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德育、德育课程和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内涵,探讨了高校德育课程建设应追求的目标,提出必须完善高校德育课程结构,构建"德育显性课程"和"德育隐性课程"相统一,"知"、"信"、"行"为一体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德育、德育课程和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内涵,探讨了高校德育课程建设应追求的目标,提出必须完善高校德育课程结构,构建"德育显性课程"和"德育隐性课程"相统一,"知"、"信"、"行"为一体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的"主体性"、"生活化"特点决定了潜在课程对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德育潜在课程的实质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能动而现实的交往实践过程。这一交往实践过程是动态的、双向的"主体性"道德教育过程,高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构建高校德育潜在课程的中心环节,由此进一步提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隐性德育课程与高校德育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课程理论专家将学校课程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并对隐性课程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形成了隐性课程理论。以此理论为基础 ,我们也相应地将高校德育课程划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研究隐性德育课程的内涵和作用 ,坚持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把两种课程相统一 ,整体构建高校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的内容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校德育原理与实践表明,高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途径与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隐性德育课程则是依靠环境育人的精神作用机制来实现的,它潜移默化、稳定持久的影响特点特别适合德育,通过隐性课程则能不知不觉地、比较顺畅地渗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且影响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6.
德育课程是德育目标实现的中介。德育课程的设置与设计 问题是当今学校德育改革的突破口。德育学科课程、德育活动课程、隐性德育课程三大课程 形式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对他们既要合理设置和充分运用,又要注重扬长避短,发挥其整体 功能。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高校德育富有成效,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而隐蔽课程对于高校德育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隐蔽课程从结构上可分为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它具有隐蔽性、无意识性、无逆反性等特征。高校隐蔽课程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可将其分为陶冶、导向、激励和规范等四个二级机制。高校隐蔽课程的设置应坚持与德育环境的优化相结合,坚持与显性课程的设置相结合,坚持物质环境与精神氛围的营造相结合,坚持与校本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教育学中隐蔽课程理论对高校德育的指导意义 ;认为隐蔽课程具有不同于显著课程的若干特点 ,正是这些特点使得隐蔽课程能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提出了高校如何自觉利用隐蔽课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课程改革为出发点,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创新军校主体性政治理论课程、拓展军校主体性德育实践课程、挖掘其他课程中的德育价值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军校如何优化德育内容,改革德育课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对话,教学的目标定位是推进"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文章就德育课程的教学是技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处理好德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并从定位的基本依据,具体内涵、定位与其他教育目标的联系三个大的方面进行理论性的论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