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在20世纪进入了交流和互动的新时期.双方对传统的纵向反叛引发了横向互动.双方的横向互动促进了自身的纵向发展.世界诗歌在20世纪已形成国际性与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这种发展趋势在21世纪将会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我国的诗歌写作教学出现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空白期",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新诗的发展.要想恢复和发展我国的诗歌事业,必须先从恢复我国的诗歌写作教学制度开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0年广西区域开放度的度量和横向比较,以及20世纪90年代广西区域开放度的变动趋势纵向分析表明广西对外开放度总体居于全国中等水平,并呈现出波动趋势,广西对外开放的质量亟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广西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类学是一门典型的边缘交叉学科,从发展的先驱阶段起,就处于一种"中间"地位,具有多样化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经济人类学逐渐向广义方向发展,与众多学科及其关注的前沿领域发生更为广泛和更深层面的交叉互动,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进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于道泉将仓央嘉措诗歌从藏语翻译成汉、英两种文字,开仓央嘉措诗歌汉、英翻译之先河.截止目前,仓央嘉措诗歌已经拥有了21个汉语译本.从统计学的视角来考察仓央嘉措诗歌的汉语翻译,可以看出它们在汉语文化圈中译介的一些特征,也可以呈现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翻译学术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至80年代,欧美人类学急剧变化,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本文缕析30年间各主要学派,起点是20世纪50代末的结构功能主义,文化与人格学派和新进化论.以揭示美国人类学面临危机的方式,推出20世纪60年代的三种研究取向.比较了美国象征人类学的两派,它们与文化生态学的关系,以及结构主义在英法的流行.进而切入到20世纪70年代的两个人类学派别,分析结构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展示其优点和不足.最后铺开20世纪80年代的实践理论,对实践趋势的兴起,实践的定义及解释对象,实践与系统/文化的互动等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和总结.全文论证缜密,索引广泛,纵横稗阖,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  相似文献   

7.
舒瑜 《民族学刊》2021,12(12):89-98, 133
以“灵”作为理解山之存在价值的关键,僧侣、乡民和士人有关“灵”的观念与实践共同构筑鸡足“灵”山的多个面向。“灵”的不同观念来自不同的宇宙观传统,这些不同的传统在鸡足山交错互动,既可以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关联,又可以看到文明内部大小传统在纵向上的互动转化。文明的共生是通过在差异中建立联系、在冲突中寻求对话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赵心愚 《民族研究》2007,8(3):87-95
作为一个地方民族政权,7世纪50年代初南诏已出现在洱海地区.吐蕃势力入滇后,在7世纪50年代末也进入洱海地区.南诏与吐蕃从最初的接触往来到公元752年公开结盟,维持和发展了近百年的长期关系.双方结盟前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公开结盟前,决定南诏与吐蕃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双方自身的发展需求、各自的利益及拥有的实力.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50年代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以来,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边民跨国互动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不断巩固,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边境族群跨国互动呈现出开放和谐与双赢互动的总体态势。  相似文献   

10.
张继焦  党垒 《民族学刊》2021,12(1):66-72, 9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提高治理能力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保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个重大事件中体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发挥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具有内在一致性。基于"国家-民族"理论视角,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从单向式到双向式。即不但有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力量,也有自下而上的民族地区及非民族地区的支持力量;既有纵向维度的国家与民族地区及非民族地区的双向互动,也有横向维度的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之间的双向互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实践参考,即国家治理要推动形成集中统一的更具灵活性的纵向协调机制和横向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以关中地区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文为题材,体现关中地域特色的诗占有显著的比例。关中水深土厚的自然环境使其诗具有高远空阔的地貌特点;安土乐生、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使其诗具有朴澹安恬的风土人情;开放包容的时代文化氖围与平和安宁的个性又使其诗具有了廓落雍和的胸怀气度。  相似文献   

12.
结合司空图生平事迹及其崇佛的思想倾向,针对其诗论核心观点"外三说"、《二十四诗品》中的境界说、形神说及其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佛禅认识思维特征进行剖析,具体就司空图诗论中的境界说、形神说与佛禅的禅观、形神观,诗论中主体性意识与佛禅顿悟说以及诗论所体现出的中观思想等问题逐一阐释.同时根据司空图的诗歌创作特征挖掘其与佛禅认识思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论述其诗歌创作是在融摄佛禅认识思维方式后对其诗论主张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诗"与"画"关系的研究,可以分为否定者和肯定者两个派别.否定者认为,诗的表现力远比画强,所以"诗中有画"这样的说法欠妥;肯定者认为,画的表现力与诗相当,这在中国诗与中国画关系中更是如此,所以,"诗中有画"是不可轻易否定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4.
吴伟业诗学主张推尊唐诗,不废宋诗.其诗歌创作主要取法唐诗,但艺术上又与宋诗有相似处.清初在吴伟业的直接影响下出现太仓十子,形成娄东诗派.其叙事诗的成就,影响了有清一代的诗歌创作.吴伟业不仅以其诗论,而且以其诗歌创作的广泛影响力参与到清初唐宋诗之争中.  相似文献   

15.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词派纷呈,词学极盛。纳兰性德虽未开宗立派,标举词张,但散见于他的诗词作品、杂识笔记、书信序文中的词论观点是清代词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可以梳理为以下三个方面:尊词体、重寄托;主情致、崇境界;显个性、求独创。  相似文献   

16.
民族融合具体体现在联姻、民族战争、灾祸三方面,这些在《诗经》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7.
穆旦诗歌创作集中体现了"九叶"诗人的审美追求,诗歌的戏剧化、感性与理性的融合、非诗意的阐释都体现了穆旦运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独特见地,寓庄重于诙谐、寓典雅于素朴,将一个人"丰富的痛苦"和"残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语言独特而隽永,充满了生存者的智慧之思.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