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8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是唐代诸多与佛教关系密切的大诗人之一,日本学者加地哲定在60年代写的《中国佛教文学》一书在介绍唐代佛教文学时,把王维、柳宗元和白居易等几位崇佛诗人并列介绍,认为他们“对佛教有理解”,能“体味到佛教境界”①,其书对白居易重点介绍其偈文,颇有见地,然未可称详备。对于白居易与佛教的真实关系问题,国内的研究者并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观点,有的结论尚有商榷之处,例如宋人姚宽在《西溪丛语》中认为白居易是“晚年药术竟无所得”后才皈依佛门;近人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附论《白乐天之思想行为与佛道关系》中就…  相似文献   
2.
佛教禅宗心性论是佛学的核心义理之一,旨在启迪人从心灵中寻求“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它强化了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这一特征与艺术创作的主体精神有着内在的相互通融和契符。韩孟诗派是中唐最具特征的诗派,此派诗人在诗歌创作实践中都表现自我主体意识,抒写心性,而形成这一创作特征的深层文化思想背景正是佛教禅宗心性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结合司空图生平事迹及其崇佛的思想倾向,针对其诗论核心观点"外三说"、《二十四诗品》中的境界说、形神说及其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佛禅认识思维特征进行剖析,具体就司空图诗论中的境界说、形神说与佛禅的禅观、形神观,诗论中主体性意识与佛禅顿悟说以及诗论所体现出的中观思想等问题逐一阐释.同时根据司空图的诗歌创作特征挖掘其与佛禅认识思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论述其诗歌创作是在融摄佛禅认识思维方式后对其诗论主张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4.
元和体指白居易、元稹通俗诗歌所体现出的平易浅切的风格特征 ,其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是元白在中唐佛禅 (主要是洪州禅 )世俗化倾向的文化背景影响下 ,在以俗为美审美观指导下 ,在诗歌创作上追求一种任情直吐、率意而成的表达方式和老妪能解的通俗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5.
大乘佛教净土思想观念中所蕴涵的"道""器"合一的相辅相济关系,一方面强调通过在"境净"中实现主体的外在超越,而另一方面主张主体以"心净"求得自我内在精神的超越.佛家这些义理和认知思维,蕴涵丰富的人文生态思想,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所崇奉.同时,他们在创作和践行中所显现的人文生态观念,也契合了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学理精神.  相似文献   
6.
佛教的生态思想既包含了对解决自然以及人文精神生态问题的可借鉴思想,又为研究古代作家的生态审美取向提供具有哲学认识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理路.审视中国古代作家从佛教生态思想中所融摄的观念及其所显现的人文精神生态特征,无疑对构建和谐人文精神生态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也是中唐大历、贞元诗人中深受佛教影响的诗人之一。韦应物的崇佛习佛有其社会思想根源。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朝纲混乱,政出多门,内有宦官弄权,外有强藩割据,统治者无心治国,党同伐异,亲亻妄远贤。士大夫阶层在这样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一方面要立足社会,实现自我;另一方面又要保持独立人格,因此时常产生痛苦的心理。随着中唐佛教的发展,士大夫间普遍热心佛说,从佛教中寻找精神归宿。就韦应物来说,其崇佛还有更具体的主观原因,除了其遭受仕宦风波原因外,还有重要的两点:一是丧妻的打击,二是长年遭受痼疾之苦。韦应物与佛教的密切关系也正是为求得精神上的解脱。韦应物的诗歌创作也深受佛教观照思维方式的影响,其诗作蕴含着禅宗所推崇的静寂与冲淡的内在精神,有不少妙悟禅境之作  相似文献   
8.
佛教“境界”理论与古代文论意境说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作为体现中国古典艺术和美学思想特点风格和审美理想的一个重要范畴 ,其理论的形成经历长期的历史过程。东晋南朝至中晚唐是意境理论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 ,也是佛教各宗派义理广泛弘传 ,并在认知思维方式上不断为作家文论家所融摄的关键时期。佛教境界理论深刻影响了古代意境理论中关于主观情感地位和情境统一问题 ,以及对审美对象内在特征的把握等问题 ,确立了古代文论意境说的基本内在特征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人文生态视域内,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所蕴涵的核心人文生态美学思想,在于其诗论始终贯穿天人合一的宇宙论,倡言"饮之太和"之说本质上是建构了主体和谐生态人格美的理想内涵和范型,并提出了理想生态人格美的实现途径,在诗文创作中描绘出人文生态人格的美生境界。这些思想和创作倾向无疑在古代诗论家中具有典型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福勋、徐文潮著《宋诗论集》收集了张、徐二先生近十多年来发表的宋诗研究系列论文30 多篇,论题集中,自成体系。作者以公正的态度和求实求真的严谨学术作风,对宋诗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客观论断;对宋代诗人的诗论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和富有开拓性的整理挖掘,选择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亦为其显著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