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个穷孩子,住在郊区的一个垃圾场附近。上三年级的时候,他在路上拣了一只易拉罐。这时,一个收破烂的正巧路过,他做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笔交易,这笔交易的纯利润是一角钱。 从此,他发现满地被人弃置的东西都是金钱。从三年级到高三,他卖了8745公斤废纸,4762只易拉罐,3143只酒瓶,981公斤塑料包装袋。无论同学们如何嘲讽和挖苦,他都认为真正傻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见到易拉罐不拣的人。10年间,他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没有因拣破烂使学业受到丝毫的影响,相反,他因增加了阅历而使自己的成绩跑在了前列。95年他顺利地考入广州的一所经贸大学。  相似文献   

2.
命运陷阱     
《可乐》2009,(1)
萤火虫自恃有盏尾灯,于是在黑暗中度过一生。他有六匹马,骑了一匹,另五匹跟在身后。他没有目的地,哪里天黑哪里歇,优哉游哉,好不惬意。这六匹马是他卖了家里的三间房买来的。准确地说,是卖了父亲留给他的祖业换来的。他不喜  相似文献   

3.
世纪末中国诗人精神历程的美学透视徐妍引言:诗人先锋的世纪末意识毋庸讳言,世纪末诗人在粗暴现实的包围下已经成了“隔壁的人”(梁实秋),成了“没有氛围的星星”(尼采)和大街上“拾垃圾的人”(本雅明)。但是,“哪里有危险,哪里有自救”(海德格尔),世纪末诗...  相似文献   

4.
脸谱     
正99岁老人董光纪:出门必带小罐子……近日,永嘉县界坑乡上董村一位耄耋老人随身带易拉罐的视频引来众网友点赞。原来这背后有暖心故事。老人名叫董光纪,是个农民,如今和子女同住。99岁高龄的他,思路清晰,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没大毛病。他有个习惯,每天都会拄着手杖在村子里散步。这根手杖有点特别,顶部绑了个常见的八宝粥易拉罐。"这是我去年做的。"董光纪老人说。  相似文献   

5.
观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行为。清晨出门上班时,我们可能会拾头看一下天空,判断是晴天还是阴天,需不需要带上雨具;我们登上公共汽车时,会迅速地扫视一下车厢,看哪里有适合自己站的位置;假如我们到公园  相似文献   

6.
1962年秋,郭沫若到普陀山游览。到了潮音洞,拾得一笔记本,随手翻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 处处难寻处处寻 横批是:“春在哪里。”第二页是首绝命诗,落款为当日。郭老看后十分着急,忙叫人去四处寻找。结果找到失主  相似文献   

7.
掌管智慧,财富、幸福的三神仙,原本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为争谁的本事最大而争吵起来。幸福说:“当然是我最重要啦,如果一个人智慧如海,财富像山,一生却多灾多难,没有一天幸福的日子,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财富说:“反过来说,如果贫穷到连一口饭都没得吃,光有满肚子的智慧,幸福又在哪里?当然是我最重要啦。”智慧说:“你们两个都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家财万贯、无难无灾,却是一个没有智慧的傻子,他就比那些平平凡凡、充满挫折的人可悲得多,所以,还是智慧最重要。”他们各说各话,一时分不出高下,突然看见地里有一位农夫在种地,财富就说…  相似文献   

8.
也许有一天,你终于想离开。人说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其实,最摆脱不开的阴影是别人。逃吧。只是,要逃到哪里去?哪里是没有别人的空间?哪里没有别人的张牙舞爪?哪里只属于你自己?走走停停,如此这般。然后,你终于累了,在别人的欢声笑语里,你无助地回头,眼里只有茫然。一次失败的逃亡,之后,又一次……反反复复,挣扎,无助。上帝在云端看着,只是眨了一眨眼,然后眉一皱,头一点,地球依然旋转,依然是原来的样子。如果这世上有智慧老人——我是说那种隐居在山洞里,活了好几百年,有着雪白的长胡子的老爷爷。他也许会告诉你,一个人是多么渺小,上帝造了…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生态智慧是从哪里来的?文章在分析了诸多的历史资料以后.认为《周易》开创了人类生态智慧的源头.经过儒家、道家、佛家等学说的充实、完善和传播,经由起源—成型—发展—升华四个阶段而逐步形成了人类特别是东方的生态智慧之流。  相似文献   

10.
远去的炊烟     
沧江鱼 《老友》2011,(10):14-14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曾几何时,这一曲《又见炊烟》把多少人的情感带回到故乡炊烟的馨香中。那时。我们乡村人家做饭总是离不开柴火。所以,砍柴便成了家庭生活中一项重要的议事日程,大人砍柴,小孩拾柴.门前那或大或小的柴垛是村民相互炫耀、  相似文献   

