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已有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际运行中未达到预期效果,存在目标人群模糊, 核心功能不清等问题。通过滁州市居民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构建需求=意愿×能力的模式,研究老人养老服务意愿,支付养 老服务的能力,提出以照护为核心,在居家养老基础上对空巢、独居老人加强社区综合平台的作用,突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 人机构养老的支撑作用,引进社会力量,以满足老年人群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2.
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镇养老模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中国城镇家庭养老模式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亦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养老服务供给的综合优势,是解决中国城镇养老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然而在运行中存在着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社会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培育专业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整合社会养老服务资源是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有利于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效解决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问题。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高收费与老年人的低购买力,养老服务单一化与老人需求多样化,医护人员紧缺等,如何进一步拓展“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资金来源,完善其服务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以马鞍山市为例,探讨新型养老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社会工作服务在为老服务领域的重要性得以体现。半失能老人作为老年群体中的特殊存在更需要得到社会工作服务。然而,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对其服务成效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养老机构半失能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存在着案主自决与干预限度的冲突造成的伦理困境、价值抉择冲突所产生的伦理困境、资源的限制导致的伦理困境、隐私权与保密限度的冲突造成的伦理困境、社会工作者与半失能老人双重关系造成的伦理困境。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者行动及社会工作行业建设角度来解决养老机构半失能老人社会工作服务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5.
刘榕 《国际公关》2023,(2):26-28
创新社区养老模式是当前解决养老问题的热点.社区养老机构以社区为依托,利用社区资源为老人及家庭提供便利服务.本文选取重庆市X社区养老机构,探讨目前社区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拓展社区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和通过增加机构运营资金的筹集方式,来提升员工的养老服务能力、提高整合社区资源的能力,解决社区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单一及运营方面的问题,促进社区养老机构发展,提高社区养老机构服务水平,让老人能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6.
汪泽德 《社区》2013,(30):29-29
机构养老是仅作为支撑用的,即使住满了还有大部分的老年人需要居家养老,这是个大问题。由于老龄化的进程中空巢老人已超过50%,失能、半失能老人已占13%,加上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和就业竞争的压力加大,“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社区为依托”正是我国社会保证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与程度加深,农村养老体系的构建变得愈益迫切。基于中部三省调研发现,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可分为行政福利型、资本产业型与自组织互助型三种类型,其分别陷入到政府中心、市场中心与社会中心的实践困境。从嵌入式福利治理的理论视角出发,农村养老模式选择应嵌入社区,由社区统筹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基层医疗机构等多元主体。具体来讲,针对可自理的老人,在积极老龄化的原则下由社区动员内生积极分子,并将其组织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在政府对设施进入投入的情况下由社区从内部聘用兼业型护工、借助专业组织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并与基层公办医疗机构对接进行医养结合,这一模式可称之为多边嵌入式半市场互助养老,其优势在于养老服务的低成本、高质量以及发挥多元主体的能动性与自主性,对比可在中西部普通农业型地区进行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出现了床位指标和床位空置率双双上升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针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的缺位。长照制度建设将推动专业养老机构的模式转化和结构重组。基于长春、宁波专业养老机构获得的入住老人抽样调查数据,引入对入住失能老人的观察,可以将现有养老机构分为社会福利院型、部分市场化的公立机构、老年公寓型民营机构和部分护理型民营机构。这类机构在适当的大环境和政策引导下,最有可能向标准的长照机构转型。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优点应运而生,并代表了中国养老方式未来发展的方向,它与老年人收入保障制度共同构建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分析我国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责任分担的价值理念,多层次发展、配套性支持的设计原则,以及整合资源、拓宽筹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在社区情境的整合是中国式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创新性思路,“深度扫描”整合过程、揭示立体式发展规律可为优质养老资源向社区、居家辐射与集中提供新方案。以陕西省8家发展社区业务的养老机构为改革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资料编码,遵循“行为意向-实际行为”过程链条,补充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关键要素,构建社区情境下养老服务整合行为逻辑模型。研究表明:社区情境下养老服务整合的本质是在政府引导下,以养老机构为主力实现的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行为,可分为整合准备与策略性互动两阶段,分别对应行为触发逻辑与行为互动逻辑;当内部具备整合准备度的“认知-动因-能力”三要素受到外部因素驱动时,养老机构才会发起后续互动行为并成为主力;在政府的引导与基层社区组织的规划下,养老机构作为整合主力会集聚企业等参与主体进行策略性互动,包括价值共识达成、外部组织整合、养老资源集成与递送机制整合。聚焦整合准备阶段向策略性互动阶段的顺利转化与策略性互动阶段的顺利展开,政府可通过强化推动力量、完善社区整合情境功能、调动社会资源集成积极性等途径,促进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进行高质量整合。