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从生活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理想,是一个历史和时间的概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经过这一时期努力,中国将结束以小康为导向的发展时代,进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为此,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既立足现实,又兼顾未来,在发展中坚持"一条道路"、一个"总体布局"和一个"基本原则",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实现与"后小康"时代的发展对接.  相似文献   

2.
高剑平 《学术论坛》2005,(11):97-99
区域化与产业集群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任何国家、地区或省份孤立地发展经济都是不可想象的.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广西必须调整自己的区域战略定位.如何定位?陆兵主席提出"东靠西联、南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中越共建"两廊一圈"的历史性机遇,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广西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粤西地区经济崛起的"后发优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西地区是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改变,粤西地区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粤西地区利用其存在的"后发优势机制",借助珠三角地区的"双转移"战略,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进程;粤西地区作为广东省挺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借助中国与东盟的紧密合作,推动粤西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浙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比较优势与规模预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走出去"战略属于国家战略,作为大国经济内部的一个发达的沿海地区,浙江既有义务也有条件实施这种战略,同时也将是这种战略的主要受益地区之一.然而"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与制定,必须以对本区域产业、企业、经济之外向投资潜力等因素的准确分析与把握为前提.本文围绕"走出去"战略探讨了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区域经济比较优势,以此为依据提出实施此种战略的要素突破口;(2)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浙江实施此种战略的主导产业建议;(3)区域企业状况,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实施此种战略的主体企业设想;(4)区域资本外向投资潜力,以此为依据预期了浙江外向投资未来规模变化.  相似文献   

5.
1924年广东"商团事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3年初,孙中山通过滇军、桂军、粤军的力量发动了讨伐陈炯明的战争,第三次在广东建立了政权.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和"讨陈"战争的需要,孙中山必须想方设法满足诸路军阀贪得无厌的胃口.为此,孙中山及广东政府采取了过度"抽血"的财政政策.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广东的经济和财政状况的分析,认为对1924年底发生的"商团事变",不能将其简单定性为"反革命叛乱".事变的发生,其实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扣械事件"只是社会矛盾全面激化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界的"范式危机"不仅出现在西方经济学领域,也出现在马克思经济学领域.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大讨论,已陷入了"范式危机"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但必须划清两种理论"范式"界限,遵循马克思经济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7.
在评析米尔顿·桑托斯"分享空间"理论及学术界针对甘肃产业经济发展的种种观点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的"分享空间"结构,并首次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提出了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双循环战略",最后又对"双循环战略"的前景与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姚江  古丽  王思联 《学术探索》2001,(Z1):75-77
"三个代表"思想不仅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也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困难,应对各种挑战的理论武器.作者通过对社会主义运动历程的回顾和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展望,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文化思想多元化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经济需求的挑战面前,必须努力使经济体制改革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保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永远得到保护和实现.  相似文献   

9.
"大跃进"时期,党中央关于"15年普及高等教育"、"三结合、六并举"等一系列教育思想,一方面促进了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数量规模方面的"大跃进",另一方面,也使刚刚形成的成人高等教育制度受到极大中击,导致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严重下降.它告诫我们现代教育既不是纯政治的活动,也不是纯经济的活动,而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稳步快速发展并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服务的前提是合理的"规范化"制度运作.当前,我们引进市场机制以高速发展教育事业时,必须首先兼顾新时代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做好教育科学规划和教育法制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江西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重中之重"的工作.江西是农业大省,努力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是江西当今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然而,江西在"三农"工作中要大见成效,必须高度重视、大力搞好农村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因素.能否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新的突破,检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关乎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党如何领导推进农村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行思考,从振兴农村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造和谐社会和加强基层党建诸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准确的把握"十一·五"乃更长一段时期的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形势,对于如何以新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战略重点,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城市经营学、社会学、管理学、系统学和系统工程等原理与方法,对未来的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地区的、区域的、国内的和国际的新的战略形势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给南京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要求南京在长三角经济圈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将南京推向了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南京都市圈建设,巩固提升了南京在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地位.毫无疑问,在未来,在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些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形势必将对南京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依据客观的历史统计数据,对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主要经济指标及其相关的重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找到了这些主要经济指标及其相关重要因素之间的线性与非线性的相互关联关系,得到了一些有重要价值的预测结论.本文认为,如果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目前的向好势头不变,那么,在未来的"十五"后期及其"十一·五"期间,南京GDP将呈快速、稳步攀升态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农林牧渔总产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加,财政总收入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快速、稳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外贸进出口强劲,利用外资总额高速增长.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十一·五"期间,南京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各项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稳步攀升,呈现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无讼"理念蕴含了我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根源,通过统治者制造"无讼"的舆论、司法官员处理纠纷、封建政权的支持、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等途径得以产生.我们必须对"无讼"理念进行批判的继承,剔除其中的糟粕,吸收其合理的内核,为现代"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把它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阐述了"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关系,论证了"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沉风 《晋阳学刊》2002,(5):92-93
"女性文学"的滥觞是"美女作家"、"妓女作家"的出现.是籍此继续发展"女性文学",还是在人的意识苏醒下,共建人类文学家园,成为我们当下正在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勇 《中州学刊》2005,(1):26-3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任何期望走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发展国家必须经过的历程.在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阶段,实现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包括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与自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将成为这一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现在应该是"两岸共同市场"从"坐而言"进入"起而行"的时机,变革与创新两岸经济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方式,首先必须破除两地往来的障碍与壁垒,其关键就是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的完全实现.两岸贸易链的建构、台商在大陆布局、台湾融入区域经济整合等方面显示"三通"是实现"两岸共同市场"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在"四清"运动问题上,当时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领袖人物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刘少奇认为应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割除封建主义尾巴,允许发展资本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毛泽东则过早地否定了新民主主义,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以阶级斗争为纲,与资产阶级进行残酷的斗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加快山东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把握两个基点,一是服从全国发展的大局;二是正确认识山东的发展定位.与慎重确定山东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相协调的还有准确判断发展趋势,抓住发展机遇.同时,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另外,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以及进一步解放思想,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