11.
王瀛 《新天地》2016,(6):38-39
一只小小的易拉罐,转眼之间,就成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易拉罐手工艺画。京城老人刘燮昌5年成就了近千幅作品。易拉罐玩出大名堂,有人以数千元价格购买他的“一只鹦鹉”,有人以巨额高薪聘请他合作,他总是淡淡一笑,摇头拒绝。他的画只赠不卖,他免费给人传授易拉罐手工艺画技法,他说:“我喜欢这么玩,这就是找乐。”走进刘燮昌的易拉罐手工艺画家庭艺术馆,不禁会竖起大拇指:您玩的高啊,实在是高!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8,(6)
于丹之聪明、智慧,尽人皆知。她学富五车、口若悬河、反应机敏,每每让人叹为观止。有次于丹作客某家电视台的对话栏目,女主持人问她:"你这么聪明,哪里个男人能配得上你呢?"于丹一愣,回过神之后哈哈一笑,说道:"我不带着脑子回家。"  相似文献   

13.
前两天,小韩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听外壳上画着漂亮花草的易拉罐。拉开易拉罐一看,里面并不是想象中的饮料,而是满满当当的一罐类似土壤的固体。原来,这听易拉罐是现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的罐装星座宠物花卉,只要两天浇一次水,就可以长出与自己星座相符的  相似文献   

14.
莫小寂 《社区》2012,(16):15
正手持一张卡,走遍社区都不怕。从小区门禁到菜市场、从银行储蓄到服务预约……以后居民只要带着这张卡,就等于将钥匙、钱包都装在了口袋里。这样的"智慧生活"哪里有?  相似文献   

15.
徐州市九里区拾屯镇位于昔日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九里山脚下,依山傍水,景色秀美,全镇总面积60平方公里,22个行政村,现有6.1万人和2.5万亩耕地。 显著的区位优势 拾屯镇紧靠徐州城区,境内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建材资源,新通的徐州三环路,该镇就占1/5;陇海铁路宛如一条长龙使拾屯贯通东西;京杭大运河好似飘动的玉带使拾屯沟通南北;全国较大的内河港口万寨港与该镇紧密相连。五  相似文献   

16.
兰屿  王瀛 《百姓生活》2013,(3):45-46
家住北京西城区阜成门的刘燮昌,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性情老人。他用人们丢弃的易拉罐,剪切拼贴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画,8年来共制作了300多幅易拉罐工艺画。  相似文献   

17.
《金陵瞭望》2011,(16):68-68
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哪里,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党委、政府下达的任务涵盖到哪里,纪检监察机关的保障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我市创先争优活动中,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创新驱动战略上来.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为南京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带好头.争当“三个第一”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8.
日本千叶大学教授多湖辉先生在其所著《天才的智慧》一书中,出了一道饶有兴味的智力测验题:“我时常疯疯癫癫地弄出很多错误。有人说,这一问上就有四处错误,请问您,错误在什么地方呢?” 初看此题的读者常如堕五里雾中,抓不着头绪,待看了该题的答案,才茅塞顿开。多湖辉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在这一问上,‘错误’二字出现过三次。也就是说,有三个‘错误’。还有一个错误在哪里呢?这一问上本来就有三个‘错误’,而硬说成有四处错误,这不也是一个错误吗!妙哉!天才的智慧不能不令人赞叹。 然而赞叹之余,细细思忖,却又产生了几分疑惑:在这一问上(即这道题中)究竟有几处错误呢?按照多湖辉先生的答案,似乎找到了四处错误:“错误”二字出现了三次,这是三个“错误”;明明题中只有三处“错误”,却偏偏说“这一问上就有四处错误”,这又是一个错误。然而,若果真如此,即确实这一问上有四处错误,那么,“这一问上就有四处错误”这一说法又何错之有呢?而既然这一说法并无错误,那第四处错误又到哪里去找呢?  相似文献   

19.
农民买难、卖难,是伴随着农村商品生产大规模发展的客观形势,呈现出来的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在哪里?结合对东沟县的调查,本文做一探讨. 一、农民买难卖难问题的突出表现农民买难、卖难问题,是农村商品流通领域中,以农民为主体的购销活动反映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对陕西三原方言手部动作词"拾"的词义进行历史梳理。通过对"拾"的六个概念要素历时演变的分析,厘清了"拾"的不同词义之间的历史关系。并认为"拾"的词义演变主要是由于动作对象、动作起点和动作结果这三个概念要素的变化所造成的,而"拾"的核心要素并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