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禺与陈白尘在后期皆从创作现实剧转向历史剧。《胆剑篇》与《金田村》、《王昭君》与《大风歌》都是联系现实需要而创作的,存在着可比性。文章从艺术构思、人物塑造、语言特色与不足等对两人的创作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德伯家的苔丝》曾使哈代享誉世界文坛,之后《远离尘嚣》同样也使读者大为倾心.《远离尘嚣》代表了作者创作上的一个转折点——对生活理解的新的悲剧观点的形成.在这部小说里,哈代已开始将目光从田园风光转向社会和严肃的人生了.威塞克斯地区是作为人物活动的氛围被渲染的.这是英国乡村生活的一个缩影:原始的自然环境,保存着几百年宗法制农村的仁厚古风.哈代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田汉、曹禺都是现代的戏剧巨人.他们分别从二、三十年代就拿起笔来奋斗,敲响旧时代的丧钟,呼唤新世纪的黎明,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作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剧作家,他们在担负繁重的行政工作后,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不约而同地致力于史剧创作,为古代杰出的宫廷女性谱写赞歌.作为讴歌新时代的折光.郭沫若于1960年上半年发表了《武则天》,田汉于同年下半年发表了《文成公主》,曹禺于1978年发表了《王昭君》.这三部史剧都是喜剧,其结局或是平定叛乱,或是结为婚姻,体现了国家兴旺,民族团结,从一个方面显示了史剧创作的成果,但其成就是各有千秋的.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构筑了一个充满妖狐鬼魅、畸人异行、虚幻的、奇异的世界 ,它是蒲松龄心灵与当时社会现象碰撞的产物。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 ,借妖狐鬼魅来抒发他自己的“孤愤”之情和一些当时的社会现象 ,表现出了作者赞美鞭丑的心态。《聊斋志异》是现实、心灵共同作用的成果 ,《聊斋》的世界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之上的 ,与之相交、相切 ,源于现实 ,但又高于现实。  相似文献   

5.
南开早期话剧很少被人注意和研究,但其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话剧艺术史上有其自身的价值。文章通过对南开早期剧作和曹禺名剧的比较,可以在《一元钱》、《一念差》、《新村正》中窥见经典剧作的朦脆身影,从曹禺名剧中能依稀寻找到开拓者的足迹。从南开旱期话剧到曹禺,中国话剧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便是这种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6.
有的文学史家把《原野》看作是曹禺戏剧艺术创作中的败笔(参见田本相《曹禺剧作论》);当作是曹禺创作道路上的曲折(参见辛宪锡《曹禺的戏剧艺术》)。美国威士康辛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副教授刘绍铭,1966年撰写博士论文《曹禺论》时,运用法国派早期的输入性影响研究法分解曹禺剧作,认为《原野》受奥尼尔《钟斯皇帝》  相似文献   

7.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杰作,但迄今未见依照原样和体现曹禺创作本意的演出。长期以来,演出者和受众多从现实性、社会性维度来理解和演绎《雷雨》,超现实、非社会性的因素被忽视和遮蔽,混淆与颠倒创作理念与表现形式的关系,严重违背了曹禺创作的本意。近年《雷雨》演出异彩纷呈,呈现回归本意、不断创新的态势,但无论是演绎、重构还是解构,都不尽如意。《雷雨》的演出,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谈曹禺对《原野》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曹禺从事戏剧创作五十周年。经曹禺亲手厘订并编选的《曹禺戏剧集》十余种,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原野》以其经过修改润饰的新姿先于其他剧作问世,这在解放后曹禺剧作出版上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原野》于一九三六年创作,翌年(旧本误刊为一九三六年一月)出版,是曹禺继《雷雨》、《日出》后的第三部剧作,在当时曾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被誉为曹禺创作道路上的  相似文献   

9.
<正> 《瀛寰志略》的学术价值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使一部分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士子惊觉起来,他们纷纷从古籍考证和玄学思辨中抬起头来,把眼光转向活生生的、充满矛盾的现实社会,转向中国人十分陌生的、色彩斑驳的外部世界。寻求“制夷”“筹远”之良策,“谈瀛海故实”以谋御外,便是此时“开眼看世界”思潮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追溯式"是戏剧创作的一种手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演变过程。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和中国戏剧大师曹禺都曾在自己戏剧创作中成功地运用过这一手法,并使其成为自己戏剧艺术的特征之一。他们的剧作《俄狄浦斯王》、《群鬼》和《雷雨》堪称是这一手法的典范性作品,可看作中外戏剧文学历程中"追溯式"结构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1.
《北京人》在曹禺的创作中具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它隐含了作家以后创作的基本走向,曹禺此后的创作都可以在《北京人》中找到前兆性的趋势。它既是作家创作危机的一种表现,同时又是对其审美转向的一种预言。作家一方面在作品中高扬着反传统的旗帜,另一方面又对体现着传统美德的愫方赞美有加;一方面向往着北京人那种"敢爱敢恨"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被"为着自己受苦,留给别人一点快乐"的人生哲学深深地吸引。作家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悖论之中。这一悖论是由作家灵魂深处的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所决定的,它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作家在以寓言的方式宣告了传统的士大夫家族不可避免的衰败命运的同时,也在优美地向过去的"反传统"事业告别。  相似文献   

