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在社会思想意识、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等领域仍有一定影响。认真做好道教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道教正一派是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三山的总称,是道教传统教派。散居正一派道士,是指散居城镇和乡村,有家室,不常住道观的道教教职人员。道教正一派的宗教活动基本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其活动形式为自愿组合,分散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仪轨不一,程度不同的夹杂有国家明令禁止和协会章程不允许的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这些仪式和内容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为加强对道教正一派活动的管理,甘肃省张掖…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地洞察到时局的重大变化,确立了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以反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对外工作战略。在建立和维护国际统一战线过程中,中共成功地从西北一隅走向世界政治大舞台,并开创了党的对外工作,创造和积累了极为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成功的历史经验表现为:准确判断和把握国际局势,及时制定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实行灵活的国际统一战线策略,建立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发展和维护国际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与西方国家建立多渠道联系,拓展国际统一战线政治舞台上的活动空间;努力树立国际新形象,开拓国际统一战线新局面。总结和借鉴这段历史经验,对今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推动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促进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客观现象和历史潮流。在社会现代化的视野下,中日两国均属“晚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起点时,两国曾面临着同样的社会历史状况。但是,考察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中叶的历史,中日两国却走了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其分界点就是1894年甲午战争。由于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在此后的现代化过程中,两国相互影响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4.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崇尚自然,无为而治。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产生、发展到成熟,深受道家思想的渗透和影响。这种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是深层次的内核性影响。传统武术文化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规范无不刻着道家思想的印记。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既是“人口的城市化”,也是“空间的城市化”。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重组明显,社会分层现象明显体现在居住空间分化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加剧。通过上海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及特征进行剖析,进而对农民工居住空间演变、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龙抬头节是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在我国北方地区极为兴盛。依据山西各地方志岁时民俗资料,对清末民初山西地区的龙抬头节节日习俗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出一定的岁时民俗所反映的文化含义,以及与相应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循环水泵作为供热系统的重要运行设备,其优化运行对整个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循环水泵运行效率低以及存在的相关控制问题,提出将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供热循环水泵,用调速泵代替定速泵。对循环水泵设置变频调速在供热管网中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每个企业都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安定和谐的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建设安定和谐的企业人文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必由之路,是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系统工程理论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把制药企业销售渠道评价指标体系中无法固定和同类比较的指标通过数学方法来计算,以达到定量统一评价的目的,为销售渠道绩效的提升提供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焦氏易林》作为一部大致成书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的特殊文化典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就多有对秦史的相关记载。其中对秦兼六国、扶苏、商鞅和秦昏暴之政的记载,为我们展示了汉代人的秦史观、儒学理念在汉代民间的普及以及汉代人对秦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