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辜鸿铭以其轶事之怪异、著译之独特、思想之极端成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保守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辜鸿铭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感召下思想文化界和理论批评界不断进行思想解放和创新研究的结晶。通过对30年来的辜鸿铭生平轶事、著译与思想文化活动研究的综述,梳理出30年来辜鸿铭研究的主要倾向并指出辜鸿铭研究面临的问题,能够为进一步研究辜鸿铭与其他文化人物的关系、辜鸿铭与近代文化的关系,进而从中国社会与文化转型、现代化转型的角度研究辜鸿铭的思想与历史影响、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作出科学评价等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前提与准备。  相似文献   

2.
辜鸿铭,中国近现代转型时期思想文化史上"极端甚至怪异到不类"的"过渡人",作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和文化上的双重保守主义者,给后世留下了言说不尽的辜鸿铭形象。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辜鸿铭形象的定位大多在文化层面上,文化辜鸿铭的形象穿越历史的遮蔽逐渐从朦胧走向清晰,而对在晚清社会的政治之网中穿行25年的政治场域中的辜鸿铭着墨甚少,对辜鸿铭这样一个没有建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的"政论家"关注不够。在政治认同的层次理论框架下,结合辜鸿铭生平轶事,通过对辜鸿铭著译文本的细读,在其生命历程和墨写春秋中能够探寻辜鸿铭国家归属意识的发展踪迹。从"一个中国人"的彷徨到"真正的中国人"的确立构成了辜鸿铭国家归属意识的整体内涵,对辜鸿铭国家归属意识转变因缘的探讨,为深入理解辜鸿铭"尊王保皇"政治认同的独特性、准确描绘辜鸿铭"不类"的政治认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辜鸿铭与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最保守与最激进的两极性文化人物,其思想的两极性在二人对两性关系的审视上表现得尤为充分。结合辜鸿铭与鲁迅的个人婚恋生活,通过对辜鸿铭与鲁迅的文本进行分析,概括出“无我”和“妻性”这两个理解辜鸿铭和鲁迅两性文化心理的关键词,以期为辜鸿铭与鲁迅比较研究、辜鸿铭与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关系研究、中国现代作家两性文化心理建构做一点铺垫。  相似文献   

4.
辜鸿铭因政治观点保守,与时代格格不入而遭人遗忘.但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重新思考辜鸿铭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他的独到贡献.辜鸿铭最早探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他主张采纳西方文化的拓展精神和进步理念,走出一条基于传统、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上,他创造性地研究国学,使国学走出故道,进入世界性文化大背景之下.他创立"中国学"及述译中国典籍,使西方学者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真精神.辜鸿铭是一位积极的文化建设者.  相似文献   

5.
张宝明 《中州学刊》2001,(1):142-147
辜鸿铭是一位在近代史上争议甚多的人物.在保守主义的阵营里,他那执着的中国文化情怀鹤立鸡群.当以"新"的大纛出现的激进主义成为新权威主义而给人留下"可爱"的印象时,保守主义即使"有理"也说不清了.笔者以为,辜鸿铭是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另一个思想面相.作为"五四"的一个有机组成,我们不能没有辜鸿铭.  相似文献   

6.
辜鸿铭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独特存在,诋毁他的人称其为顽固保守的"封建遗老"、"怪物";崇敬他的人称其为"东方文化代言人"、"怪杰"。借助吉拉尔替罪羊理论,对辜鸿铭文化现象解析,探究替罪羊机制在其身上的生成、演化过程,有助于全面理解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实质。辜鸿铭挑战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文化主潮,强调东方文明的独特价值,批判西方物质文明,致力于"东学西渐",因而成为同代精英与社会舆论共同制造的"替罪羊"。今天当褪去历史迷雾,我们重新审视辜鸿铭时,才发现历史上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替罪羊",竟然是被遮蔽的"英雄"。辜鸿铭从"替罪羊"到"英雄"的悖论性存在不仅是"替罪羊"机制的体现,更是历史复杂性与深刻性的内在呈现。  相似文献   

7.
"辜鸿铭现象"的起源与阐释:虚拟的想象抑或历史的真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辜鸿铭的思想影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展现民国初年和当代对辜鸿铭言行的不同甚至矛盾的评价,揭示了辜鸿铭思想在东西方碰撞背景下的复杂意义,特别是辜氏在维护中国传统和阐扬儒家思想时与西方浪漫派的渊源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东西方学界的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8.
辜鸿铭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独特个性和独异思想的"文化怪杰",其所呈现的"辜鸿铭现象"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辜鸿铭以"良民宗教"、"良治秩序"、"君子之道"为基础构建的政治、历史、思想文化观,虽不无偏颇,但其力图以中国传统思想阐释西方古典文明,批评西方现代性的见解却真切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良民宗教"、"良治秩序"、"君子之道"不仅成为解读辜鸿铭人文精神的思想理论基础,更是认知辜鸿铭历史行为的本原。  相似文献   

