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乾隆、嘉庆之交,在性灵派思潮的鼓荡下,诗歌写作明显形成一种强调自我表现而走向极端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由反对模拟进而漠视古人和传统,强调自我表现的绝对价值,以至于放弃独创性概念。被视为性灵派后劲的著名诗人张问陶正是一个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他的诗论清楚地显示出性灵派走向极端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3.
魏星  郭本峰  蒋寅 《城市》2010,(6):42-44
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均处于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天津轨道交通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目前市内运行的线路有地铁一号线和连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的津滨轻轨。然而地铁一号线及津滨轻轨运行以来,客流量均不理想,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接驳不顺畅是其主要原因。轨道交通虽然是城市交通的骨架系统,但也只是城市交通方式中的一种,良好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需要由轨道交通、地面常规公交及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共同协作构成。  相似文献   
4.
正如十九世纪法国史学家弗斯退尔·德·库朗日在《古代城市》一书序言中所说:“就人类说,过去的事决不会全部死亡.人类可以忘掉它,但总是保持着它.因为人本身在各个时代的样子,只不过是过去所有时代的产物和缩影.…………  相似文献   
5.
蒋寅 《学术界》2001,(2):263-266
九十年代的学术研究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格局。不仅学术取向、研究方法多元化 ,学术观念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多元化的态势当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的后现代思潮来解释 ,但我更倾向于认为 ,是多元化的出版方式使学术观念的多元并存成了可能。 1 994年王德胜在《东方》第 5期上发表《“民间的”学术景观——— 90年代大陆“学刊现象”》一文 ,劈头就说 :这是一个令人相当费解的现象 :正当大陆学术界纷纷抱怨和叹息学术研究不大景气 ,学术著作出版愈加困难的时候 ,长江南北 ,从向来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 ,到人文风气久积不…  相似文献   
6.
赠序是唐代新兴的文体,其源流肇自魏晋,从赠诗附序演变为唱和冠序,迄唐代始定型为无诗徒序,其创作的繁盛与当时祖饯燕集之风的盛行密切相关。如果说唱和冠序不外以纪事为动机,那么徒序则更带有自我表达的功能。在赠序的演进历程中,权德舆的写作占有极为醒目的位置。首先,权氏因长期辗转于幕府、台阁,为中朝风雅主持,遂成为第一位大量写作赠序的作家。他的创作表明,赠序写作首先与职务密切相关。其次,权德舆的赠序在话语和文体两方面都显示出对文体功能的自觉和文章结构的成熟,标志着赠序的定型,从唐代散文史的角度考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后期,在方法论热的学术背景下,学术界提出了“重写文学史”的口号,其明确标志是1988年《上海文论》杂志开辟的“重写文学史”专栏。这一口号的提出,无疑与80年代中国大陆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解放、学术转型和知识增长密切相关。思想解放直接引发文学观念的变革,并带来文学理论的重构。80年代文学研究领域急速的知  相似文献   
8.
王士稹一生三赋悼亡,写下数量众多的悼亡之作,而且别出心裁地采取七绝一体来铺陈悼亡包括的多方面内容,空前扩大了悼亡诗的容量,同时也丰富了悼亡这一诗歌类型的艺术表现力,成为悼亡诗写作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从主题史和心态史的角度来看曹植,就会发现中国诗歌的许多基本主题都萌生在他的诗中,忧讥畏谗,感士不遇,虚度青春的焦虑和建立功名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他诗歌特有的躁动不安而又抑郁寡欢,更因抑郁而悲慨激越的复杂情调.曾植首次在诗歌中留下了青春和理想的颂歌,享乐和放浪的主题,年轻的陈王成为古典诗歌中最初的青春形象,也因此成为青春年少的象征和青春主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古典文学研究的"失语"与转换,宏观与微观,现状与历史三对问题入手,提出了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