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朝是个典型的宗法王朝,宗法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一代唐诗从诗人到诗论到诗歌题材的选择等方面都受到宗法文化的影响,唐诗创作带有鲜明的宗法文化色彩。   相似文献   

2.
明代诗学的主体是唐诗学,晚明时期唐诗学进入整理、融合时代。产生于晚明的《诗源辩体》不是一部专论唐诗的著作,但全书主体却是唐诗研究。其唐诗理论不是许学夷所独创,而是与前代、同时代诗论有着深厚渊源;不仅包括《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艺苑卮言》、《诗薮》,更包括公安派、竟陵派的诗学理论。正是在融汇众家的基础上,《诗源辩体》中的唐诗理论成为了有明一代唐诗理论的总结之作。  相似文献   

3.
明代诗歌选本主要是指先唐古诗选本和唐诗选本。先唐古诗选本约有150余种。明代诗歌选本在选录大量先唐古诗和唐诗的同时,既倡明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又体现了一定的诗歌史意识,具有通代诗选性质。  相似文献   

4.
唐诗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刘长卿在盛唐诗向中唐诗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前期的诗直面现实,关注民生,表现出积极的参政热情,多在诗中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具有盛唐气象.后来由于遭受多重磨难,泯灭了他的生活激情,诗歌开始转向关注自身.他后期的诗闲旷淡雅,气骨顿衰,多叹老嗟迈之作,成为大历诗风的代表.刘长卿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展示了盛唐诗风向大历诗风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山水诗是唐代诗歌的重要题材。钱起作为大历十才子的代表人物,其山水诗在盛唐诗向中唐诗的过渡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钱起曾和王维有过交游,他们的山水诗在风格上有着相似之处。但细细比较,表面的相似处实则隐藏着重要的一点差别,这个差别也是把盛唐诗和中唐诗相区别的一个分水岭。本文在分析钱起的山水诗时,在论述过程中与王维诗进行比较,来找出唐代山水诗盛中代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正对唐诗在唐代的传播进行研究,是一个颇有难度的课题,因为这必须涉及诗歌的传本,而雕版印刷虽然出现在唐代,却没有刊印过唐人的诗文集。据笔者所知,五代时和凝与贯休的集子是中国文人最早进入雕版印刷的,而唐人诗文集的刊刻在宋代才开始。没有版本依据,没有刊刻地点,没有印本数量,除了敦煌遗书中少量诗文残卷抄本,没有其他实证材料,要想描述唐诗在唐代如何传播,已经很有难度,更何况还要探讨唐诗传播与唐诗发展的关系。我对这一课题曾有过些  相似文献   

7.
董上德 《学术研究》2000,(2):115-117
刘逸生先生在 6 0年代初就以《唐诗小札》享誉学界和民间。这本具有开创意义的唐诗普及读本 ,以其深入浅出的语言、流畅优美的文笔、细致独到的分析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犹记得 ,笔者在 70年代初那“书荒”的年代 ,偶然从别人手里借得一册《唐诗小札》 ,书页已经变黄了 ,但拿起来就不忍释手 ;那时曾翻阅过一部名为《唐代诗歌》的专著 ,可是由于学历有限 ,不大能读懂。而刘先生的“小札” ,是真能让人读进去的。可以说 ,笔者接触唐诗 ,就是从“小札”开始的。继《唐诗小札》之后 ,刘先生于 80年代初出版了《宋词小札》。那时 ,笔者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8.
唐诗研究,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千余年来或评说,或选编,或鉴赏,或客观概括,或微观透析,林林总总,佳制迭出,本世纪以来,唐诗研究更是蔚为风气,不仅像李、杜、韩、白等大诗人研究成果丰硕,即使是三、四流诗人,也引起很多学者注意。这是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在这样的高起点上,要写出一部别具特色的唐诗研究论著,其难度可想而知。余恕诚先生从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研究,历时十多年,以其强烈的“精品意识”,在发表了一系列很有分量和创见的论文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加深,提炼成《唐诗风貌…  相似文献   

9.
去年,北京、上海出版了一些唐诗选,都选有王勃的诗,但在介绍作者时,提出的王勃生卒年代颇不相同:上海古籍出版社编选的《唐诗一百首》是650—676;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的《唐诗选》同《唐诗一百首》,但在附注中却又说“根据姚大荣《惜道未斋集·文  相似文献   

