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寒天中高耸瘦骨的孤鹤——论孟郊诗骨寒神清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研究孟郊诗比较重视其“寒”的一面 ,而对其“清”的一面往往注意不够。其实他的诗 ,寒于其骨 ,清于其神。唐人评孟诗已提出“清奇”之说 ,清奇不但是孟诗凄寒一面的补充 ,也是风韵的体现。这位不平则鸣、超凡绝俗的孤鹤般的诗人 ,正是以气质的脱俗、表现的新颖、意境与情趣的凄冽和古雅 ,向世人展示其诗篇的“清奇”的诗美内涵和风韵。  相似文献   
3.
将社群概念引入明清诗文研究并进行重点关注是一个创举,继而深入挖掘文学研究视野中的地域社群所应该具备的诸多特征亦是题中应有之义.清代平湖地区的文人结社数量之多,诗人参与度之高,形成的文化张力之大,影响之广,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以“东湖”、“洛如”、“艺舫”为中心,平湖的文学社群形成了一个带有明显传承性特征的发展史.认真考察和分析清代平湖地区诗社的具体传承与发展状况,对于丰富和深化地域文学社群的认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是晚唐诗人心中的精神标志,陶诗的田园风光,是晚唐诗人的精神栖所。晚唐诗人的志节和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陶渊明三径、五柳、东篱酒的影响,而他们啸傲于山水,放情于远野,也显然得到陶渊明田园情怀的导引。在陶渊明接受史中,晚唐恰恰处于由认知、阐释到原型意义衍变的关键阶段,也是陶渊明从唐代形象的、感性的传播到宋代理性的、哲思的接受过程中一个重要转折点。理解这个转折点,对陶渊明影响史研究和晚唐诗歌研究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地域文化中,吴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性知识,长期以来受到高度重视,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充分显示出吴文化之闳深博大。然而要在既往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则应充分重视吴文化历史演进的重新脉络化,重估吴文化古今典范的价值,建构更为通贯完整的吴文化知识谱系。如果我们着眼于一种后设性反思而又切实关注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发现的话,必须承认过去我们认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其实还有较大的质疑空间,而过去学界缺少研究的一些问题,更亟需在新的知识视野中,用地方性、民间性知识考察的方法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6.
"淮海"在历史不同时期有着一定的疆域变迁,根据阮元《淮海英灵集》所归纳出的"十二邑"之范围,可以将清代的淮海地区限定于扬州府八邑以及通州四邑。淮海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凭借着"地相邻,情相亲""习相近,学相同""人相联,吟相和"等区域人文特征,以扬州府城为中心,以泰州、通州等其他各邑为辅翼,在清代形成了持久稳定的文学圈。淮海文学圈以漭瀁阔大的水域特色,朴质精实的通壤文化以及弘文尚武的雄杰之气卓然特立。自清初至近代,这一地域的诗人一直保持着持久的活跃度,创作成果丰硕,《淮海英灵集》等总集呈现的清代淮海诗学谱系值得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话语:家族文学:何以成"学",如何治其"学"?几千年中国文学演进的历程都与宗法制社会的发展相伴随,因此宗法制社会的特质必然对之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国家精神层面,一是家族文化层面。这两端总的来说是统一的,因此"国家"之"家学"往往亦即"家族"之"家学"。王鹄亭即云:"清人入主中国,阴察学术宗主之所在与夫当时趋向  相似文献   
8.
清代吴地"九老会"十分活跃,显示出江南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人文气象.作为一种结社活动,它有继承和沿袭中唐以来香山文会传统的一面,同时受到特定时空、特殊地域文化的影响,打上了清乾嘉以后江南农商经济特别发达、学术艺文高度繁荣、自然环境清嘉幽美的印记.九老会诗歌丰富了江南文学史料,使今人能够超越时空,去感知江南富庶繁华之地曾经有过的风雅,不但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某种超越文学性之外的认识意义,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五代文学”“十国文学”概念的形成受“正统观”影响,对之应进行必要的概念史研究。“正统观”是一种具有极大争议性的国家观、民族观,其中有可以丰富文明史观、文化史观的精神和内容,自不必完全否定。但论正统是否存在,应以道统的存续为根本,以文化的质态为基础,同时既要看到阶段性分裂割据,更要看到发展后的接续整合。故宋初正统“三绝三续”说应该得到重新审视,注意分裂时期政治文化的过渡性质和战争形式的文化碰撞意义;中华文化版图的长期一体存在应该得到认知,注意文学史的客观性与完整性;史学话语与文学话语的区分应当成为学术自觉,注意文学史发展的内生性与相沿规律。如此才能客观看待和深入研究“五代文学”和“十国文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