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相对于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一向比较薄弱,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上形成一个低谷。这可能是由于长期兴盛的古典文学到了近代已趋衰微,而适应时代生活要求的新文学还未能脱颖而出,以其无可观遂被忽视了。近代中国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是社会的转形期;与时代、社会息息相关的文学也在由旧形态向新形态转化的过程中。就事物的变与常的关系来说,转形期的近代文学比常态的持久的古典文学更需要研究。近年来对原先的状况已有改变,有的大学已经开设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专业课,不少出版社相继出版了近代文学资料和论著的专辑,报  相似文献   

2.
从1913年到1922年,是中国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发生急剧变革的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中国文学最终完成了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历史性过渡,揭开了中国文学史上全新的一页。表现在诗坛上,则是旧体诗的迅速衰微和白话新诗垄断诗坛。如果从哲学意义上考察,这次诗坛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又表现为佛学影响的明显削弱和泛神论思潮的崛起,也可以说,中国诗歌从“神的文学”走向了“人的文学”。由此,中国诗歌从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步入了世界现代诗歌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1899-1949是以新诗创作和新诗理论研究著称于世的.但应该指出的是,闻一多还是一位杰出的古典文学批评家.从1928年8月发表<杜甫>,到1946年6月11日<九歌古歌舞剧悬解>脱稿,整整18年,闻一多"躲进小楼成一统",执着地投身于古典文学的批评研究中.闻一多的古典文学批评由最初的杜甫研究扩及到全唐诗的研究,又由唐上溯到六朝、汉魏,直到古诗的源头<楚辞>、<诗经>,兼及<庄子>和上古神话.  相似文献   

4.
随着20世纪的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化,20世纪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也完成了一个由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演进的过程。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站在现代化的立场对传统文学进行新的价值重估,是促进本世纪古典文学研究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在20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以"五四"、建国初、新时期为标志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相应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在这三个阶段分别对传统文学进行了三次大的价值重估。由"五四"时期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传统文学的批判继承,再到新时期对文学传统的弘扬。正因为每个阶段对这一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才形成了不同阶段的研究特色,推动了本世纪古典文学研究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尚永亮 《云梦学刊》2003,24(1):126-128
回首上个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但文学史料学的研究和建构却相对滞后,其间虽出版过潘树广的《中国文学史料学》(黄山书社,1992),徐有富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但这两本大著都是通论性质的,而具体涉及某一时期的文学史料学专著却未能见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九十年代中期,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编辑室和时任总编的傅璇琮倡议策划,拟编纂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由傅任主编,邀约国内各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分头撰稿,以期尽快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6.
说实话,要选好注好古典文学作品,其事难,要从适用于少年读者这一价值观出发,为之选好注好古典文学作品,其事尤难于难!而在这方面知难而进,推出有意义的、创举性的喜人成果者,就要算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八五规划重点书目”《中国古典文学少年启蒙丛书》的编撰者与出版者了(该书主编傅璇琮、陈绪万等;责任编辑李宝生)。该丛书重在从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给少年以启蒙,编撰者于此别出心裁,一是:五大函,三十种读本的一套书,涵纳了由先秦到清代的各种文学类别之英华,像汉魏六朝赋,过去很少见人将它介绍给…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相对于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古典文学研究实际上已被学界渐次冷漠而处于边缘化状态。如何从滑坡状态中摆脱出来,重构古典文学的学术品格,是学界同仁关注的焦点。1997年,葛晓音先生在《文学评论》第4期上撰文指出,今后的古典文学研究必须由评价走向认知,将文本研究提升到理论高度,把实证与理论结合起来,从大量的实证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论。应该说,葛先生的意见是中肯而有识见的,将这付诸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刘学错先生的新著《李商隐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以下简称《李》已为葛先生的期待提供了一个成功…  相似文献   

8.
座谈会会场到会专家为吉林省长春市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作学术报告王季思教授(右)与张白山教授在座谈会上张松如教授在座谈会上与郭预衡教授在座谈会上徐中玉教授^右√程千帆教授^中v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座谈会在长春举行  相似文献   

9.
由学术史回眸我们拥有的传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郭英德等著。55万字。中华书局1995年11月出版。责任编辑:顾青。长期以来,古典文学界专注于研究历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却忽视了古典文学学术史的反思。80年代初,西学及新方法的冲击,曾引发对古代文论...  相似文献   

10.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对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下,传统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开始有了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在这一学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方法论的变革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初年朴学与西学相结合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兴起,到“五四”文学革命中考据学和进化论相结合的新方法成为主流,再到“五四”前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中的分析主义的初步成功,这一切都说明,方法本身似乎是研究的途径和工具,但是它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不同的思想理论和认识哲学。所以,对”五四”前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的考察,既是我们认识“五四”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于促进21世纪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