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五十年前读胡绳同志著《理性与自由》一书,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在大学时代读的胡绳同志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对于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生来说是上了生动的一课。这次重读收入《胡绳全书》一卷一辑“思想文化评论”的一些文章,特别感到亲切。这些文章不仅是中国现代思想发展的一个真实记录,反映了当时思想文  相似文献   

2.
我觉得,将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胡绳同志一生研究和写作的一大特色。《胡绳全书》中的《时事政治评论》、《政论》、《思想文化评论》、《论学》等栏目的文章,都是直接针对现实而发。《史事评论》和历史卷的几本历史专著的内容,也与现实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都是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取得的科学成果。《胡绳全书》哲学卷中几本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3.
撰写这一论文的目的在于评价《共产党宣言》在社会学和经济学历史中所处的地位,并附带评价它在马克思科学著作中的地位(第三和第四部分)。首先我将提供一些发票的框架,并关注一些科学范围以外的方面(第一和第二部分)。但是,首先我想强调的是,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一般意义上的文章,而是出于一位至今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一个特殊部分的普通人或普通思想者的一篇文章;并且仍需强调的是,对于读者所期望的在一篇百年评论中所看到的东西,我将一如既往地给予它最低限度的关注。显然,《共产党宣言》已不仅仅是一篇分析性的论文。但它作为我将讨论的一篇分析文章,也许仍需补充一点,我并没有任何贬低它或是赞美它的意图。  相似文献   

4.
严格地讲,瑞士史学家雅克布·布尔克哈特(1818—1897)不能算作一位政治哲学家,但他的政治见解却值得研究政治思想史的人们的注意。布尔克哈特的著作为研究自然和个人提供了新的视角,他对19世纪政治和社会所进行的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评论在今天也是颇有新意的思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布尔克哈特对政治思想的贡献。的确,许多评论布氏的著作,其中多数是传记性著  相似文献   

5.
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蒙德·威廉斯是一位独具理论特点和实践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 ,他的理论思想至今仍在文学及文化批评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前英语文学和文化界风行的“文化研究”热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威廉斯等理论家的努力。本文从威廉斯代表性论著入手 ,评价他对“文化”这一概念的基本理论阐释 ,从中可以看出他作为文化批评家的思考轨迹。  相似文献   

6.
弗罗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个新弗洛伊德主义者,著有《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等著作;本文着重于澄清这一问题:究竟他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 弗罗姆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弗洛伊德主义,但他又鼓吹把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两人的思想“结合”起来,以建立他标榜的“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并进而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包括鲁迅等人在内的党内外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文化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文化观大体上经历了始基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和系统完成阶段等三个阶段。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内容极为丰富.它不仅从思想文化上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为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出发点和可能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活动的统一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东方社会相结合的典范之作。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科学的、成熟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的早期思想指的是周恩来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前的思想。本文不拟对周恩来的早期思想作系统论述,仅就其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方面进行分析。由此探讨周恩来早期思想的一些特点,并分析传统文化对于周恩来以后思想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一、传统文化对周恩来的影响周恩来幼年时在私塾和养母陈氏身边受中国传统教育。以后,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和天津南开学校,周恩来开始接触新学,但仍然主张“深究而悉讨”中国传统的“圣贤书籍”,由于他聪颖刻苦,有较深的国学根底,国文成绩也特别优异。从周恩来的早期文章看,儒学对他有着重要的影响。1914年,他写的《射阳忆旧》追述了关于道德忏悔和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故事;1915年写《尚志论》,论述人的最初之志对于人一生的意义,该文以《论语》作结:“孔子不云平,盖各言  相似文献   

10.
时间     
案头上,有两篇都题为《时间》的文章。一篇是沈从文的,一篇是蒋子龙的。沈文说“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有的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适在人类记忆几千年。”蒋文则告诉我们“人生的全部学问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我当然不是要评论他们的文章。他们都是文学大师,文章原本就很精彩。只是,读完他们的文章后,总觉得意犹未尽,于是  相似文献   

