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相关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及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对黄山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经住院明确诊治的42例80岁以上高龄房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持续性房颤33例(78.6),持续性房颤5例(11.9),阵发性房颤4例(9.5)。患高血压22例、心衰19例、冠心病12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和阵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L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大都具有一种以上中危因素和或高危因素,35例患者选择抗血小板治疗,接受华法令治疗为0,4例患者存在抗栓禁忌证,3例患者放弃抗栓治疗。高龄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增高,因心衰致死率增高。结论慢性持续性房颤是高龄老年人房颤的主要特征,老年房颤同时伴有多种相关基础疾病,高血压、心衰、冠心病是高龄老年人房颤的主要因素,老年房颤常有多个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生率高,但华法令抗凝治疗率低,应针对个体选用合适有效的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心脏病全并脑栓塞是内科常见病,急性期死亡率及致残率都较高。现对此病的治疗及护理谈几点体会。 1 风心病并脑栓塞治疗方案的病理依据: 1.1 栓子的来源与特点: 1.1.1 风湿热急性期,心瓣膜口可产生炎性赘生物,脱落成为栓子,但由此引起的脑塞不多见。 1.1.2 风湿性瓣膜病形成后,多有二尖瓣狭窄致右房扩大,为栓子形成的根本条件。如再伴房颤,可使心房特别是左心耳处血运迟缓,更易形成附壁血栓,这种血栓多为红色血栓,脆易形成碎片。脱落后进入血管引起栓塞,阻塞脑血管的栓子亦易再破碎。心律由正常转为房颤或由房颤转为正常时,都易发生栓子脱落。 1.1.3 风心病合并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瓣膜上的细菌性赘生物脱落进入大循环引起栓塞。近年来,因抗菌素的广泛应用,亚心已少见,故亚心引起的脑栓塞也已少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利伐沙班药物治疗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华法林,21例)和观察组(利伐沙班,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栓塞事件与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下肢静脉栓塞、心肌梗死等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11.9%,出血性脑卒中、颅外大出血、一般出血等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9.5%,均低于对照组的38%与28.6%(P0.05)。对照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6.6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0.48%,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利伐沙班药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抗凝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未经治疗的TIA约有1/3以上患者以后发展为脑梗死,在发病后最初7天发生脑梗死的危险高达10%以上[1]。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微血管栓塞或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造成脑局部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相关性。方法通过对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3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参与调查的患者均给予生化指标、血压等常规检查。结果年龄、夜间收缩压和非杓型血压为导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论夜间血压升高和非杓型血压为导致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高危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夜间血压,可有效防止阵发性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密度、甲状旁腺素等多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影响.方法测定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骨密度、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指标;超声心动图测定所有患者的心瓣膜变化,并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影响.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骨密度、甲状旁腺素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并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有相关,Logistic回归方程为P(1)=1/[1 e-(-15.029-1.391×1 1.212×2 0.213×4 0.762×5 1.346×6)].结论年龄、性别、收缩压、甲状旁腺素等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危险因素,骨密度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发病临床特点以及诱发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自我院接诊脑卒中患者中选取45例合并癫痫的患者与45例未合并癫痫的患者,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卒中后癫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次数、癫痫分类、发作时间以及病灶部位均有差异(P0.05);癫痫组与对照组比较,病灶部位、病灶范围、脑卒中类型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多表现为神经功能中度缺损、单次发作、运动性大发作、迟发性癫痫以及皮层病灶继发癫痫,病灶部位、病灶范围、脑卒中类型均为该病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房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严重的社会负担,心衰和房颤常同时存在并形成恶性循环。BNP/NT-proBNP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判断血流动力学性心脏应激和心衰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近年来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清BNP/NT-proBNP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发展、治疗及转归之间相关性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主要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中BNP/NT-proBNP的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诊断和预后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中风复发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CT和/或MRI确诊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血球压迹、抽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等因素进行相关研究,并对复发脑梗死并发症及临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脑梗死复发率为18.58%,其中1个月内复发占复发总数7.17%,3年内复发占87.25%,3年后为12.75%,复发年龄以60岁以上居多,占64.94%.腔隙性梗死复发率最高(25.98%),脑栓塞次之(20.97%),脑血栓形成再次之(13.51%).有23.98%出现并发症,其中复发脑梗死发生率为49.00%,首发脑梗死为15.51%.脑梗死总死亡率为2.66%,首发死亡率为1.18%,复发死亡率9.16%.复发性脑梗死98.01%伴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全部有颈脉粥样硬化斑.脑梗死复发和性别、抽烟未见有显著相关,P>0.05;血球压迹降低组脑梗死复发率高于血球压迹增高组,P<0.01;脑梗死复发和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密切相关,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是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是最重要危险因素,有血糖升高者脑梗死复发率增高,并发症增多和死亡率高.危险因素越多,并发症越多,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越高.强调对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给予积极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睡眠状况对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74例,按照病史分为首发组与复发组,另取37例且既往无脑梗死病史又无睡眠障碍类疾病者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测定并记录所有患者的睡眠总时长。