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实务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之间存在冲突,导致了报表使用者对公允价值信息的误解和误用,使公允价值计量备受质疑。争论的焦点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和可靠性。在难以克服公允价值计量固有缺陷的前提下,唯有回归会计视角,改进现行实务,提高公允价值信息含量,消除报表使用者信息理解上的偏差,才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改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会计目标的多元化要求会计计量属性的多元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并存要求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计量)并存。金融危机的启示是,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各有优劣,谁也不能取代另一方而独立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会计计量模式必然是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相融合的双重计量模式,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32家金融类上市企业为例,对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项目进行分析,结论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为大势所趋,虽然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它的一些缺点,但不应废除,且对其进行改革也势在必行。从长期考虑应从准则层面规范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和列报;短期内应解决我国当前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反映一个企业经济真实的信息,即财务报表必须按"真实与公允"的观点反映一个企业的经济.在财务报表中,历史信息是最基本的信息,这类信息反映过去的经济真实.财务会计信息并不排除必要的估计和期望信息,这类信息一部分是历史信息的必要补充,目的在于考虑到若干风险和不确定性而调整过去的计量,另一部分是产生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相关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要反映当前的经济真实,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市场是正常的;(2)该证券的当前脱手价是市场可观察的公开、公正的标价;(3)该价格只能由市场决定,为市场参与者共同认可.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计量中,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随着会计外部环境的变化,历史成本受到一次次的冲击。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把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计量属性纳入了各项资产的核算当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之处:1.公允价值计量更能够满足决策者需求。当价格上涨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中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都会被低估,这种不真实才财务状况,对决策可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公允列报是遵循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等相关要求,综合运用会计信息各项质量特征,谨慎而恰当地进行会计职业判断,通过对交易或事项进行恰当地确认、计量和披露,从而最终实现财务报表高质量的过程.公允列报主要是针对会计职业判断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判断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列报的主要依据,看其是否在所有重要方面都符合会计准则和其他相关法规的要求,以及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是否充分遵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从国际上公允列报理念的最新发展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必须加强会计监管、强化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建设、促进企业恰当而严格地遵循会计准则;二是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意识贯穿于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一分为二的哲学辩证思想出发,指出我国用历史成本计量及公允价值计量的优与劣,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会计应采用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公允价值计量为辅的计量体系.  相似文献   

8.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目前国际会计界盛行的计量属性,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很大范围应用了公允价值。本文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角度审视公允价值计量选择,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逐步形成的背景下,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土地资产计量模式。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土地资产计量的差异进行比较,然后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可靠性、相关性与可比性这三个方面对土地资产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这两种计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除了可验证性是历史成本唯一优于公允价值的信息质量特征,用公允价值计量上市公司土地资产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如实反映、中立性、预测价值、反馈价值以及可比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会计的选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合珍 《南都学坛》2005,25(5):109-110
公允价值会计是当今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诸如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优劣、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其实践等问题上,尚存在较多的争议。对此问题的探讨将有利于深化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解、公允价值会计基本框架的构建和加快公允价值会计的实践步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上市国家控股银行中公允价值体现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普遍使用,历史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银行会计处理的需要,公允价值会计更符合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统一要求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改变了长期以来衍生金融工具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这样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加真实公允地揭示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信息,有利于增加市场约束和透明度,并能及早地发现和处理银行危机。  相似文献   

12.
从国内外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定义入手,分析该计量属性存在的优缺点以及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新会计准则分析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中的运用及其对企业利润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已有研究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及契约有用性的文献忽视了金融资产持有期间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出售时点需要转回的做法,文章批判了已有实证文献研究直接用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检验价值相关性及契约有用性的研究设计,这一研究设计错误解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涨或下跌的实证影响。为了准确考察公允价值的真实信息价值,文章重新选择了公允价值影响的度量方法,结合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产生与"转回",对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和薪酬契约文献进行重新检验。研究结论确实具有一定差异。研究结论对准则制定机构及后续学术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非会计界人士对会计准则在金融危机期间执行公允价值的指责。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饱受争议,但在2009年9月G20国匹兹堡峰会,却呼吁国际会计准则机构制定一条全球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并在2011年6月前完成趋同项目,似乎一夜之间公允价值没有问题。本文从公允价值演变历史、公允价值内涵、特征及假设条件、公允价值面临问题等方面,探索公允价值计量背后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因其“顺周期效应”而备受指责,其暴露的技术性缺陷引起了金融界和会计界的反思。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根源在于市场变化导致的计量非公允性和资本监管过度依赖于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计量应以目标为导向,解决非活跃、非流动、非理性市场计量的问题,着力优化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环境,并加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6.
分析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对企业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进而对企业规避公允价值模式的成因进行解读,提出相应的改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市场环境、降低公允价值运用门槛、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税收成本、完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评估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对金融危机分析和指责声中,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性遭到广泛的批评,金融学家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性是此次危机的加剧因素,向市场传递了不稳定因子。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放大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性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公允价值会计本身具有的顺周期性不足以引起市场大的波动,原因在于外在的传导机制把这种顺周期性放大,二者的结合使市场波动加剧,使公允价值会计遭到前所未有的批评和指责。  相似文献   

18.
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金融创新活动中产生的,它已给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很大冲击和挑战,其中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是最具争议且分歧较大的核心和焦点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FASB和IASC就展开了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还尚未完全突破计量关,只是确定了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金融工具的目标。文中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公允价值计量虽然暴露出其固有缺陷,但目前仍不失为一种面对市场的、动态反映产权价值运动的最佳计量模式。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市场机制、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完善估值技术等手段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助推经济复苏与调整。  相似文献   

20.
从金融危机看公允价值应用的功利性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遭受的诘难再一次演绎了金融界对其应用的功利性:在金融产品价值持续上升时,乐见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益处;在金融产品价值下跌时,便转而抱怨、指责和放大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和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对此,会计界除了现有的应对和改进措施外,还应进一步明确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并尽快将对企业自创商誉的计量和披露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