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凉山州北部地区尔苏藏族文化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凉山州北部地区的藏族自称“尔苏”。居住在甘洛越西两个县的尔苏藏族约6800人。尔苏人没有严格意义的文字,有极少量的原始宗教传人“萨巴”使用萨巴文字,是比东巴文化还要古老的图画文字。尔苏藏族喜欢狩猎。所有的尔苏藏族民居几乎都有“三锅庄”,“三锅庄”是尔苏藏人由游牧民族过度到农耕民族留下的痕迹。脚犁、背架子、倍尔和连枷是尔苏人比较独特的劳动工具,其中,脚犁是凉北地区尔苏藏人独有的构思巧妙的劳动工具。尔苏藏人服饰独特,服装色调鲜亮,刺绣水平高超,尔苏人男女都要裹头帕。尔苏人实行火葬,有专门的坟山焚烧尸体。现在尔苏人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  相似文献   

2.
藏族尔苏人的宗族概念“德”( de )有“姓”的含义,与“德”相对应的是“潘策”( phantshie ),跟汉语的“氏”概念接近。研究显示,属于某个特定尔苏宗族“德”的人必然是尔苏人,然而属于某个“潘策”的人则不一定是尔苏人。尔苏的扎拉洼“潘策”里出现包括强烈认同藏族的“多续西番”的情况,由此带动该“潘策”尔苏人认同藏族。由宗族观念考察尔苏族群和文化认同建构问题,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尔苏人的“族群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尔苏藏族的大自然崇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尔苏藏族的宗教信仰是原始宗教,他们崇尚大自然崇拜。崇拜上天,崇拜大自然当中的许多物体。他们崇拜杜鹃,崇拜白石。他们崇拜先祖,崇拜石神。他们崇拜大自然里的一切。尔苏人崇尚大自然,感恩山神的保佑和庇护,感谢祖宗留给了这一片富荫之地。大自然崇拜反映了尔苏藏族人民敬畏大自然,崇尚山神崇尚大自然的文化传统,反映了尔苏藏族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尔苏藏族的大自然崇拜,促使尔苏人能够善待环境,善待大自然,他们尊重自然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和现当代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一致的。是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种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4.
尔苏藏族仍保留着古老的原始占卜习俗,尔苏人称打卦为“什我”。尔苏人随时部可以打卦,任何事件任何东西都可以和卦象联系起来。有棍卦、绳卦、头帕卦、羊膀卦、猪脾卦、鸡头卦等.另外,尔苏萨巴。们世代相传一种图册,尔苏语叫“略玛识达”。萨巴借助于《略玛识达》测算日子和打卦、打卦,是原始宗教的范畴,是尔苏人大自然崇拜和山神崇拜的一种表象。二十世纪中叶以后,打卦占卜行为仅仅作为礼节性的行为,存在于待人接物之中。作为原始宗教的遗迹,它已经远离尔苏人民。  相似文献   

5.
尔苏是使用尔苏方言的藏族支系。他们生活在四川省西南部。尔苏藏族的神话、故事、传说、寓言等,是尔苏藏族口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和研究课题组收集的口传文化,文章认为,藏族尔苏支系是个多元一体的亚族群。  相似文献   

6.
甘洛县则拉乡磨房沟村藏族尔苏人使用一种他们特有的古老农具,汉名脚犁。脚犁结构简单,充分利用力学原 理,实现了省力高效,是尔苏藏族不可或缺的劳动工具。脚犁由犁刀和犁身两部分构成,犁刀是生铁铸件,犁身用选自山野的 自然弯曲的杂木加工而成。文章指出,一直以来文献上说的“犁后跟”均被误指,实际上犁后跟是犁肩的下部,与地面接触的充 当杠杆支点的部分。脚犁是则拉乡磨房沟村尔苏藏族远古时期农耕文化的遗存,具有极大的考古学价值和农业文化研究价  相似文献   