12.
曹禺在《雷雨》中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以"雷雨"意象象征和隐喻人类之外客观存在着的神秘力量。在《雷雨》的接受史中,人们对此众说纷纭,细读文本并考察曹禺的创作原意,以及作者后来对此问题的解释,方能还原经典走近曹禺。  相似文献   

13.
感伤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特殊形态由来已久,个体的微不足道,命运的不可捉摸,加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等等,总会造成感伤的出现,并使之持续不断.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他们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最终都以悲剧收场.虽然他们的身份、社会地位不相同,但他们都同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都体现出了感伤.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时代及自身性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比较鲁迅的《在酒楼上》与卡夫卡的《城堡》,“追寻”是作为一种生存的状态而存在;钱钟书《围城》与《城堡》中表达的是人的生存困境:现实世界对人的挤压和抛离,作为个体的人总是处于漂泊和被悬置的状态;而在曹禺的《雷雨》与《城堡》中,人物的行为不仅仅体现他们个人的意志,还体现了“命运”的意志,而理想虽一再地破灭,但理想本身却不会消失,并且永远都闪耀着美丽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原野》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作家对生命本质的一次全新探索,是对人性、苦难、悲剧等主题的又一次超越性创作。《原野》的内在意蕴体现了曹禺对于善恶观、苦难观及悲剧观的内在思索。剧中人物与作家自身融为一体,曹禺以剧中人物的意识行为来体现自己的理性化思考,充满积极的内在情感。作品中的悲剧意味跨越了时代局限,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  相似文献   

16.
《王昭君》语言艺术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是戏剧语言的大师,非常善于选择、运用、创造性格鲜明的语言,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过去的《雷雨》、《日出》是这样,现在的《王昭君》更是这样。就从第一幕一开场王昭君和盈盈、戚戚那段简短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性格化语言的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 王昭君:我想的……自己也不明白。你说,人可以活几年? 盈盈:几年?七八十来年吧。 王昭君:那为什么要我进来?  相似文献   

17.
新文学时期,作为舶来品的话剧艺术一直是在欧风美雨的沐浴下不断成长,作为创作主体的剧作家们亦是在东西方戏剧大师的艺术荫翳下逐渐地走向成熟,中国现代话剧泰斗曹禺所走过的艺术道路即证明了这一点。最初的曹禺是在现实主义戏剧巨子易卜生的引领下走入戏剧园地的。《雷雨》、《日出》这两部为曹禺赢得至尊地位的辉煌剧作的内里,无疑饱浸着《易卜生全集》的艺术精髓。然而年纪轻轻就已声名斐然的曹禺并未因此驻足,而是驾着艺术之舟复又西航,寻求与世界最新的艺术潮流对话。从当时  相似文献   

18.
《雷雨》作为曹禺的第一部剧作,是作家的心灵世界受到外来影响并与之相契合的产物,对剧中“乱伦”这一线索的分析,或可使我们对其深层心理动因有所把握。在《雷雨》的创作过程中,外部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经历固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蕴蓄在曹禺心灵深处的“原始情绪”更是支配其创作心理的重要方面,同时,这种“原始情绪”又与他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这不仅体现为《雷雨》“乱伦”情节的设置,而且始终贯穿在曹禺的前期剧作中。  相似文献   

19.
与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相比,余华最新的长篇小说《第七天》所写的亡灵世界同样是现实世界的隐喻和象征,但它对社会现实既批判又寄寓理想和希望,既揭露了现实中的冷酷与暴力,又展示了现实人性温情脉脉的一面.相比《佩德罗·巴拉莫》在小说叙事方式上的探索性、先锋性,《第七天》强烈的故事性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易让人产生艺术平庸之感;其反映社会问题的尖锐性对人物形象饱满性的损害,也是它艺术上欠缺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王兴平、刘思久、陆文璧同志编辑的《曹禺研究专集》(上下两册)已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所看到的一部最好的关于曹禺研究资料的汇编了。 我首先钦佩他们的治学态度,就以《曹禺著作系年》和《评论文章目录索引》来看,也可见编者的锐意穷搜,尽力详备的勤劬态度。虽不能毫无缺漏,但所提供的目录是十分详尽了。人们可以放心地按照这个目录索引去做研究了。如象《曹禺著作系年》中对曹禺剧作各种版本,以及文章的搜集是比较周详的,而《评论文章目录索引》,不仅把国内报刊上的文章搜寻得齐备,连一些能找到的国外研究资料也列进去,为了人们研究方便,更分成:《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