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受众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入门要求较低等特点让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在网络传播中,传者和受者的身份并不固定,但新闻媒体要将自己与普通网民区分开来,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新闻评论是带有一定观点和立场,对新闻事实发议论讲道理,其立场性和说理的逻辑性是的其在舆论的引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复旦黄洋案件的新闻评论为切入点,选取网络新闻媒体对此事件的新闻评论,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和新闻评论的特点及作用,主要讨论在网络环境中新闻媒体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当前一个普遍的观点“网络新闻传播实现了传者与受者的平等 ,受众是主动的信息使用者 ,网络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的观点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认为网络媒体传播并没有消释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网络媒体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仍是被动的 ;他们尽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的网络媒体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3.
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考察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的关系,则“传者本位”和“受众本位”的理论体现的都是主客体二元对立的传播关系,而理想的传播关系应是传者和受众的互为主体和良性互动。然而,现实中的传播关系根源于主客体在现实中的社会关系,因此,现实的传播关系不可避免地以主客对立的传播关系为主导,主体间性只能在主客对立的过程中实现,即在主一客一主的框架中追求完美主体间性的传播关系。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网络广告的传播者以一种传者中心主义的思想来传播广告,不顾受众的接受意愿如何、接受效果如何,甚至于用技术强迫受众关注其广告;另一方面,受众本能地不愿接受广告,而网络广告的虚假与强制性,又加重了这种排斥情绪。在传受双方的这场博弈中,谁都不能不顾对方而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只有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采用对双方都有益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出路。因此网络广告的传者迫切需要改变观念,形成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传播新思维,依据受众的需求来制定网络广告传播策略,培养受众对于网络广告的关注兴趣,这才是网络广告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看传播活动中的传受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考察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的关系,则"传者本位"和"受众本位"的理论体现的都是主客体二元对立的传播关系,而理想的传播关系应是传者和受众的互为主体和良性互动.然而,现实中的传播关系根源于主客体在现实中的社会关系,因此,现实的传播关系不可避免地以主客对立的传播关系为主导,主体间性只能在主客对立的过程中实现,即在主-客-主的框架中追求完美主体间性的传播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社会交换论的视角考察了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交换行为,并根据传受双方不同的动机与利益追求对人际传播中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模式进行了分类。揭示出工具性的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模式偏向于受者对信息的主动寻求,传者权力更大,是功利性的不平等的社会交换行为;非工具性的信息交换行为更强调传者的主动性,是非功利性的精神利益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新兴媒介环境中,新闻传播学界在新闻主体论视野中,多是在"受众传者化"的意义上讨论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变革,但更为细致的分析会发现:"受众传者化"首先表现为"民众新闻"现象中"信源主体的传者化"。因而,本文以民众新闻为对象,从两大方面考察分析了信源主体与传播主体的结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一是从民众新闻与职业新闻关系的角度考察了"源—传"关系在历史变化中呈现出来的新特征;二是从传统新闻业时代没有的、新的民众新闻现象内部考察了"源—传"关系的结构特征。这样的考察分析对于认清新兴媒介环境中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真实面目非常必要而重要。  相似文献   

8.
智能传播时代,可视化成为重要的传播手段,视听媒体的内涵和外延在时间、空间、价值等多重维度上发生迁移,传播关系也从单向供给型转变为双向共享型。共享经济与协作消费的兴起与繁荣是共享型传播关系建立的社会语境,也是其形成的社会基础。信任、平等以及新技术力量是共享型传播关系的核心与主要驱动力。共享的层次体现在传者与受众之间、媒体矩阵内部不同媒体之间、不同用户之间、用户与媒体产品之间等多重互动关系方面。  相似文献   