11.
过去,一提到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论,一般是从别林斯基的“艺术=形象性认识”这一定义出发。本文尝试通过阐明别林斯基的艺术定义与黑格尔艺术观的不同来考察马克思的艺术论。当然,我不否认别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文艺评论家,也不认为那个有名的艺术定义就是他的全部艺术理论。索性可以说,在进行艺术评论时,他并没有受他自己的艺术定义的限制。但为了搞清问题,我特地将他关于艺术本质的定义逐字逐句加以解释,并与黑格尔的美学加以对比研究。这是因为我认为,这样做可以把两种类型的艺术观鲜明地区别开来,从而也可以弄清楚马克思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我国哲学界,人本主义的思潮有所抬头。一些哲学文章热衷于谈论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散布了一些错误观点。我们认为,在理论上进一步澄清这些重大原则上的是非问题,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必要的。一有的文章认为,“人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主题”就是研究“人的本质、人性的异化和复归、人的解放”的问题,因此,人性的异化和复归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这些论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首先应该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以人为出发点,它直接背离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则立场。尽人皆知,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关于“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被首次提出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但其萌芽却在中共建党初期。作为中共早期重要成员,张申府当时已经产生这种思想意识。他较早地提出实事求是,触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弃绝习传,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方便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接受,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用在中国就应该中国化,并认为革命要符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着眼于中国劳工阶级的解放。同时,他积极探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强调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实践,马克思主义就无法指导中国革命,更无法形成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看,张申府的这些观点仅是思想火花,论证不足,并且有些观点有失偏颇或值得商榷,但他能在当时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非常可贵。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毛泽东美学思想是其文艺思想的灵魂,它有两个来源: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反中和的文艺思想和天地人整体观,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人、社会、自然三者统一的思想。形成三个基本特点,即内外观结合,真善美结合和典型化与意境化结合,达到诗情、史识、哲理三者融汇贯通的本质特征。它是我们构想社会主义美学思想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问:你能否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你的学院生活的背景以及你怎么会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答:我生长在英国中部地区。就在我上高中的最后那一、两年里,我开始对社会和政治学说感兴趣了,这部分是由于学校当时来了一位经济学教师,他似乎常回顾他以往的一些相当激进的观点,部分是由于参加了“左派读书俱乐部”(L.B.C.),由此便把我引向了马克思主义。从那时起,我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东德《哲学文摘》E第3期刊载G.登克评介P.安德森所著《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的文章。《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美因河畔,辛迪卡特出版社1978年出版,共186页)一书作者P.安德森是个英国人,生于1938年,是《新主义评论》杂志的发行者之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一位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取精用弘,善于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汲取思想养料。他的财政思想,蕴蓄着中国传统财政思想的精华,是对强本开源、轻赋薄敛、平均负担、省费节用、抚恤赈济等传统财政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当然,在比较分析毛泽东财政思想与传统财政思想的异同的时候,决不可忘记马克思曾说过的话:“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应当将这两种思想置于各自籍以产生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一、强本开源“强本开源”是被历代理财家奉为圭皋的传统财政思想。毛泽东的“发展经济,充裕财政”思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维贝尔对现代社会学影响之大是无可比拟的。他所提出的有关官僚政治、政治权威结构、社会层化、支配经济活动的道德标准、宗教世界观和法律制度等等的看法,一直被人们在进行有关这些问题的具体调查中广泛使用。本文目的在于扼要评论维贝尔对社会学内某几个十分重要领域的研究的影响。近年来研究维贝尔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他同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些研究纠正了把维贝尔看成反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  相似文献   

19.
正顶着"乡愁诗人"头衔、也困于此头衔的余光中,去世后在两岸引发出几乎截然相反的讨论。国台办发言人指出,余光中的《乡愁》等诗作表达两岸骨肉亲情、充满民族情怀。《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谈其人与其诗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情感,并称"余光中,对于一个中国的叙事,是一束强光"。新华网及众多媒体也都对其去世进行了报道或评论。这远远超出一位名诗人所能得到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20.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律制度奠基人,是“媒介中西两大法系成为眷属的一个冰人”。为纪念他在中国法律近代化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去年10月在杭州召开了首次沈家本法律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刊特辟专栏,登载4篇会议论文及一篇综述。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沈家本在法文化上的建树、他的人权法思想、法律思想核心、熔铸中西法文化的会合点以及研究沈家本法律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