将年龄、性别、睡眠总时长作为自变量,缺血性梗塞复发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血脂和睡眠时长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组睡眠总时长[(5.64±1.37)h]分别短于初发组[(6.64±1.21)h]及对照组[(7.21±1.11)h],且初发组睡眠总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睡眠总时长是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时间越短,脑梗死复发的风险越大。结论睡眠时间缩短可能会导致缺血性脑梗死复发风险增加,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醛固酮(ALD)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脑部并发症的预防拓展防治方向.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卒中分为两组,比较二者间的醛固酮(ALD)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一级组卒中与非卒中的A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二级、三级组卒中与非卒中的ALD差异分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随血压及ALD水平增高而增加,对血压水平分级以后观察发现ALD在高血压一级水平与卒中无相关性,在高血压二级,三级ALD与缺血性卒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C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病情将病例组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检测131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131例对照组患者早期血清Ca2+、NSE、hs-CRP含量。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a2+含量显著减少(P〈0.01),血清NSE、hs-CRP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血清Ca2+、NSE和hs-CRP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估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因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对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查体中的受检对象进行CT或MRI检查,以发现确认陈旧性梗死灶,并询问病史以排除以往有症状性脑卒中,同时进行影像学分类及病因追查.结果影像学改变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占90.5%,另一类是无症状性小梗死,占9.5%.前者梗死部位多在基底节、内囊、脑干;后者多在脑叶.其病因主要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及冠心病伴房颤等.结论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以腔隙性梗死为多,认为CT及MRI是确认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唯一检查方法.对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进行普查和积极对因治疗对预防无症状性脑梗死或症状性脑梗死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很多现代绘画门类的产生都脱胎干壁画这种最古老的画种。随着题材内容及制作技艺的日臻完善和丰富,它不仅加强了中华民族文花内部的联系,也提供了观照世界思维方式上的联系。通过对传统壁画重彩材料语言和制作工艺的研究,可以发现正是这种材质的特殊性导致其在中国历史定位中的异质性,以及绘画发展中的局限性。如何去利用这些传统并将其融于现代的生活,使之成为符合时代品味的新传统。这就需要去知其然,更需要去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氯沙坦长期服用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逆转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于氯沙坦用药前和用药24月后,对34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血清尿酸、血脂、血糖、肌酐和肝功能.结果氯沙坦治疗24月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尿酸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01),左室重量指数、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和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01).结论氯沙坦能有效减低血压,具有消退左心室肥厚、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年珠三角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运用Kaplan-Meier存活函数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等方法,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初次转工间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转工频繁,就业不稳定;初次转工间隔存在显著代际差异,"80后"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比"80前"老一代流动频率更高;两代外来务工群体分别遵循不同的转工流动路径。个人特征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因素对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初次转工风险率有显著影响,而组织性因素对老一代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eriostin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心力衰竭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检测Periostin基因启动子区功能性位点(SNP C-33G)基因型?病例组选自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464例,对照组选自同期在医院健康体检或住院的正常人群640例?基因型及其他危险因素与心衰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过年龄?性别?血压?血糖?吸烟?高脂血症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Periostin 基因rs3829365位点的CG or GG基因型是心力衰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吸烟的心衰患者中,Periostin C-33G的CG or GG基因型可能起到保护作用?结论:Periostin基因rs3829365位点可能有助于心衰易感性和严重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心理干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缺血性中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分期针刺配合心理干预,采用分期针刺.用临床疗效、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修订Barthel指数(MB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FMA、MBI、SAS、SD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针刺配合心理干预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不同类型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疗效。方法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完全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结果运动性失语及命名性失语患者训练前后评分成绩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而感觉性失语和完全性失语患者训练前后总评分成绩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语言康复训练对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有重要促进作用,其中运动性失语及命名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疗效较好,而感觉性失语和完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疗效差,加强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639份调查数据,以农民工就业的持续时间长短为观察变量,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欠发达省域农民工持续就业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婚姻状况及受教育年限对农民工退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显著。农民工年龄每增加1岁,退出城市劳动力市场风险减少5.6%;已婚农民工较未婚农民工退出风险减少40.2%;受教育年限对农民工退出城市劳动力市场具有极显著的负影响,受教育年限每延长1年,退出风险降低17.8%。农民工的工作收入以及工作环境影响显著,人均纯收入越高,自评劳动强度越"小",自评技术能力越"好",与工作单位签订就业合同、购买社会保险、接受劳动培训的机会越多,退出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