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谈《理智与情感》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奥斯丁著的《理智与情感》与其它五部作品相比较,具有最明显的三大现实主义特色,也对奥斯丁的艺术创作之路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体现了奥斯丁最现实的爱情婚姻观:理智和情感必须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理智与情感》中,理智的埃丽诺和感性的玛丽安是两个性格差异极大的姐妹,他们对这部作品中三位男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姐妹两人理智与情感的对立,但当妹妹玛丽安为自己的感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她的态度由感性逐渐转化为理性。  相似文献   

3.
在《理智与情感》中,理智的埃丽诺和感性的玛丽安是两个性格差异极大的姐妹,他们对这部作品中三位男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姐妹两人理智与情感的对立,但当妹妹玛丽安为自己的感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她的态度由感性逐渐转化为理性。  相似文献   

4.
情感与形象的关系中文系91级研究生钟文华指导教师李敬敏本文摘自其硕士论文《艺术情感论》。文章从“艺术是情感的领域”出发,回顾了中、西方关于艺术情感性的论述,探讨了艺术表现情感的性质,研究了艺术形式与情感、情感与形象、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审美评价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5.
写这个问题之前,得先加个子题:感情是创作的动因,作家一种情感赋予他一系列作品以体系上的统一性。黑格尔在《美学》里讲到情感与艺术关系时这样说:”激情是构成艺术的真正中心和真正世界,”文学写什么和怎么写,是“艺术家自己所意识到的和感受到的。”沈从文对此有许多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一切作品需要个性,都必须渗透作者人格和感情。”(《沈从文别集·边城集》)如果“过分加重他的道德观念的责任,而忽略产生创造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可少的情感动力”(《抽象的抒情》第9面)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文学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见于文…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马语者》展示了当代西方人追求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的和谐统一的“心灵历险”的过程,为当代西方人提供了一片供精神返回的家园,抚慰了现代人失衡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重逢》《河内一郎》和《窑工》是丁玲在延安时期创作的话剧作品。这三部作品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连接,通过仇恨情感构建“敌—友”二元关系,确立理想中的革命共同体。仇恨这一激烈情感的产生、积累、转化与消解,构成了三部话剧共同的内在逻辑。作为一种情感动员的手段,仇恨叙事既有着深刻的在地性,又承载了话剧的政治功能。以“情感”为视角切入丁玲的戏剧创作,不仅有利于推进丁玲戏剧作品研究,还可窥见左翼文学传统与延安文艺融合创化的复杂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论斯宾诺莎的心灵永恒的理论谭鑫田斯宾诺莎把哲学主要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把论述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代表著作冠以《伦理学》的名称。在他的心目中,伦理学所要研究的主要不是关于“应该”、“正当”、“责任”和“义务”一类问题,而应该是心灵如何用理智克制情感,...  相似文献   

9.
《马语者》是英国作家尼古拉斯·埃文斯的著名畅销小说,作者以真挚的激情、清丽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叙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展示了中年人追求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和谐统一的心灵历险过程。文章分析了作品中主人公高尚的人格魅力,真实的心理历程以及在现实面前的勇敢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论述了斯宾诺莎理智主义人生理论的坚实基础和对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这一亘古常新的人生课题的深度分析,指出了斯宾诺莎理智主义人生理论的个人主义实质,并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情”与“理”问题作了比较分析,说明了这两种人生理论在现代人构建人生观时既有值得借鉴的合理因素,又有应该舍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对艺术作品进行哲学解读,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宏观与微观、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辩证、历史地去把握艺术作品,从而领悟到潜沉于其中的深层意味,实现诗意与哲理的交融。但在进行哲学解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哲学理论的适用度和可信度问题,警惕哲学分析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提出的"反对阐释",对传统的文艺批评提出了根本的质疑,反对旨在挖掘深层意义的传统批评风格,反对把艺术等同于道德,反对文本批评中内容对形式、道德对审美、理性对感性的排斥与欺压,提倡艺术批评的民主化,寻求审美与道德的平衡,要求用感性去体验艺术作品。"反对阐释"的精神实质是对传统批评观的颠覆,对今天的文艺批评仍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情与理的关系问题,采用宏观透视的方法,以中国文学批评历史作为背景,将有关情与理的关系论梳理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以理统情、以理灭情、以情抗理、情理兼容。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学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歌研究始终贯穿着她对中国古典诗歌本质特征的独到理解和阐述。她的研究从对诗歌文本的阐释出发而上升到诸多理论问题的探讨,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论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又结合中国传统知人论世理论并关注诗歌发展史的线索,从而呈现出一种感性与理性交融、传统与现代结合、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黄宾虹的花鸟画从其作品的表面看似略不经意,自自在在,但他并不是普通的"自自在在",而是在不断尝试和实验新的技巧和方法后,经过长期的笔墨训练和实践,把文人的深厚学养和艺术家特有的细腻敏感都渗透到作品之中,逐渐形成的"自自在在"美。其花鸟画笔力深厚,墨法多变,艺术修养全面而高深,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正是中国花鸟画少有的"自自在在"的内凝之美。  相似文献   

16.
李钧 《东方论坛》2009,(6):62-66
文学需要创作主体将感性与知性、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既属于时代又带有个人特征的作品。丁玲1930年代的创作转向是以牺牲感性和个体意识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人》在曹禺的创作中具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它隐含了作家以后创作的基本走向,曹禺此后的创作都可以在《北京人》中找到前兆性的趋势。它既是作家创作危机的一种表现,同时又是对其审美转向的一种预言。作家一方面在作品中高扬着反传统的旗帜,另一方面又对体现着传统美德的愫方赞美有加;一方面向往着北京人那种"敢爱敢恨"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被"为着自己受苦,留给别人一点快乐"的人生哲学深深地吸引。作家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悖论之中。这一悖论是由作家灵魂深处的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所决定的,它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作家在以寓言的方式宣告了传统的士大夫家族不可避免的衰败命运的同时,也在优美地向过去的"反传统"事业告别。  相似文献   

18.
梦是古典诗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范畴。在具体的诗词作品中,其表现形态尽管纷繁复杂,但仍严格遵循着文学表现现实的基本原则,即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一点,从古典诗词梦境的具体营构方式和相应的情感抒发模式上可以分明见出。因此,当我们解读古典诗词的梦境时,就不仅是在探寻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是在还原那一个个独特的时代,而这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及艺术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文字的艺术是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的根本。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文学》一书中传达了一种更高境界的文艺理念:思想情感于文艺鉴赏与创作的决定性作用。他对文学创作的独特理解和理性认识体现在创作者和鉴赏者在思想情感上的锤炼。思想的深度与情感上的广度决定了文艺作品的力度和鉴赏者的共鸣度。思想情感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在文学创作的诸多层面和阶段,如创作理念、风格、意境和翻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