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保障的城乡二元分割导致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落后,阻碍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协调发展。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势在必行,这体现了社会保障公平的本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它的关键在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2.
坚持“城乡一体、统筹联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布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着力体现民富特色、生态特色、集约特色和和谐特色,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统筹城乡低保制度有其必要性,它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协调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是降低制度运行成本、规范农村低保制度的需要,也是完善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统筹城乡低保制度也有其可能性,它无论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还是实践基础来看都是可行的。而实现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就要做到城乡低保认识观念的统一、城乡低保政府责任的统一、城乡低保资金筹集的统一和城乡低保管理机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分析与统筹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行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差距巨大,产生了诸多不良后果,必须进行城乡统筹。统筹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路径是第一阶段实现由相互分割→统分融合的转变。这一阶段应重点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找准城乡融合的突破口,对部分制度实行“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试点。第二阶段应不失时机地把“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试点逐步扩大到所有地区、项目中,到2025年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基本统一”。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城乡二元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它不符合我国宪法的规定,是对农民的不公平,扩大了城乡之间业已存在的差距,也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因此,必须加以改革,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而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在于保障预期恶化而形成的"存量巨大,增量刚性"的农村人口.政府应通过对农村居民的分化和剥离,以改善和优化农村居民社会保障预期为导向,将建设和实施科学、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首要任务,最终实现城乡统一的、覆盖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与“城乡统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统筹”不等于“城乡统一”,社会保障的“城乡统一”是我们要达到的最终远景目标;而当 前的‘城乡统筹’’却要求我们注意策略,既要明确目标、知难而进,又要不骄不躁、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总称。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我国政府已经把民生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给予农民公平的教育机会,保证农民平等的政治权利,向农民提供向上流动的渠道,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0.
成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是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的高级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发展“四位一体”,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是基础,但加强文化建设是关键,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是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目标,构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保证。目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仍然存在着对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认识不足、一些部门文化一体化建设力度不够和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成都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因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化管理制度的障碍而产生的特有社会现象."城中村"给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带来了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任务是改革现行与农村城市化不相适应的法规政策和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避免大量新的"城中村"产生.其次,对已成型的"城中村",应从物质形态改造入手,以关乎村民根本利益的房屋清理确权为切入点,均衡各方利益,多渠道筹资,统一征地拆迁、规划建设、落实安置,推进"城中村"改造.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二元结构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更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格格不入.针对这一问题,从"赋予全体国民以平等待遇"的观念层面和"赋予农民更完善权利"的权利层面阐述了打破城乡结构性矛盾的思路,并围绕构建新型土地制度、变革户籍制度和建立新型的农村金融制度,展开了对构建推进城乡和谐的配套制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要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城镇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要深化农村改革,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城市低保在2002年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市贫困问题得到缓解,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却越来越突显出来。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它将成为防止农民落入绝对贫困的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为实现“全民低保”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文章结合安徽省九华乡农村低保的实施状况.对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基本情况、推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论述,探讨改进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徐州农村教育目前的现状,找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制定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有效对策,是新农村与新徐州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通过一系列对策,让农村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让每个农民都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真正把建设和谐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以逻辑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综合分析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研究表明,社会参与能够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在自评健康与身体健康方面,相比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对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和ADL的提升作用更大,但在IADL方面的影响较弱。社会参与能够更有效缓解城镇老年人的抑郁,对农村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有更积极的影响。在鼓励老年人积极投入社会参与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城乡社会环境差异,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一方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老年人开展社会参与提供政策和物质支持;另一方面改善城镇环境,以社区为依托,为城镇老年人构建良好社交环境与“半熟人”社群。  相似文献   

17.
农民待遇与制度道德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民待遇问题"根本上说是个制度问题和道德问题。在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下,中国农民的社会等级地位和城乡二元社会制度是导致"农民国民待遇得不到保证"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农民待遇问题"的道德尴尬就必须建立起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的道德制度,即在划定社会成员权利与义务的利益结构上逐步走向合理和公正,激活社会繁荣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使社会成员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获得充分的制度性保障,促使社会道德伦理关系格局趋向有序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城乡等值化是让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工作条件、社会保障、居住环境等方面“不同类,但等值”。其模式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优化产业结构、村庄革新、强化生态保护等,将农民留在土地上。而城乡公平概念则是基于城乡之间存在发展上、政策上以及财政、就业、社保等方面的不公平而提出的。实现城乡公平发展要统一城乡规划布局,统一城乡户籍管理,消除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保证城乡居民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经历了历史上力度最大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农村的村庄学校消失,村庄幼儿园兴起,农村幼儿园成了农村社会的文化高地。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治理存在治理主体“靠政府”,治理取向“唯城”“唯农”,治理目标“扶贫不扶志”,治理过程“治标不治本”等困境。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任务是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路径在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建构供给时代发展和符合农村人文的治理取向;心系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治理目标;探索“标本兼治”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社区协商是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实现形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城乡社区协商也具备了较多有利条件,一些地区立足当地实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启东市社区协商的"三明确"和"三结合"、威海市的分层次社区多元协商制度.当然,社区协商依然面临着一些关键挑战,比如"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迈进带来的挑战、"合乡并村"加大了农村社区的管理强度和复杂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城乡社区建设:重视社会治理的区域异质性,提升后发地区协商水平,缩小社会建设的地区差距;重视历史文化因素,尊重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要有底线思维,因势利导,尽可能达成协商预期;一切从实际出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培育"社区领袖";改变传统社区治理方式,因地制宜引入"智慧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