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养老服务资源的智慧养老得到蓬勃发展,但由于全社会为老理念不强、全社会参与度不够、养老服务资源集成有限等,使得智慧养老难以满足全时空、多场景、立体化的养老发展需求。在总结和分析智慧养老基础上,提出智慧养老未来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全域养老,界定全域养老的内涵特征,比较全域养老与智慧养老的差异,提出基于养老智联网的全域养老平台,以支持老年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养老服务供应链协同服务模式、个性化场景服务模式、利益相关者服务模式四种全域养老模式。从多主体协同参与、全要素集成融合、全时空协调发展和全过程监督管理四个方面构建全域养老的实现机制,并从多维视角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和家庭养老的日渐式微,由社区供给养老服务在多重因素驱动下应运而生。国家重视及国民习惯、政策共同体关注、社会养老问题凸显和国家指导意见出台是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关键要素,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导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是推动政策落地的两大动力,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和供需矛盾是当前社区供给养老服务政策中的突出问题。深挖成因发现,社区养老服务现行的收费水平与支付能力间的较大缺口是问题关键,通过构建政策议程、政策行动、政策评估等3个维度的政策驱动模型,探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政策的生成逻辑与运行现状,并据此提出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应继续发挥政府兜底作用,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改善失能老人的消费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截取的1999—2019年CSSCI与核心期刊797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及突现图,构建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展示近20年来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研究的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及研究趋势等。总体来看,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研究稳步推进,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内容不断深化;高校是长期护理研究的主力军,但学者间、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较少,当下尚未形成较严密的学术研究网络;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征,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政策的驱动和引导;研究的本土化与精细化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长期照护问题日益凸显。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照护现状的供需缺口巨大。主要原因有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以及专业人员严重欠缺等。结合不同养老模式的特点以及发达国家针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期照护体系的成功经验,破解当下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照护困境的最佳路径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创建"居家照护社区养老为主的LTC体系"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居家养老":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家养老是我国一种有效的养老模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运用为居家养老带来了新机遇,有助于居家养老服务供求匹配,提供专业化、智能化养老服务,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但"互联网+居家养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只有建立基础数据库系统、创新养老产品供给、多方合作发展养老产业、提高老年人信息技术接受能力,才有助于"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析土地流转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总体来看,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照料的老年人中,超过2成无人照料。土地流转、子女外出务工、经济贫困以及代际关系疏离都会显著降低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的可能性。土地流转与子女就业、代际关系交织互动地影响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但土地流转与经济收入的相互促进作用对老年人照料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全部子女务农或代际关系疏离的土地流转老人社会照料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实地调研资料也显示,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在探索“以地养老”的社会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家庭照顾问题关涉到的两个主体——无论是被照顾者还是照顾者——都存在着性别分化,因而社会性别的分析视角颇为重要。借助于社会性别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老年人家庭照顾责任的分担、家庭照顾内容以及家庭照顾者承受的压力等方面,不同性别群体具有不同的体验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对上海市重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 10个典型社区639位老年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包括:经济收入情况、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形式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据此提出建议:政府要增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重点关注独居、空巢老人,提升文化娱乐服务水平,建立专业化的服务人员队伍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科学合理的资金筹集机制。文章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了"个人缴付+企业缴付+政府财政补贴"的筹资机制,并通过引入ILO筹资模型理论,推导计算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比例为3.3%,实现了资金筹集的量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在老年照料与服务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老龄人口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老年照料与服务日渐成为老人个体、家庭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社会工作作为助人的专业,可依照其固有的价值理念,运用其独有的个案、小组/团体和社区工作方法,在老年照料与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专业咨询提供者、维权与法律保护者、团体活动倡导和组织者、服务中介等等,从而为解决老年照料问题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