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中始终是一条主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充分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继而将异化劳动概括为四个方面,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最终揭示出作为扬弃了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人的解放的哲学主题,凸显了以“劳动”为核心的共同体思想以及鲜明的实践哲学的思想特征。扬弃异化劳动,也就意味着共同体中对象性关系的再造。共同体之中的个体通过相互承认的劳动确立了对象性关系,在马克思构建的劳动共同体中,劳动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是人与人从相互承认提升到相互成就的共同体的高级形态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2.
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端,是研究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异化的一个重要概念,正因为异化劳动使得人类常常无节制的利用自然界这个感性的物质世界来换取自己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失去自然界这一"无机身体"而最终危及人类自身,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发展,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基于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历史嬗变不是相互否定的颠覆式演进,而是在实现人与自然历史解放的理论主题下的接续发展,随着马克思理论视域的转换而呈现出多维理论样态。资本与劳动间的对立与调适构成了这一历史嬗变过程的内在张力,具体而言,人化自然的生成在人本主义哲学维度寓于人与自然的感性—对象性关系之中,并在对异化劳动的扬弃与实现合乎人性的自然界复归的过程中完成自身合逻辑性建构;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统一于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产,是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在政治经济学中,则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被资本逻辑所统摄的物质变换过程;而在科学社会主义语境中,人化自然应然形态的达成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统一于共产主义的实现之中,其当代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总的而言,这一嬗变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逐层深入的逻辑理路,论及了人化自然生成的实质、历史、现实及未来。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学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维度。马克思关于人类最初的美感与艺术起源的"劳动说",包蕴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审美意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能够丰富和提升"劳动说"的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劳动创造了美"首先在于劳动创造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同时,劳动创造了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二者相辅相成。人类自由自觉的劳动,构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联系。自然之美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之美,一种和谐之美。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中的异化劳动,阻碍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产生,成为美的创造的障碍。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凸显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倡导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是强调在"人的能动的、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人与自然价值平等"。  相似文献   

5.
全球性的生态难题暴露了人类认识自然理念和观念的危机。马克思的"自然观"内蕴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之中,劳动的异化带来人的"类本质"的丧失、人性的"物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透过劳动实践的中介,能够推进人的"类"意识的觉醒与"异化"的扬弃,它突破了技术实践基础上的机械论自然观,超越了伦理实践基础上的道德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之"实践—认识—审美"链条的辩证契合。因此,准确完整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论"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并积极化解生态难题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哲学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已初见端倪.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的异化,作为联结人与人的劳动的异化,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异化劳动理论正是从劳动视角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透视出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双重生态忧虑.梳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分析异化劳动思想隐现的生态意蕴,探究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生态危机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主要危机,反思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探讨解决途径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本文在马克思异化劳动视域下,通过对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性"的分析,揭示出生态危机的产生实质是人与人关系异化,进而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结果。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构建起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合理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考察了国民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和人的劳动的异化,指出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积极的扬弃的结果,应该是我们"作为人"来进行生产劳动。同时,针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精神哲学的抽象性和虚幻性,马克思揭示了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异化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部异化,明确了自然的、现实的、感性的人是在其类生活中确证类存在和类意识的彼此统一。由此,社会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扬弃了异化的共产主义才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作为总体的人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那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则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最终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场具有强烈的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色彩,马克思的做法是以宗教异化来比对劳动异化;异化劳动的核心问题是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关系问题;异化劳动积极扬弃的结果就是共产主义这一价值追求。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共产主义在实现方式上同宗教的消亡方式具有强烈的一致性,都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矛盾的解决为前提条件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生态环境哲学出发,不仅颠覆了传统抽象的自然界,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而且阐述了人与自然互为对象的关系,揭示出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唯一手段,异化劳动造成了人与自然现实的对立,共产主义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理想社会,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哥白尼革命。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具有双重涵义 :它包括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与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对立根源于“扩大了的生产力”的异化 ,其异化的扬弃及人与自然统一的必要前提是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与调整 ,社会交往关系的普遍发展与调整。人与自然统一的深刻的现实基础在于实践的辩证否定性、其自由与必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相互改造和相互建构  相似文献   

12.
试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的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对生态美的破坏,特别提出了"异化劳动"对工人审美能力与情趣的摧残,使工人们变成了"片面的人"。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才能创造美,此观点此后成为生态美学研究的基石。马克思严肃批判了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对自然的极度破坏和对人审美能力的摧残,他认为"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动人类社会急速发展,但也是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键因素;自然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人也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全面的人"的概念,与其相对立的"片面的人"则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工人在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只关注物质的需求,失去了对事物的审美能力,马克思认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对事物的审美观照并创造美。各方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其观点进行研究,本文则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探究自由自觉的劳动是劳动与美的统一,而共产主义则是实现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实现审美主体与客体统一的社会阶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阐释了作为主体的人同他的劳动对象由同一到分裂和对立的根本原因,以此视角来审视今天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可以发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源于人类的劳动活动和生命活动的异化,人类不再将自然界看作自身的无机的身体,而是将自然界看作异于自身的客体,同时将劳动活动看作是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的手段,将对自然界的占有的程度看作衡量自己社会地位的标准。事实上,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只有用对待人的方式来对待自然界,人与自然界异化关系才能得到解决,而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异化关系最终消解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初步形成了一个生态哲学思想的新视域 :他一反传统哲学对自然界的抽象理解 ,将其理解为是在人的劳动中不断生成的“现实的”、“人本学的”自然界 ,从而实现了对自然界理解上的范式转换 ;在此基础上 ,他又以一种更为全面辩证的眼光揭示了在劳动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为对象的关系 ,对这一关系的揭示为当代人在生态哲学的绿色语境中超越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决定性的启示 ;最后 ,他提出了作为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的“现实的行动”不仅将使人 ,也将使自然界从异化中解放出来 ,而复归的人与复活的自然界之间必将建立起互相创立、互相生成、互为对象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5.
消除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现实要求。从和谐社会的角度看,异化劳动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是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不和谐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现象,因此马克思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防止和消除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问题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劳动则是人类与自然相互关联的纽带,因此,马克思以劳动作为逻辑起点推演出他的生态思想:劳动既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中介,又是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间物质变换的手段;劳动的这种调整和控制功能一旦失效,就会出现物质变换裂缝而导致生态危机。对于生态问题的研究,马克思的绝世超伦之处更在于他透过生态问题的表象揭示出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即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异化,并据此探寻通过劳动解放救治生态危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之间是对象性的关系。但是异化劳动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离,也使其关系发生了异化,"自然"对于人来说成了异己的对象。这种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生产力发展与人的交往关系的调整,人与自然的异化也会被共产主义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18.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入手,通过分析异化劳动,探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自然和人相统一的完美状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从生态环境哲学出发,不仅颠覆了传统抽象的自然界,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而且阐述了人与自然互为对象的关系,揭示出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唯一手段,异化劳动造成了人与自然现实的对立,共产主义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理想社会,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哥白尼革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运用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扬弃。通过对《资本论》工场手工业的考察,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详细论述了工场手工业的本质、产生方式、发展方式和被机器大工业所替代的趋势,尽管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早期的一种生产方式,但是其中依然蕴含着丰富的异化劳动思想,这种丰富的异化劳动的思想是不应该被人们所忽视的。当今中国也存在部分异化现象,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