9.
金桂兰 《学术界》2012,(11):202-209,287
辜鸿铭,中国近代史上的怪杰,在激烈的民族冲突和文化冲突中,他谴责列强行径,为国家主权辩护;他挞伐西方文化,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并向西方倾力推荐,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言人。辜鸿铭文化观的形成,除了受其早年的经历和西方浪漫主义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之外,还因为他学贯中西,文理兼通,比同时代人多了一份跨国性文化交流与比较的世界眼光。他的东学西渐对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产生了的巨大的影响,也赢得了西方人的尊敬。也为我们今天处理好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富个性魅力的保守主义者,他以西方文化为根基审视和接受了中国文化,以儒生式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向西方宣扬儒家伦理道德,被西方社会奉为中国文化代言人。因此,准确把握辜鸿铭保守主义思想实质,深入剖析辜氏思想所涵盖的中西文化构成及探究两者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辜鸿铭成功的将儒家经典古籍《论语》、《中庸》等译介到西方社会,为我国的文化外输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然而,辜鸿铭的儒经英译活动长久以来并未得到充分的理解。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它突出了译者的中心地位,并且认为翻译是译者对于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兼选择性的活动。在此理论的关照之下,对辜氏的译作《论语》和《中庸》进行重新审视,发现译者在翻译儒家典籍的过程中适应性的选择了以西释中的特殊翻译策略,力图打破东西畛域,向世界宣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让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借此消除东西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歧视和不公。  相似文献   

12.
辜鸿铬是一个学贯中西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中国文化的近代危机是以儒学的危机为内因,以西学西教的传入为外因而展开的.辜鸿铭以其道德文明现对中西文明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比较,以与当时的西化思湖相抗衡,突显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认为中国文化中包含着可以治疗西方现代化社会弊病的良方,只有中国文明才能力挽西方文明于既倒.辜鸿铭不是顽固守旧人物,他重建中国文化的思路是以中国文明为主体,整合西方文明,中西融合,探索人类文明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和林语堂的《中国人》两本书对中西国民性的比较,认为两书是以比较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国民性的代表作。辜书褒中贬西,而林书褒西贬中,观点几近相反,颇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辜鸿铭的大部分著作是关于政治批评、历史批评和文化批评的理论,但同时他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又是文学家或者作家.勃兰兑斯称他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1];有人将他视为杰出的文学家并提名他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有传记资料显示:"瑞典文学院提名两位东方人作为19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一位是印度的泰戈尔,另一位就是辜鸿铭.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文化都会通过各种法律和仪式,试着对身体做出限定,因此,作为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辫与服饰的样式及选择,已不再是个人的喜好问题,而是充满了各种政治隐喻。辜鸿铭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长袍马褂,脑后拖着发辫的守旧外表与维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尊严的主张是水乳交融的,不仅是他对自己民族身份与文化的双重认同,更体现了身体政治学理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陈序经在<评辜鸿铭的复古主张>一文中,以全盘西化论为理论基础,即广义的文化观、文化整体论、文化进步说对辜鸿铭的尊孔复古、中国道德观等所谓中国文化精髓进行了批判.透过陈序经以极端的全盘西化论对辜鸿铭极端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评论,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陈序经文化社会思想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徐向群 《船山学刊》2009,(4):229-232
辜鸿铭和理雅各作为中西方代表,其《论语》译本各有千秋。本文从辜鸿铭与理雅各英译《论语》中有关孝的语句对比入手,分析两住译者翻译特色,说明译者生活背景、学术背景、翻译目的对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辜鸿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本体的理解和认知,完全以西方的人文视野及其价值观作为参照,是在西方文化的强烈比照中审视和言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因此,不宜以正宗国学的标准要求他;换句话说,辜鸿铭是在向外国人讲述他们绝少了解的中国历史文化,这固然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朱寿桐 《河北学刊》2007,27(1):27-31
辜鸿铭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扬,常致力于破除思想文化经典化过程中的历史屏蔽——特别是话语屏蔽现象,在追寻原典和原典精神,打破儒学“经学”传统和“理学”模式方面有明显建树。同时,其自身理论又成为历史的价值屏蔽对象,他的许多错误甚至荒唐的理论及时地遭到了历史的淘洗,使得他在价值屏蔽的作用下保全了起码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20.
辜鸿铭对现代化不仅有着较他同时代的人更直观的认识,更主要的是他的关于现代化的知识主要不是取之于近代中国的土壤,他的直接的精神承传是上两个世纪欧洲现代化时期以卡莱尔为代表的欧洲浪漫主义,卡莱尔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现代化犀利的批判,在辜鸿铭的身上打上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如同那时的中国人无法了解与理解卡莱尔一样,人们也无法从卡莱尔的中国学生身上嗅出他们所熟悉的西学气味,却从他的外表上发现了守旧者的装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