9.
网络新闻传播中传受双方的互动性的加强并不意味着传播过程中互动性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受双方的获取信息的权力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传受双方的地位并未实现真正的平等,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互动性依然很弱。由于政治、经济、道德、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在短时间内异步双向互动式传播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另外在现阶段,要使真正意义上的异步双向互动式的网络传播模式实现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过分对之进行宣传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因信息提供方式、话语体系、传播者主体身份、传播方式、传播观念、传播内容的不同 ,构成了新闻受众仰望传统媒体、网络用户平视新媒体的不同视角。受众相对于传播者有被动的一面 ,但受众的自主性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他的平等。网络用户与新媒体是平等的关系 ,新媒体为用户服务 ,用户以平和的视线看待新媒体 ,从中体现了用户的个性精神。同时 ,用户不再是轻松随意的角色 ,新媒体期待用户的道德自律 ,以表达真实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媒体对台湾问题的议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受众对它的感知和对现实的行动。文章以人民网台湾频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通过对版块更新、栏目、头条新闻等类目具体深入的分析,探讨了研究对象2012年在议程设置方面的表现与特点,揭示了其积极与不足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类似媒介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进城落户农民“三权”问题是关乎当今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成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将“三权”问题置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逻辑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变化中进行研究,发现进城落户农民“三权”问题是在剥削型城乡二元结构向保护型城乡二元结构转变的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成员权是其原因、本质,而“三权”则是成员权的结果、形式。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在成员权之得失与“三权”之变动的关系上应坚持缓和有因性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战略阶段,“三权”问题所蕴含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及政策取向将不断演变。由于“三权”中各项权利的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进城落户农民有序适时退出“三权”的路线图呈现复杂的时空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13.
梳理新时代背景下变译理论的发展应用,通过对比分析汉语新闻话语及其英译案例,探索变译理论指导下推动新闻话语表达国际化,实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社会功能。指出:新闻话语英译应关注国际受众接受度及话语传播效度,体现新闻话语内外有别且时效性强的话语特点,用变译策略构建符合国际化规范的新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媒介的竞争核心说到底是内容资源的竞争,新闻平民化传播是广播媒介争取受众,赢得竞争的有效举措,是一项改革创新。在新闻实践中,宁波人民广播电台通过倾力打造民生服务类节目《新闻110》,提出了广播新闻平民化的途径和方法:在传播形态上,注重平民视角切入,贴近社会,贴近民众,强调与受众平等交流;在传播内容上,关注民生,为民众解疑释惑、排难解忧;在传播方式上,搭建与受众双向传播,互动参与平台,强调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相似文献   

15.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民国时期、新中国十七年与20世纪80—90年代,其中出现过两大批评范式,即心理学批评范式与政治批评范式。心理学批评范式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是民国时期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中的一股重要潮流。新中国早期,文艺批评界将英美乃至西方现代派文学一律贬斥为“反动”、“颓废”、“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文学,政治批评范式由此诞生,并出现了第一次范式转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爆发的现代主义文学大论争是两种批评范式所代表的不同学术理念和价值取向所表现出的公开对立状态,而90年代批评界“话语上的改口”是第二次范式转型的标志。在两次范式转型过程中,学术话语的历史传承与“话语平移”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而当下对英美现代主义文学评价的“合法化”状态,是学术研究的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中新闻语篇的图式机构分析显示,中美英语新闻语篇在评价的使用上既有差别又有相似之处。我们进一步以批评语篇分析为工具研究发现,无论是否承认新闻的倾向性,《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均善于通过消息来源的预期评价,对事件的政治涵义和赋值做出隐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法国“新新小说”在叙事中采用了不动声色的策略,体现在叙事视角、叙事语调、叙事语言、叙事空间和叙事节奏五个层面。在叙事视角上,“新新小说”喜欢运用“外视角”来剥除叙事者的主观情绪,即便在运用“内视角”时,也同样限制人物的情感。就叙事语调而言,作者和人物、叙事者和其叙述之间存在距离感,形成了一种中立、客观、冷峻、反讽、不带情感的叙事语调。叙事语言则体现了简化和精确两个特征,一方面叙事者将语言简化到最基本的信息,另一方面给出过度的细节描写,造成失真的效果。叙事者还喜欢描写“非人格化”的叙事空间,包括死寂的空间、迷宫般的空间和抽象空间,将空间与人物隔离开来,不再提供稳定的意义。在叙事节奏上,迫切和收敛形成紧张和平静两种节奏,造成叙事收放并存的效果。“新新小说”不动声色的叙事是对传统小说中意识形态、形式主义、本体论和心理描写的反抗,体现了当代文学的“平面”美学。  相似文献   

18.
社会化媒体时代发展以来,国际传播关系与全球传播格局也随之发生历时性变迁。在Twitter这一全球性公共传播场域中,各国媒介机构形成了紧密联系的线上社会网络。其中,发达国家的媒介机构仍在国际传播关系上占据优势地位,但发展中国家的媒介机构也在通过策略性的社会化媒体实践突破其在全球传播格局中的边缘化地位。除了所在大洲的发达程度外,社会化媒体使用程度也对各国媒介机构在该网络内的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体现地理接近性和文化接近性的国家因素能够显著预测媒介机构之间的双向链接关系。中国在Twitter上的跨国化媒介机构账号数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三,但在整体的社会资本上仍处于弱势地位,这表明中国在国际传播影响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密集传播和国际舆论传播新形势的大背景下,电视新闻播音语言在传统的播报式基础上呈现出诸多新样式和新特点:播报融入新语气、表达样式多样化、增加实时评论;口语化播报增多、大量应用新词新语、地方台方言播音增多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历史演进过程可分为酝酿、萌芽和发展三个阶段。习近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涵盖发展动力论、人民中心论、发展增长极论、跨区域合作论、对口帮扶论、对外开放论等主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从依靠外力推动向激发内生动力转变,形成区域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实现包容性增长。习近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赋予其丰富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了人类经济发展思想宝库,在指导区域、国家、世界三个层面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