7.
尔苏语言文字与尔苏人的族群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尔苏人虽然使用同一种语言,却存在两种族群认同表现。其中部分尔苏人认同国家把他们划入藏族,另一部分人认为尔苏人与藏族的差异较大,要求被承认为一个单一民族。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认同表现除了用尔苏语与藏语的特征之外,还用尔苏人的沙巴图画文字和藏文经书来强调和支持各自的观点。语言文字作为一个族群的重要文化内容,在尔苏人当中直接影响了族群认同的抉择。本文从人类学族群理论建构论的角度对这种族群认同分歧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尔苏藏族是散居在四川省凉山州的一个藏族支系,甘洛县人口分布最为密集。尔苏藏族的宗教信仰、节庆习俗、传统舞蹈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但至今对其研究甚少,舞蹈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以民俗学、人类学、舞蹈解剖学的角度对尔苏藏族舞蹈文化进行研究,主要对甘洛尔苏藏族较具特色的“打猎舞”“碰肩舞”以及婚庆舞蹈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摘要]2012年9月27日,汉源县藏族同胞在汉源湖边的火敞坝举行还山鸡仪式。还山鸡节是大渡河流域尔苏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九月过节。活动主旨是感谢先祖,感恩山神。用白公鸡祭祀先祖和山神,感谢先祖和山神、土地神保佑尔苏藏族人民平安吉祥、五谷丰登、六畜齐旺。还山鸡仪式反映了尔苏藏族人民敬畏大自然,崇尚先祖、山神崇拜的文化传统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习俗。还山鸡节是尔苏藏族人民远古时期万物有灵和多神崇拜的文化遗存。现在的还山鸡节逐渐淡化了民间信仰,增强了尔苏藏族文化内涵,以“活化石”形态反映了尔苏藏族人民尊重大自然,注重环保、注重生态平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0.
尔苏是生活在藏彝走廊东端的藏族支系。由于尔苏文化圈处于汉文化、藏文化和彝文化以及纳文化的交汇区,各种文化的辐射和叠加,形成了多元一体尔苏文化特色。在文化圈内,同一母题的民间故事随着地理区域的不同,产生了近藏趋藏、近彝趋彝、近汉趋汉的类型特征。民间故事的这种变异特征称为地理类型学特征。此外,尔苏民间故事还有民间信仰文化特征和家族性传承特征等。  相似文献   

11.
尔苏人生活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等县,1981年划归藏族,他们自称尔苏人。本文拟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以族源、语言、文字、民间歇谣、社会文化特点等为起点,对尔苏人的人文类型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2.
藏彝走廊东端有尔苏藏族、彝族等多民族和谐共居。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是尔苏藏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也是部分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火把节节日文化也已走出国门。尔苏藏族的节日主题是祭祀神灵,祈求丰收。人们相聚一起,举杯祝福,唱歌跳舞,节日活动有:打火把、赛歌、摔跤比赛。  相似文献   

13.
依据田野调查第一手材料,对新时期我国彝汉杂居区彝族青少年的语言生活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里山彝族青少年的语言生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都保留并熟练使用母语;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使用彝语外,还兼用汉语;三是在彝语能力、语言习得和双语关系上,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甘洛的“西番”人彝族称“俄祖”,自称“僰尔子”或简称“尔苏”(以下均记作尔苏人)。由于各种原因,对其历史源流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现存的有关历史资料也只是片言只语。纵观历史,尔苏人活动区域属于历史上西南民族走廊地区。从汉武帝开辟西南地区以来,历代的中央王朝同地方政权拉锯征战于此一地区(如南诏、吐番和大理政权),尔苏人在夹缝中深受战乱和压迫之苦。然而今天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尔苏人仍顽强的保留着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四川甘洛县新市坝镇尔苏藏族族外婚姻情况的调查研究,对尔苏藏人族外婚姻人员的家庭背景、个人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状况作了简单分析,并与族内婚姻情况进行比较,提出了影响族外婚姻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找出了这些族外婚姻的下一代对于尔苏藏族文化的传承方面出现的问题.由当前影响族际通婚因素的变化情况,预测了今后族际通婚的前景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藏彝走廊东端,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和其他民族长期和谐共处,相互间的文化涵化现象显著。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婚俗文化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态势。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从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婚俗礼仪和本土信仰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地区尔苏语使用人口少,语言传承面临断代的危险。抢救保护和传承濒危的尔苏语言迫在眉睫。通过采集有 声语料,建立数据库,创建尔苏拼音方案,用ELAN、FLEX等软件标注,构建由原始音频文件、国际音标标注、汉语翻译标注、尔 苏语标注的语料库,并利用语料库编撰尔苏语词典和尔苏语学习有声教材。尔苏语语料库的建立能有效典藏尔苏语言。  相似文献   

18.
藏族汉语诗歌受到了汉语文学的直接促发,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新时期以来,随着藏族汉语诗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他们的创作表现出对母语和母族文化的深刻依恋,从而在汉语创作与母语文化、走向世界和回归民族传统之间,呈现出一种徘徊、游荡的精神旅程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藏族女作家汉语写作已经成为藏族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体现出女作家基于族裔立场的文化写作,同时又是她们不同于藏族男作家的性别写作。在用汉语书写的同时,藏族女作家们面对本民族母语写作的质疑,而在进入当代文学话语场域中时,她们又未能受到主流文坛应有的肯定。尽管如此,藏族女作家仍通过不懈努力,使汉语写作具备了族裔、宗教、性别等诸多美学特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反映了藏族女性生活的多姿面貌。对此,有必要予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词诵读对于内地藏族师范生的职业口语训练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帮助藏族师范生训练说讲普通话、培养良好的汉语语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指导藏族师范生进行古诗词诵读的训练须注意按照三个步骤进行:甄选素材,以点带面;针对难点,强化训练;创设条件,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