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开发、建设和保卫新疆的巨大作用的历史回顾 ,阐述了兵团作为新疆经济建设、守卫边防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保证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的历史地位及其历史必然性 ;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揭示了屯垦戍边事业在开发建设边疆、稳定边疆、巩固国防中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西部大开发中 ,兵团具有更加突出的地位 ,更应加快建设和发展 ,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党和人民再作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我国惨遭列强蚕食,其中领土面积达150余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更是在沙俄策动下从祖国分离出去。西北边疆也沦失了大片领土,但无论如何,新疆始终未从祖国分离出去,两者截然不同的道路值得我们深思,本文通过对两者近代历史做一简要回顾之后,重点从原因方面对此作一粗略探析。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对祖国新疆十分重视。在他的著作和讲演中,多次谈到大西北和新疆的开发问题,特别是在1919年撰写的《实业计划》中,更为新疆的开发绘制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本文拟就孙中山关于开发新疆的战略目的、宏伟计划以及历史现实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世纪之交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新世纪 ,高瞻远瞩 ,总揽全局 ,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给整个西部地区 ,特别是给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新疆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新疆地处祖国边睡 ,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 ,在全国经济、政治和国防中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战略地位。 1 998年 7月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时指出 :“中央认为 ,新疆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应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下个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另外 ,从新疆自身来说 ,巳经具备了实施大开发、大发…  相似文献   

5.
西汉以前新疆和中原地区历史关系考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祖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地区和祖国内地存在十分久远的历史关系。在西汉王朝政权统一新疆地区以后,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记录十分丰富,人们认识得也比较深刻。对于此前的历史关系,虽然是大家早就注意、关心的一个问题,不少论著中曾予提及。但终因文献资料舛缺,考古资料零散,所以少见比较深入、系统的分析,是目前新疆历史研究中有待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史以来,一直在这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新疆和汉、回、蒙、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满、俄罗斯各兄弟民族生活和战斗在一起的维吾尔民族,也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的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 历史的概叙 1840年,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封建社会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遭受了更加深重的灾难。沙皇俄国是侵略新疆的最主要也是最凶残的帝国主义。由于俄国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保留了严重的封建残余,使得这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在对新疆的经济侵  相似文献   

8.
新疆手工纺织业有悠久的历史,闻名世界的古代“丝绸之路”闪烁着新疆各族人民智慧的光辉,铭刻着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贡献。但是,解放前夕的新疆,基本上没有现代纺织工业,仅有45座手工作坊。新疆和平解放后,纺织工业发展迅速,现已初步形成具有棉、毛、丝的纺织、印染以及各类针织和纺织配件生产,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纺织工业,成为新疆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新疆是祖国一块待开发的宝地,纺织工业正方兴未艾,究竟现今纺织工业地区布局是否合理,如何探索明日新疆纺织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本文试图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9.
新疆多元文化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新疆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新疆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表现特征、发展面貌和文化特质,由此构成了多形态、多层次、多结构的多元文化形态。该文从新疆的地理位置、政治管理、民族迁徙、民族特性等方面对新疆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疆至晚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便是操用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和汉藏语系语言的居民生活、聚居地区。新疆地名亦出自这三大语系语言,记录了各地民众的生存状态和活动轨迹,折射着历史的变迁、种群、族群的迁徙和时势的变革,反映了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生态特点、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不同语系居民共同开发新疆、建设新疆和历代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1.
祖国西部的新疆大部分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呈现出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特色;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曾经贯穿西部与新疆地区,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与传导作用。丝绸之路是这一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基础,而丰富的伊斯兰文化则是该地区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如何科学地对此加以整合,将关系到西部与新疆地区现代化,乃至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对封闭状态中少数民族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闭的自然状态 ,使云南聚集了种类众多、文化特征差别很大的 2 5个少数民族 ,直到 5 0多年前 ,在云南社会中还同时存在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农奴制和地主经济社会等多种文化 ,其成因不能不说是与封闭的因素密切相关。从文化学的角度上深入分析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对当今的西部大开发会有一定补益的。  相似文献   

13.
东部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西部开发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西部地区精神文明现状主要呈现为 :观念陈旧 ;教育科学文化滞后 ;人才匮乏 ;民族宗教问题复杂。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更新观念 ;发展教育 ;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 ;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 ;追赶知识经济浪潮 ,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高等院校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探讨了民族高等院校的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作者认为 ,西部大开发既给民族高校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民族高等院校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 ,扬长避短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服务于西部 ,才能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左宗棠、刘锦棠在新疆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宗棠、刘锦棠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及收复新疆后,实施了一系列积极而又成功的民族政策,不仅有利于西征军歼灭侵略者,收复新疆,而且也利于战后新疆各族人民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同时也有利于新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新疆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民族的团结与新疆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新疆族际婚姻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疆族际婚姻数量较少,但经历了一个逐渐增多的过程。新疆各地、各民族均有族际婚姻发生,同时明显存在数量多少及难易程度的差别。研究表明,在多民族共居的社会,如果社会平稳发展,各民族社会政治地位平等,民族关系和谐,民族间文化差异的大小是影响族际通婚规模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立法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其中,不仅有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也有斑斓多姿的无形文化遗产。尽快制订并出台一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用法律的形式保护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国人忽略了古代西域(新疆)汉唐时期使用的几种语文——即吐火罗语与和田塞语。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些已死亡近千年的语文被发现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几代人的努力,人们重新认识了古代西域曾经存在过的辉煌文化和文明。这是我国大国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跨界民族中之一,对中国柯尔孜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进行的实地调研,以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的分析研究表明,柯尔克孜族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历史文化和语言习俗,民族认同意识非常明确。同时,柯尔克孜族对待其他民族的态度是积极和开放的,柯尔克孜族的国家认同远远高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下观”是举世唯一的社会观,为中国社会发展规约了方向。古代中国天下观的核心内容是中心文明与外围蛮夷的区分。中国的“天下观”实际上包涵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空间地理上的概念,即中国人如何确立着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空间位置;二是社会寓意方面的,即中国人如何看待自己独特的文明与传统。也即自然的天下观和人文的天下观的含义,实际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源自一个社会基础,即中国的乡土习性。“天下”视域下的中国社会既是充满僵化与超稳定因素的社会,又是弥布活力与变革的社会,在这里,“自然”的天下观变化是主导中国总体性社会变革的直接根源,而扎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人文”天下观是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形成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是中国“经验”形成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