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巍妍  白雪峰 《理论界》2007,(2):188-189
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伟大的红军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伟大的红军长征,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伟大的红军长征,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牢记长征精神的深刻启示和深远意义,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共产党85年波澜壮阔历史最惊心动魄的篇章。长征精神可谓中国共产党之魂。现在,我们国家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新的伟大长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目标阔步前进。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继承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向着新的伟大长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3.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八万多人从江西瑞金、宁都与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经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青等省,于1935年10月完成了战略转移,并在1936年10月与第H、四方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央红军之所以能够胜利地实现战略转移,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同时,红军充分利用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也是其取得战略转移胜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通过回顾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岁月、艰难历程、顽强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使我们懂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用红军长征精神来激发我们的信心和斗志,来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四个现代化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彪晓红  杨飞 《理论界》2007,(6):195-196
为了摆脱因国民党军队“围剿”和党内“左”倾错误危害而陷入的困境,红二十五军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开始长征。周恩来的指示,对于红二十五军坚定长征的决心、选择长征的方向、明确长征的目的、制定与长征有关的各项决策等,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周恩来为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胜利立了大功,他对党和革命极端负责、对根据地人民与红军深切关心和实事求是的伟大精神,在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伟大壮举,凝聚了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共产党人必将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农红军在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的长征途中,经过藏区时宣传并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广大藏族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特别是在途经四川的藏族主要聚居区时,藏族群众通过支援粮食、发展经济、充当翻译和向导、救助伤员、提供兵源等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四川地区藏族群众对红军长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我们召开庆祝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理论研讨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要进一步深化对长征意义的认识,发掘长征精神的广泛而深远的内涵,使之得以发扬光大,鼓舞和激励人们以旺盛的斗志和百倍的信心投入现代化建设这个新的伟大的长征.六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胜利地进行了举世瞩目、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长征,保留、锤炼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英才,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提供了组织保障.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转移到西北、使红军主力投入到抗日前线的重大战略任务,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红军长征在创造了一个世界历史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我党、我军的一个优良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9.
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贯穿全国红军长征从酝酿、出发到胜利的全过程;他们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探索长征路线,即选择在哪里创建新的根据地作为落脚点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分别起到先行探路和掩护主力、开创新区和战略策应、推动北上和维护统一等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夺取全国红军长征最终胜利的重要生力军;他们的胜利与重要作用的发挥,既得益于他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及强烈的大局意识,也是基于其全体将士的团结奋战和领导核心的坚强有力,更是受益于遵义会议后党中央的正确指挥;遵义会议正确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的贯彻,瓦窑堡会议改变政治路线和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策略精神的及时运用,不仅极大地焕发了红二方面军的战斗力,而且为其指明了夺取长征胜利的唯一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途中,为了保障后勤供给,采取了打土豪筹粮款,缴获敌军物资、生产自救和艰苦自筹等措施,解决了红军战斗和生活需要问题,保证了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20日,自治区社科联和新疆社科院联合主办的自治区社科界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新疆社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自治区社科界100余人出席。12位专家学者围绕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长征胜利的经验总结,长征西路军进入新疆的过程与意义,弘扬长征精神,创新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及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左支队在新疆的革命活动,长征精神的形成、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长征精神与民族精神、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疆的构建、中国现代化建设等作了交流发言。自治区社科界召开纪念中…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0月27日,《先锋报》刊发第一则长征报道,这则报道比范长江、陈云、斯诺、薄复礼、董健吾和长征亲历者的长征报道都要早。两年的时间里,该报持续刊发了145篇相关报道和9张图片,以多角度、多体裁的形式再现了一幅立体、动态的长征图景。《先锋报》上的长征报道具有重要的历史功绩:它打破了国民党政府长期对红军和苏区的新闻封锁,有效地建构了红军的正面形象,同时也广泛宣传了长征精神,较早地概括出长征精神的内涵;宣传"北上抗日"的政治主张,使红军长征师出有名,并为中共在艰苦条件下开展对外宣传报道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综述(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上下篇,将十年来有关长征研究中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争议性的成果,分十一个专题进行综述.上篇内容有:红军长征的准备、出发地和时间;北上战略方针确立;长征中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工作;长征中的会议研究;长征中的筹粮问题研究;长征中同错误路线和倾向的斗争;其他红军队伍的长征研究;长征胜利会师与长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长征精神搞好部队财务供应保障□曾宪国在红军长征胜利60年之际,重温当年红军长征中财务供应保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学习长征财务供应保障的优良传统,这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艰苦创业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地搞好新时期部队财务供应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5.
林苹 《学术论坛》2007,30(7):43-47
红军长征经过的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正确而妥善地解决民族问题,党和红军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我们如何做好民族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贡献给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具有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政治意义、文化价值。长征精神不仅能够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也能够为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提供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范书林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英雄壮举的胜利完成。它为中国革命写下了一部激动人心的史诗。今天,长征已经过去了60年。但长征留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它的宝贵价...  相似文献   

18.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朱昌平,巴岱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60年前,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长征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已经突...  相似文献   

19.
姜子华 《学术探索》2005,(4):118-121
红军长征是一次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当时的中央和红军处于中央苏区无法立足、王明左倾严重错误指导、国民党蒋介石重兵围追堵截、张国焘搞右倾分裂以及大江大河天险、雪山草地无人区等极为罕见的逆境中。党中央和红军机智而勇敢地选择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目标、“避开强敌、迂回北上”的战略转移路线、以陕北为战略落脚点以及纠正党内左右倾错误的最佳时机和模式,从而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和党、军队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空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六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红军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余省,粉碎了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越过人迹罕到的雪山草地,克服了说不尽的艰难困苦,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谱写了“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险恶的条件下,能够转败为胜,完成长征的伟大任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毛泽东在红军长征的若干关键时刻所起的挽救危局和正确导航的决定性作用,无疑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一、“通道转兵”使红军避免了落入敌人陷井的危险,这是毛泽东对于红军长征胜利做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