10.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顶峰,唐诗园地百花齐放;唐诗大家灿若群星。唐诗是唐代诗人群体的智慧结晶,但唐帝王对于唐诗发展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唐帝王身体力行对唐诗创作起着导向作用,举办应制、诗会活动对唐诗创作产生推动作用,看重诗人、礼贤下士对唐诗创作起到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儒、释、道三教融合,构成了唐代三教关系的最重要特点.在中唐诗人中,自居易的行为方式和生存智慧,真正体现了三教融合这一时代精神.在唐宋文化转型之际,自居易更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人生思考,开种种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2.
罗时进  陈家愉 《中州学刊》2023,(8):138-143+2
研究者在讨论唐诗之路时,往往以唐诗文本为据,在纸上山川中寻找唐人行走的踪迹、路线、规律。但这是唐诗之路研究的一般路径,而不是特有企境。唐诗之路是唐诗研究的一个专题方向,我们既不应忽略它本有的丰富内涵,又不应无视它与唐诗、唐代文学研究的边界。唐诗之路研究是典型的唐诗“断片形态”的研究,对于唐代诗人来说,学者研究的是其生命中的一个“断片”;对于整个唐诗研究来说,唐诗之路也是一个“断片”。唐诗之路研究需要专门性、特色化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将路程、生活、经验作为唐诗之路的三重构境,通过唐人的行走路程,表现唐人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抉发唐诗书写的经验贮存和审美意识,为唐诗研究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北宋唐诗研究的展开 ,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1、唐诗文献的整理 ;2、诗话、序跋书信中的唐诗论评 ;3、史学、博学视野中的唐诗研究。上述几方面相互联系 ,共同构建成北宋唐诗研究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4.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源远流长的诗歌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全唐诗》共搜集了唐诗四万八千多首。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透过它还可以窥探到唐代音乐的全貌,对于研究唐代的音乐历史会有较大的帮助,正如阴法鲁先生所说:舟代的音乐和舞蹈在唐诗里留下了生动的形象化的记载、有着重要的音乐史学价值。一、《全唐诗》反映了唐代音乐生活的概貌唐代的中国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唐代的音乐、舞蹈繁荣,无论在宫廷、贵族阶层,还是在普  相似文献   

15.
宋词、元曲,向来与唐诗并称,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个高峰。小令,作为词、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犹如诗中的绝句一样,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意味隽永的特色,吸引了无数的唐宋词人和元代曲家为之呕心沥血,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击节赞赏;面对这一名家辈  相似文献   

16.
唐代乐工歌妓与诗歌传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唱是唐诗向外扩散的重要途径.唐代的乐工歌妓与文人之间默契合作,为诗歌的广泛传唱营造了良好的人际环境.传唱唐诗的乐工歌妓大都是职业化歌手,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辞乐相配的过程中,乐工歌妓还要进行"二度创作".乐工歌妓的传唱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彰显出唐诗的艺术魅力,促进了唐诗创作的繁荣,使唐诗在题材上趋于大众关怀,在风格上走向通俗化.  相似文献   

17.
明嘉靖年间张之象编纂的《唐诗类苑》,是现存规模最大、分期最完整、体系较为完备的类编唐诗总集,具有独特的编纂体例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唐诗总集研究的整体热闹景象相比,张之象及其《唐诗类苑》的相关研究相对冷寂,其内在的学术价值并未得到学界的重视和认可。通过对《唐诗类苑》刊行四百年来的传播情况、受关注程度以及2006年前后不同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为一部体例较为独特的唐诗总集,《唐诗类苑》正逐渐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究,其在唐诗学史上的学术价值定能进一步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8.
明代唐诗选家多复古崇唐,基于对唐诗不同发展阶段艺术成就的轩轾黜陟,而各自为选,使得唐诗选本大盛于时.学者多着眼于唐诗选本与选家文学主张的对应关系研究,而很少留意选家对选本价值的期许,即是在选家看来,选本中代表唐诗精髓的诗作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大体说来,有将所选唐诗作为一种“楷式”以供学诗者借鉴的,有在此种“楷式”之外试图作一种补充或另辟蹊径的,有将所选唐诗视为学诗门径、津梁的,也有将所选唐诗视为“陶冶之具”的.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不仅是以绘声传达音乐之美,而且唐诗的语言文字本身就蕴含着“音乐”,这是唐诗的魅力所在。诗中有乐、乐中有诗、乐入唐诗是唐诗一大特色。唐代诗人把大自然的音乐之美、空灵之美,作为诗歌创作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审美境界是唐代诗人普遍的、自觉的追求,这也是当时诗作高下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唐诗所蕴含的这种音乐美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诗歌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20.
唐景龙至开元前期的学士诗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旭 《中州学刊》2003,(6):120-123
唐诗初盛转型的最后时段———唐景龙元年到开元前期的 2 0年间 ,诗坛完成了一次整体性的转换 ,这期间的两代学士与诗坛变动密切相关 ,他们的政治命运和文学影响对其后盛唐新局面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对诗歌演进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