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一体法文化:中华法系凝结少数民族的法律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是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它凝聚着少数民族的法律智慧,吸纳了少数民族优秀的法文化成果,是各民族的法律文化与法制经验相互交流与吸收的结果。各个少数民族在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少数民族的习惯法与民间法,同样构成并丰富了中华法系的内涵。在统一多民族的古代中国,经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推动,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法文化。  相似文献   
2.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律制度奠基人,是“媒介中西两大法系成为眷属的一个冰人”。为纪念他在中国法律近代化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去年10月在杭州召开了首次沈家本法律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刊特辟专栏,登载4篇会议论文及一篇综述。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沈家本在法文化上的建树、他的人权法思想、法律思想核心、熔铸中西法文化的会合点以及研究沈家本法律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极力歪曲秦王朝的历史,把秦律描绘成主要是镇压奴隶主阶级的工具,用以掩盖秦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认真研究《睡虎地秦墓竹简》所记载的秦律内容,有助于了解秦代法律制度的阶级本质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揭露“四人帮”及其御用“史学家”歪曲历史事实的胡说八道,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审判制度是国家在司法领域内的具体活动,也是对内职能的突出表现。审判制度的性质是由国家阶级性决定的。中国封建的审判制度,是为镇压农民、惩罚犯罪、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和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服务的,无论是采取严酷的形式,还是在一定阶段所表现出“市恩”、“恤刑”,都是它的本质的不同反映。中国封建审判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地加以研究总结,有助于了解封建时代的法制和司法活动,即使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不无借鉴意义。中国封建审判制度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谈人权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揭示人权的实质,总结旧中国争取人权斗争的历史经验,阐明人权问题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的作用,在当前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一、人权的实际内容就是公民权马克思在分析十八世纪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人权口号和人权宣言时,把人权分为公民权和自然权两部分。马克思说:“这种人权一部分是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6.
奴隶主时代的礼,是体现奴隶主贵族意志的关于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总和。早在夏代,礼便随着阶级的出现和王朝的建立而逐渐形成。《礼记·礼器》:“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孔子也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些记载和说法表明,礼渊源于夏代,同时也表明夏、商、周三代的礼,有其内在的联系和发展中的继承关系。礼在甲骨文中作(?)或(?),是祀神祭祖的一种器皿,表示一种礼仪形式。至西周,上承殷制,建立了一套更完整的宗法分封等级制度。为了维护这一制度而制定的礼,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比商朝充实和发展。由于礼是“别贵贱,序尊卑”、调整宗法  相似文献   
7.
中华法系特点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法系的特点,牵涉到中华法系的实质,以及去芜存精,寻求借鉴等问题,因此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古代固有的国情,造就中华法系一系列特点,如农本主义的法律体系;皇权至上的法制模式;儒家学说的深刻影响;法与道德相互支撑;家族法的重要地位;法、理、情三者的统一;多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成果的融合;重教化、慎刑罚的人文关怀等。  相似文献   
8.
题词     
IikWW_W。Ks-tH”eMeeW人J“K’咒回J多n”’v二各.】口回龟问二回生I’卜肿Jd口I?JL列回’-回问回回巴’可可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慕孝通题辞’1回匾-J即圣0.WM·WWW”HByx’m~’-----z’0”一厂回回二沁乞*回’回汕个’回啼1口回巴至A二k7b.、MBNWWWIWedw-口澜目””厂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Arnold·J·Toynbee)曾经说过:“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当我们怀着伟大的抱负、恢宏的志气迎接新世纪来临之际,回顾百年所经历的惊涛骇浪,会给我们以深沉的启迪。《20世纪中国法治回眸》就是这样一本书,它回顾了百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并试图归纳和总结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从而使我们在建设ZI世纪中国法制的伟大事业中,更具有主动性和科学的预见性。20世纪中国法制的发展演变是中国法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进程,虽然这个进程迂回曲折、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国内政治生活和思想战线非常活跃,出现了多年来所未有的可喜现象,人们对于彻底清除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堵塞产生封建法西斯暴政的漏洞,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人治和法治问题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但是在有的文章中,片面的强调儒家主张“人”治,法家主张“法”治,认为两者始终对立,各执一端,如水火之不相容;似乎以礼治、德治为内容的人治就意味着专制,而法治则总是与民主相联系的,是限制君权、反对专制的。这就不自觉地造成一种褒法贬儒的印象,而且是从历史和现实相联系的角度提出这个问题,这岂不是说儒法斗争的历史从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