给,农民缺乏对公共产品需求偏好的表达机制,使得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始终与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不甚契合。在解决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达问题上,林达尔均衡模型和蒂布特模型分别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方式,为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在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当前,我国可以根据现实国情,对林达尔均衡模型和蒂布特模型进行改良,通过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农民合作组织等措施来构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缺陷与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县乡财政困难、农民负担过重、城乡差距过大、供给总量不足且结构失调等问题,造成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城乡有别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以及供给主体单一的影响。因此,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建立农村公共产品合理的需求表达机制以及多主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以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应着重解决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但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通过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改革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和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实现公共产品供求均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所在.以深圳为例,重点探究市民公共需求的结构特征和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市民公共需求正在由单一的生存保障型向生存保障与发展享受型多元并存的格局转型:当前城市公共产品总体供给水平较低,供给结构失衡、布局不合理、民本理念缺失等问题比较突出.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如何切实坚持以人为本,把准市民公共需求的内在规律,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成为时下摆在城市政府面前一道迫在眉睫的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和社会体制处于转型期的现状导致我国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差异,尤其是城乡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不均衡.文章通过对我国城乡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财政支出、场地建设、国家政策等现状的研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体制、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与收入不同等,建议我国应该从城乡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差异现状及成因入手,不断采取有利于统筹我国城乡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公平的一体化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7.
制度性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地方政府有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然而通过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与当地选民的博弈分析可以发现,地方政府由于自身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其提供的制度供给并不一定有效,无效的制度供给甚至会提高市场壁垒和市场准入条件,导致人们行为的短期化,增加交易成本。因而政府的干预并不一定能够使市场缺乏效率和不公平的情况得到改善。只有有效克服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明确地方政府有效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的路径,确保地方政府提供的制度性公共产品充分、合理、有效,才能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交易公平。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失衡,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本文以制度分析为切入点,在供给主体上,按照公共产品性质,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的责任,提出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基础设施特许经营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是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较大改革,这一改革对于提高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以及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都有积极意义。改善我国公共基础设施特许经营行政法环境,必须合理解决公共基础设施特许经营中行政法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建构起公共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的行政法制度体系,使公共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活动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是实现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城乡差距明显、政府事权与财权失衡、农民话语权缺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格局、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尊重农民权利。  相似文献   

11.
我国长期存在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水平低、供需矛盾突出、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该问题的逐步解决。本课题组对正在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武汉市蔡甸区71个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专题研究,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过程域的公共物品供给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物品供给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是有效实施公共物品质量管理和全面提升公共物品供给绩效水平的关键,针对公共物品供给管理能力体系普遍缺乏成熟度评价问题,立基过程视域,设计公共物品供给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体系。包括:将能力成熟度模型应用于公共物品供给管理评价工作中,构建供给管理成熟度评价框架,划分管理能力成熟度等级,提炼筛选不同等级中的管理关键过程域,建立以实现关键过程目标为基准的指标体系,设计相应的评价程序,并结合公共物品供给管理实例进行评价实验,获得供给管理能力成熟度等级,发现各层级存在的管理缺陷,为公共物品供给管理优化指明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物品在资源约束下具有需求的秩序性和动态性特征,而现实中的公共物品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不仅表现在供给总量的不足,而且在供给结构上存在严重的失衡。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供给体制”、“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体制、政府职能划分不清等。因而,化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失衡就必须改变城乡分治的政策框架和制度安排,对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公共经济领域中,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会因主客观原因而产生结构性失衡,出现政府缺位、越位及错位.这种责任配置的失衡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其巨大,不仅加剧了公共产品经济中既有矛盾的冲突,而且产生了更多的新矛盾,大大加剧了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公,对社会稳定形成较大冲击,对此进行有效的法律调整急迫而重要.法律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应当建立有效的公共选择和公共约束机制.可考虑从公共决策的法制化、依法合理解决公共产品的成本来源问题、依法制约政府利用制度供给的垄断地位而产生的种种失范行为等路径进行法治设计.  相似文献   

15.
如何有效而又公正地供给公共物品,是近年来学术和政策争论的热点.文章提出了具有一般性的“公共物品问题”这一概念,认为对任一公共物品问题的全面探讨,都应涵盖以下六要素:资源如何配置,成本如何分担,利益如何分享,物品(服务)如何生产,以上决策如何作出,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如何定位.这为有关公共物品问题的讨论建立了有用的分析框架.而传统财政学把公共物品问题当作某个决策者面对的最优化问题来求解,忽视了公共物品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因此,必须重视公共选择研究方法,把公共物品问题当作特定制度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问题来理解,以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下求解公共物品(服务)的需求揭示、资金供给、生产与配送、利益分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特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长期以来我国采用城乡分割的二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上都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致使农村公共产品严重不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成为当务之急。分析了政府在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应承担的主导作用、监管职责、统筹规划职能、扶持职责和法律保障职责。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视角下对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进行改革,对于优化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众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公平、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已成为我国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对各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进行梳理与总结,在分析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改革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失衡,严重偏离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影响农民的积极性。采用Holmstrom和Milgrom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失衡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以使公共物品供给能真正满足农民需求,也为该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随着税费改革的全面推开,中国一直以来实行的农村公共产品资金制度外供给制度宣告结束。那么,如何在制度改变后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可持续供给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在对税费改革前后农村公共产品资金供给制度历史和现状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实现农村公共产品可持续供给的对策,即明确界定不同纯度的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供给;加大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力度,实现各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均等化;逐渐淡化村级组织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地区生态型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关系国土生态环境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安全。基于陕西省的黄陵县、黄龙县、镇巴县和紫阳县257个村级“生活污水、厕所设施、生活垃圾回收、废旧农用设施回收”四类生态型公共设施的调研数据,利用产出导向型的DEA模型测度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并采用Tobit 模型探讨影响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经研究发现,陕西农村地区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普遍较低,样本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平均仅为0.039 8;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只有本村常住户数、外出务工占比对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存在显著影响,而其他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交通状况、居民聚集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本村常住户数规模越大,农村的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越高;外出务工占比则呈现显著负向影响,这表明劳动力流动会显著抑制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建议通过乡村振兴吸引农民工本地创业、就业,提高农村常住人口数量,进而提升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