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疆农业特色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新疆自然资源状况、市场优势、规模优势等方面进行讨论,评价新疆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尝试性地选择新疆农业优势或特色产业(产品),试图为新疆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尽可能简明、容易操作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是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立足实际 ,科学认识农业区域比较优势 ;面向市场 ,科学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 ;完善机制 ,科学保障农业区域比较优势 ,是实现中央提出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山西主要农产品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山西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的测定和差异分析,验证了山西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山西应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比较优势的发挥,在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总体水平的增长,其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重点地区和关键举措上。本文在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进行适当分区的基础上,选择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通过区域比较优势指数的测定对玉米生产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并依据比较优势理论构建模型对玉米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发挥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关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以山东省为例,分析农业大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应采取的积极对策,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发展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正视加入WTO对国内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区,分析区域农业产业优势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区位法(LQ)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及内部各行业(种植业、牧业、林业和渔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种植业、牧业、渔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除南昌、九江、鹰潭3个市区外,大部分县(市、区)的农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背景区域,通过区位商比较阐明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个县(市、区)农业优势所在。根据农业区位商的结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农业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优势产业布局,即:种植业优势布局(包括优质粮食、油料、棉花素菜等生产基地)、林业优势产业布局(包括果业和茶叶种植基地)、牧业优势产业布局(包括生猪养殖、肉牛和水禽养殖基地)和渔业优势产业,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比较优势的发挥,在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总体水平的增长,其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重点地区和关键举措上。本文在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进行适当分区的基础上,选择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水稻,通过区域比较优势指数的测定对水稻生产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并依据比较优势理论构建模型对水稻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发挥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4-2013年相关数据,从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发展所具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入手,通过与全国14个果品主产省份比较,利用资源禀赋系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著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分析新疆特色果品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与全国14个果品主产省份相比,新疆具有明显的资源禀赋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和显著性比较优势。从新制度经济学节约交易成本的产业链角度分析了新疆特色果品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指出其特色果品产业发展受资源禀赋、经营模式、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等综合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加快基地建设,建立优势产业带;(2)以点示范,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生产;(3)强化市场服务,培育与做大做强品牌;(4)开拓物联网、电商营销平台,打造便捷高效的监管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9.
<正>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点石河子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点,2006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设立,2007年获得高校教师系列区域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学科团队发挥比较优势,在深入研究新疆及兵团区域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研究方向--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人口—经济—政府"PSR分析框架下,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性水平进行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度虽然逐年提高,但协调质量仍较低;五个自变量中,政府消费比重、农业生产效率和投资率影响方向为正,失业率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增长率影响方向为负,且政府消费比重、失业率、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投资率协调度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冲击可能最为强烈。入世以后,棉花市场开放度将远远高于粮食等农产品,棉花产业受到的影响在农产品中可能最为突出。作为最大的产棉区的新疆研究如何应对入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地位与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加入WTO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通过构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产业比较综合规模指数、产业比较综合效益指数和产业比较综合指数,对新疆工业主导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产业,无论在规模还是在经济效益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显示出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因此可将它们作为新疆的工业主导产业。同时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引进力度,增强自身消化吸收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以陕西和甘肃两省为例 ,对种植业区域分工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两省种植业区域分工均与本省的农业经济增长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因此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以农业区域分工和专业化布局为核心 ,通过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逐步提高各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解农业综合成本效率,建立了测度农业综合资源配置效率的方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1991--2010年中国农业综合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变化及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农业综合资源配置效率年均值为0.61,综合资源配置效率在波动中趋于下降,但降幅不明显;区域一体化程度和非农就业机会是中国农业综合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农业资源配置基本能发挥省际间的比较优势,而难以发挥省内产业间的比较优势;中国农业综合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但地区差异发散趋势不显著;不同地区农业综合资源配置效率的动力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作用机制,不仅要考虑数量因素,还应该考虑结构因素。可引入企业家人力资本与技能型人力资本概念,构建人力资本结构模型。利用2000年~2009年新疆15个地州市面板数据,对新疆人力资本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人力资本结构角度分析,人力资本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大,仅从人力资本总量角度分析,将低估了人力资本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人力资本结构中,企业家人力资本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对地区人力资本总体水平的提升作用都大于技能型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青藏高原藏族聚居地区的支柱性产业.针对藏区农业发展问题相关文献定量研究和区位研究的不足,本文以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理论和优势产业理论为基础,采用区位商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青藏高原藏族聚居地区17个地州市的农业区位优势作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可供政府部门作决策参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以产量和规模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湖南省10大主要农作物在各市(州)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市(州)具有各自的优劣势农作物种类,农作物生产具有规律性地域类型分布。湖南省应当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调整各市(州)的作物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区域经济为出发点,制定相应指标衡量体系,采用基于时序全局立体表的因素分析方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十五个经济区域自2003--2007年5个年份的数据进行了经济状况分析,研究比较不同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各经济区域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换的能力;第二主成分则反映了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各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新疆各区域的平衡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疆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面积位居西北第一,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经济发展对西北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培育本地区的优势产业是增强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路径。而制造业是一地区的经济支柱,因此发展具有优势的制造业是发展一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关键。该文通过建立两级指标对新疆的主要制造业进行优势分析,得出它们的综合优势排名,确定出新疆制造业的优势产业。最后,对如何发展新疆制造优势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向西开放"进入全新时期,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核心区,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新疆西北部沿边地区更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快速发展。对新疆西北部地区的发展现状、优势资源、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人力资源开发落后、产业结构层级低、缺少支柱产业等问题,选择区域"一轴一带"协同发展模式才能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促进沿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