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术界对费孝通及其学术思想与方法的研究虽然成果众多,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费孝通的学士论文<亲迎婚俗之研究>.这些研究几乎都参与构建了费孝通是一位功能论者与社区研究者的标准认识,但这篇论文却是一个不同于上述标准认识的特例,它研究文化分布,对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费孝通.因此,围绕费孝通在论文中所形成的亲迎"三区论",笔者在本文中详细论述了这一理论得以形成的多元背景和影响因素,解释了这一不同于传统功能论的研究特例如何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美国人>由<初访美国>(1945年)、<美国人的性格>(1947年)和<访美掠影>(1980年)三本小册子集结而成,收录的多是游记和通讯.其中,<初访美国>描述了二战后美国在科学、工商业、居民生产生活品质方面的概况以及作者对美国的民主制度、宗教信仰的理解;相对于<初访美国>中抽象层次较高的探讨,<访美掠影>则更加注重对美国的交通、能源、电子计算机等具体方面的描摹;而<美国人的性格>则是费孝通对Mead的<美国人的性格>一书的一系列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以来,几位青年一代人类学研究者在本文作者之一(王铭铭)的组织下,形成了一个课题组,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以"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格局变迁"为主题,对"藏彝走廊"多个城镇进行了历史—人文区位学考察。"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于1980年前后提出的一个广为学界所知的区域性学术概念,(1)主要指今日甘青、四川、云南、西藏几省(区)毗邻地区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系与河流所构成的高山峡谷区域及由这些区域构成的文化通道。(2)作为"中间圈"(3),历史上经过"藏彝走  相似文献   

4.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那段沧桑的日子里做了许多事.1935年夏天,他与新婚妻子王同惠一同前往广西大瑶山研究瑶民生活,到冬天,在山里遭遇不幸,王同惠未获生还,费孝通负伤,在广州治疗之后,1936年夏天借养病之机在家乡调研.该年秋天,费孝通把所获材料带到英国,在马林诺斯基的指导下,完成了其名作<江村经济>.1938年,费孝通取道西贡进入云南,得到中英庚款资助,在该地开始研究工作,在"魁阁"创办社会学工作站,致力于"类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满族说部在民间被称作"乌勒本(ulabun)",在满族民间广为流传.无论是远古创世说部<天宫大战>,还是人物说部<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萨大人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满族传统的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中国早期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前往英美国家求学,林耀华(19102000)就是其中一位。随着他们博士论文的出版,中国乡村研究蜚声海内外,从而催生出了人类学史上的经典村落,比如江村、禄村(二者为费孝通的研究地点)、黄村(林耀华的研究地点)。经过半个多世纪,学界也出现了对这些村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正>诸位,众所周知,谷苞先生青年时期即是西南联大"魁阁"成员,从滇至陇,1949年参军抵达新疆。他长期从事从南到北民族地区田野调查,同时与时俱进,致力于中华民族共同性与民族团结研究;是对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作出主要贡献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费孝通<美国与美国人>①书中"余笔"一章里有这么一段话: 在一年里想从这复杂的文化中去找出一个头绪来,其实已经是奢望……人家若问我美国是怎样的,叫我怎样回答?……爽性拒绝回答这类问题为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敦煌藏文文献中的<南语写卷>及其他相关传世文献对婢药(附国)国名的来源、地理位置、境域,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婢药(附国)的历史也是<格萨尔王传>的重要史料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越南著名诗人阮攸的一部传世杰作<金云翘传>中译的难处,指出了两个中译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金云翘传>中译译者所需具备的条件,并期待较为理想的<金云翘传>中译本.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中华民族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1988年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的Tanner讲演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中华民族研究这一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数次明确提及"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等概念,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中华民族的理论,由此引发了学术界(特别是民族研究领域)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的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是中华民族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一般是指  相似文献   

13.
钟惺的评点在晚明颇负盛名.除了<诗归>外,钟惺还有不少评点著作,其中<钟评左传>、<唐诗选汇解>、<刘文成公全集>三种,评点细致,表现了钟惺倡导读书、学古,以及追求"真精神"的文学观,值得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 最早作戏剧奇传的群体,当为优伶.有史可查的"优伶"们的遭际如此悲惨--他们被施加的刑罚有:杖责、鞭挞、鲸字、放逐、刺配、凿齿、马践、射杀、砍头、腰斩、活烹……所谓"历史的阵阵凉意扑面而来,令人毛骨悚然."(<俳优人格>)  相似文献   

15.
何欢欢 《西藏研究》2008,63(1):31-53
"皈敬偈"虽然只是<中论>的引子,却道出了<中论>最核心的思想--"八不"缘起.文章通过简单对比<青目释>和<无畏疏>中所依据的"皈敬偈"及其疏释,试图分析这两部注疏在内容(义理)、思维方式和论证手法上的异同,以弥补仅凭汉译文献理解<中论>所造成的局限,为更丰富地理解"八不"以及龙树(中观派)的基本思想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东有温州,西有河州(费孝通)——题记温州商业,搞大搞强走向了世界;河州民贸,史有传统,推至内外时代之需且具可能。商贸通达,文化相跟随,交往、交流,和谐交融。此乃平等互化(transculturation),无弱肉强食之同化。这是丝路经验与精神的史证。既含空间概念(地缘、地名),也涵人的因素(族群、传统之兼容)。临夏,历史上一度是以"旱码头"、"茶马贸易"而驰名的高原名城——枹罕、河州。近看,因其地位于历代游牧与农耕族群间的邻里相连,而"得地势之形胜";仰望,更连地缘丝路古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将1935年瑶族调查作为费孝通先生学术生命的开始,那么,直到先生逝世,其学术生命持续了将近70年。然而,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受"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及之后的"文化大革命"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他失去了23年宝贵的本来可用于学术研究的时间。所以,先生将"文化大革命"之后重新开始的学术研究视为自己学术上的第二次生命(费孝通,2000)。  相似文献   

18.
<正>时间:2015年11月2日地点: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北大费孝通中心)240会议室王铭铭:感谢各位来参加这次研讨座谈会,请在座几位老师围绕费孝通先生佚稿《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谈谈各自的看法。另外,今天是费老的生日,是他诞辰105周年,我们开这样一个会,也可以算是一种纪念。好些年前,我和硕士研究生张瑞将费老的佚稿《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整理出来,在《社会人类学与比较文明研究通讯》第一期刊登。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2000年以来对古今有关学者<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进行再度分析研究的论文,将之大致归为三类:(1)对古代学者<文心雕龙>研究的再研究;(2)对现当代学者<文心雕龙>研究的再研究;(3)近五年对<文心雕龙>研究的综述性论文.并对这三类研究成果进行了进一步概括和总结,以期展现世纪之初"龙"学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黄帝崇拜”的族群狭隘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9年,费孝通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华民族多元—体格局>的著名文章.在大量考古发现、文献梳理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费先生对几千年"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勾画出了大致的轮廓和基线,并指出,这样—个历史悠久,虽经朝代更替而文化主线绵延不绝的多族群的政治实体在近代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下逐步从一个"自在的民族"演变成为—个"自觉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