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教育因人而存在。生命教育是成全人的生命的必由之路。教师作为教育主体,既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一直以来,我们重视了学生的生命教育,却忽视了教师的生命理念形成,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健康成长,忽视了教师生命健康成长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强化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必须从教师生命理念形成、生命关怀实践、幸福生活能力提升、构筑教师生命教育堤防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与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生命教育中涉及三大重点问题:生命困顿问题、生命意义问题和生死问题,推进生命教育是提升学生及全体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与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生命教育中涉及三大重点问题:生命困顿问题、生命意义问题和生死问题,推进生命教育是提升学生及全体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掘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的素材,借助于文本、通过师生情感交融、思维碰撞而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濡染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这是新课程对高中语文教师的呼唤。在教学中诗性地呈现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达到油然而化的境界,是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最能体现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它以学生的生命为基本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生命意识、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提升学生生命价值,以不断促进当代大学生生命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所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命意识教育;二是生命健康教育;三是生命价值教育;四是生命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命化教育思潮逐渐兴起,并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生命化教育实践也在各级各类教育中不断得到深化.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决定教育的成败,教师良好的生命素养决定生命教育的成败,这也是生命教育得以落实的核心所在.以生命化教育为研究视域,提出生命化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思想素养等基本素养,以及独特的生命意识、人性的生命领悟、平等的生命教育、爱心的生命情怀、创新的生命活力和赏识的生命态度等构成的独特素养,以期为生命化教育在师资质量保障方面提供理论借鉴和启示,构建提升生命化教育教师素养的基本策略、重要内容和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语文课程的现实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生命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生漠视、践踏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生命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要在生命教育中发挥其他课程不能比拟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8.
"无生命"的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结合我国台湾地区及大陆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经验,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并融入生命教育,从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学生生命的提升,探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途径:要求教师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将生命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在生命教育视角下进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教师角色的迷失与澄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生命的事业,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和生命质量的提升是教师角色转型与开掘的根基和动力.教师生命的意义及价值不仅是在其教育的轨迹中显现和张扬的,而且也是在生命的对话中成就和丰满的.然而,教师角色话语的纷繁与教师角色表达的冲突,导致教师在角色的虚化、泛化和钝化中走入踽踽独行的坚冰之旅.重新保持对教师角色的生命追问,意味着我们必须帮助教师在角色发展的语脉和坐标中,敞亮和澄明教师身份存在的方式和教师主体实践的方向.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打造教师的专业文化,这将是从实现教师角色到超越教师角色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道德教育是基于生命的教育,只有德育生命化,才能真正激活生命,促进生命发展。但是目前德育工作中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导致德育效果低下。本文从德育方式、方法不尊重学生的生命独特性;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德育工作者缺乏生命教育意识和相关知识;校园文化氛围缺乏生命关爱四个方面论述了学校德育工作中生命教育缺失的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尊重学生的生命独特性;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塑造生命化的教师;创设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希望能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就当前我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和他笔下众多历来人物对待生死荣辱的态度,闪耀着太史公寻找生命尊严的光辉,凝聚着他的人生观感天动地的悲壮气概。遭受宫刑仍隐忍苟活,发愤著书,无疑也可从他伟大人格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3.
绘画艺术既是一种语言符号 ,又是一种生命符号。绘画艺术的本质在于超越自我生命复归宇宙的生命精神。本文试图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对绘画艺术的形态学特征作形而上的审美思考  相似文献   

14.
神韵说体现了人的生命意识。具体表现为 :1 它把诗歌看作一种生命形式 ;2 它要求诗歌表现人格精神 ;3 它重视审美创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客观分析相关原因,加强引导,帮助大学生重新建立起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和数据处理,对河南省6所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针对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境界的精神追求;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想像和升华。生命叙事的起点及归宿都是对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渴望和追求,它把叩问人类心灵的意义、建构理想的生命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8.
对20个省份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民的精神生活环境和条件良好,农民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城市居民,且他们对未来生活有更强烈的期待和信心。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精神生活中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他们接触较多的是传统传媒,更注重中国传统节日,近一半农民所谓的宗教信仰是非正式的世俗化的。而是否信教与年龄无关,且城乡无显著差异。农民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评价,更多是考虑到依赖于物质生活的文化生活,同时对心灵生活也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界开始关注“生活美学”。2000年以前的“生活关学”研究关在生活中的存在领域;2000年以后的“生活美学”把“生活”分为“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并把“美的活动”定位在两者之间。这些研究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美学”的基本问题“美”与“生活”之关系。引入马克思的“类生活”观可以发现,“美”乃“生活”应有之义,人类自由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充满乐趣的生命活动就是“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曹邺是晚唐时期古风派诗人中较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其生平行事迄今尚未有一个明晰的条理,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