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CLEC,WECCL和BROWN语料库对比分析中国学习者英语作文中存现句否定式的使用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学习者过度使用there is no句型,过少使用there was no和therehad been no句式;there be not句型在中介语中有交替使用的现象。此外,英语专业学习者有否定式缩略句和there will be no句式过度使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There BE句型的使用特点。本研究发现:(1)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使用There BE句型时,整体上会呈现出频率过高,使用带有后置修饰语的句式百分比偏少等特点;同时,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书面语中的这些差异会慢慢减少。(2)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There BE句型的使用特点可能与汉语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存现句中,对于"there"一词的解释一直以来有着颇多的争议,本文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以一种崭新的理论来解释"there"一词的存在。同时,借助语料库的帮助,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存现句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并跟本族语使用者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比较,以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该句型时产生种种问题的原因。最后,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学习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存现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具有跨语言的性质,一般认为其下位句型包括存在甸与隐现句。对汉语存现句相关问题的研究也一直是国内外生成语言学者研究关注的热门话题,通过对汉语存现句的研究进行回顾,发现以往对汉语存现句的研究大多是在管约论框架下进行的,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存现句的生成机制;2.句首处所名词组的语法地位;3.存现动词的性质;4.动词后名词组的赋格问题。其中存现句的生成机制问题是最为根本的问题,生成语言学者对此也是各持己见。本文尝试在语段理论的框架下,对汉语存现句的推导生成做尝试性探究,力图寻求汉语存现句统一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汉语存现句和英语there be结构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具有存现意义,在两种语言中都是一种重要而且特别的句型。以汉英语言中的存现主体为研究对象,从认知及语法方面发现汉英存现句的共同点,同时,在存现主体为有定这一新的角度下研究两种语言中存现主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归纳了英语中部分含有"BUT"的句型,从其句型的构成和表达方式入手加以分析和探讨,以达到易于理解,从而更好地翻译这些句式。  相似文献   

7.
本项研究对166名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议论文文体段落模式进行了调查和分类,旨在发现高年级大学生概括思维的特点和误区。本研究也为大纲的设置,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写作课程中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及写作的分项训练提供了前期的依据。笔者依据本领域普遍采用的分析框架对中国学生所采用的文体模式分类为归纳型、演绎型、准归纳型和无主题句型,并对每种文体模式特征进行了评析。依据这样的分布和特征指出了中国学生构筑英语文体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浙江海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使用中的异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不甚理想,尤其是社会策略的使用频率很低;2)英语专业学生比非英语专业学生更频繁地使用四大类策略。文章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能力的对策,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存现句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现句是汉语句式中区别于主动句、被动句的独具特色的句式。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存现句的句式特征进行分析 ,可见存现句所体现出的区别特征不只是语用上的 ,更多的 ,更主要的是句法———语义特征上对词汇项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存现句现象是所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国内对汉语、英语存现句以及英汉语存现句的对比研究一直非常活跃。本文综述了近期的英语存现句研究,内容包括对英语存现句的语法、认知、习得研究以及英汉对比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英语标题式语言文字简练,常用于揭示语、文章和新闻报导的题目、电报及某些应用文体;结构上以名词(或名词短语、名词分句及其他起名词作用的结构)为主;封闭类词的省略、动词的时态和体以及大写规则等有其共性而又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日语中的动词除了作为谓语出现在句末,还可以在连体修饰句中出现。通过具体例句,从主名词的角度论述了连体修饰句动词的时制问题,分别是相对名词、内容句名词、关系句名词、特征名词等几方面,从中发现,修饰句中动词的时制比较复杂,往往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实际使用中需要认清主名词的内在特点,注意主句事态与修饰句事态发生的时间先后,以及相关固定用法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3部分阐明了英语时间与时、时与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尽管某些语言在时与体之间的特征多么相似,但它们的运用仍有其自己的特殊含义。文章分析和比较了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时间与时、时与体的各自表现形式,由此剖析了时与体的本质区别及内在的相互关联;着重探讨了中国学生在学习现在完成体时遇到的困惑,从而表明了母语对学习外国语会起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名词短语可及性递进阶”、“感知难度假设”和“S0层级假设”理论,通过句子补全形式来探究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关系从句的知识与其英语语言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学习者关系从句知识的掌握与其语言水平相关,关系从句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其英语语言水平也高。(2)学习者主语关系从句、介词宾语关系从句和主语位置关系从句知识的变化对其语言水平有影响。(3)在宾语关系从句内,当从句主语为有生命语义特征的名词时,学习者宾语关系从句的掌握情况对其语言水平不显示影响力。(4)宾语位置关系从句、关系从句外置结构的掌握情况不对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构成预测力。  相似文献   

15.
《骆驼祥子》汉英文本在话语组织上体现出较强的个性特征:汉语中由多个分句组成的话语片段,在英语中多分裂为不同的句子;汉语中以潜性的方式表达的某些成分,英语多用显性方式来表现;汉语多依照时间顺序的原则,平均排布语句,而英语常常以主次为原则,多将含主要信息的语句摆放在前以突出句子重心。  相似文献   

16.
文章支持"时态两分论"。英语里表达将来意义的语法手段中,一部分实质上是现在时态的隐喻延伸用法;begoing to,be(about/due)to等结构原本也是现在时的表达,它们都经过语法化而隐喻性地虚化为表达将来意义的手段;而will/shall由实意动词变为情态助动词后,在使用过程中继续通过隐喻化使其初始意义得以扩张,获得了表达将来的意义。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取消英语将来时,将英语基本时态一分为二,更符合设立语法范畴时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可以使现在时、英语情态动词的语法意义呈开放灵活的状态,容纳更多的延伸性用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高校长期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英语阅读词汇的模糊性问题,造成实际理解输出上有重大偏差,挫伤了许多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对英语、汉语中出现的一些具体短语、句子作一定的对比研究,找出在不同语言中词汇歧义现象是否具有一定的结构相似性和可比性,以期对语言学习者或语言爱好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英语定语从句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并通过实例阐述了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剖析了认为情态助动词没有时态形式的流派的基本观点及论据,从形式、语义和综合分析三个方面,否定了“无派”的观点,论证了情态助动词有一个包括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的时态语法范畴。认为只有深刻领悟时态的语义实质,才能正确阐述情态助动词的各种用法,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主、从句间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关系入手,探讨了复合句中时、体用法的三个问题:复合句中时、体使用的一般规则;影响复合句中时、体选用的其他因素;句法功能测检。研究表明:在许多情况下,主、从句间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关系决定时、体的使用;除时间关系因素之外,事件类型、从属连词、因果关系等因素也会影响时、体的选用;句法测检是句法研究中获取客观依据的行之有效手段,它能帮助人们区分那些貌似相同,其实功能各异的从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