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为①“为人作嫁”不应该只是形容编辑工作的“专利”,对编辑工作用“为人作嫁”来赞美、讽刺或比喻都不合适;②将“为人作嫁比喻空为别人辛苦忙碌”用在编辑职业上不恰当,编辑“为人作嫁”讲求的是一种奉献精神,而这种奉献并非“空为别人辛苦忙碌”;③编辑在“为人作嫁”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编辑技艺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这就是要善于“为己作嫁”.  相似文献   

2.
编辑为人作嫁,本身无可非议。一方面,这是由我们国家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人作嫁正是为人民服务在编辑行业中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各行各业,也都有一个“为人作嫁”的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为人作嫁”,只不过用为人作嫁来形容编辑行业的敬业精神更来得贴切和自然罢了。另一方面,这也是编辑  相似文献   

3.
在探讨编辑工作的社会作用时,我们是把“编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考察的。这里所说的“编辑”主要应理解为编辑工作或编辑活动,我们是把编辑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或一种系统工程来探究它的目的性或目标性,研究它的社会功能或社会作用的。编辑劳动是根据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4.
学报编辑难当,当好学报编辑更难。这是笔者五、六年来不短不长的学报编辑生活的深切体会。每次掩卷一想,常常只能发出艰难的一笑,其中有道不尽的苦甜酸辣,只能在“无名英雄”、“为人作嫁”的赞誉声中寻求安慰。由于学报编辑老是生活在不露面不显名的环境里,一种默默无闻、“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单向选择成为心理定势,致使学报编辑总是生活于“疲惫不堪”中。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世纪之交编辑转型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途程,寻找自己的时代坐标,以便完成社会转型时期赋予的崇高使命──学好文化经济学,涉足文化市场;重塑自身的编辑形象,以便尽职尽责地从事学报事业──“编辑学者化”、“编辑公关”、“为人作嫁”是重塑编辑新形象的基本要素;提高素质,以便再创学报辉煌───“编排规范化”是其宝贵的编辑实践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编辑素质刍议张凝编辑工作的每一环节都是富于创造性的,非不断从各个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在工作中投入全部的情、意、智,是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的。好的编辑应该具有良好的素质,集德、才、识三者于一体。就“德”而言,编辑应甘当为人作嫁的“铺路石”编辑处在作者和读...  相似文献   

7.
论新世纪中国高校学报编辑的品格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高校学报生产、积累和传播高品位精神产品的本质特征与学报编辑再创造性劳动的特点,以及新世纪我们面临的由经济转型而导致的文化解构、整合、重构所出现的复杂社会状况,从安贫乐道的角色意识定位、“为人作嫁”的奉献精神、“慎独”境界的修持等方面论述了学报编辑的个人品格修养问题,提出了编辑学中关于编辑主体的道德修养课题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编辑学专业前后思想认识的变化 大多数学员在没有到河大学习编辑学之前,虽然也在从事编辑工作,但却停留在自发的或半自觉的状态上,仅仅把编辑看作一项事务,而且是简单地为人作嫁、缝制衣裳的杂务。对编辑工作的社会文化意义,舆论导问作用,它的内部规律、性质、特点等缺乏深入的了解,更没有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提到科学的高度来认识。充其量把编辑事业视为一种文字应用技术。极少有人把编辑工作看做一种社会文化建设中有学有术的事业。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编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观念里 ,编辑被视为“编辑匠”,为人作嫁“文裁缝”,而缺乏一种文化感召力 ;其实 ,编辑与文化密不可分 ,他们在文化选择、文化积累、文化传播乃至文化缔构、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有其文化“介入性”;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境界、文化品味 ,才能生产出高尚的精神产品 ;所有这些又离不开编辑的文化底蕴 ,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编辑潜心读书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成为真正的文化学人。  相似文献   

10.
学报编辑难当,当好学报编辑更难。其中道不尽的苦甜酸辣,是长期战斗在学报岗位的编辑工作者深有体会的,他们常常只能在“为人作嫁”、“无名英雄”的赞誉声中寻求安慰。因为学报不同于其他期刊,读者面相对窄小,加上又是综合性的学术理论刊物,读者就更少了。而学报编辑由于长期生活在不露面、不显名的环境中,一种默默无闻“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单向选择成为心理定势,在人们心目中普遍还认为学报编辑不过是“文字匠”而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对编辑工作中几个传统观念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认为“为人作嫁”不仅是一个编辑应尽的职责,而且是编辑应有的基本素质;“文责自负”不仅指作者要对发表的文章负责,主编和责任编辑也应负责;“剪刀加浆糊”不是简单的剪剪贴贴,而是一种十分复杂辛苦的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编辑工作是“为人作嫁”,说明编辑这一行当的服务性质,既为作者服务也为读者服务.又说是报刊编辑为“杂家”,所编审的文章涉及天文地理、方方面面,都要知悉.而师专学报的编辑,工作更杂,除了需要猎涉广杂的知识外,由于人员编制所限,编辑部仅寥寥几人,有的还是兼职,故而专职编辑的工作,自然更杂,从选题、组稿、送审到校对、排版、发行、交流样样都干.为求教于同行,使编辑工作规范化,编辑质量不断提高,兹不揣冒昧,就编辑工作的职责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报编辑质量的核心,是提高稿件质量,学报编辑怎样通过自己的工作,促进或协同作者提高稿件质量,这是编辑发挥主体功能所在,也是困难所在。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鲁迅《别诸弟三首》之三),鲁迅的诗句可以移用。编辑的天职是“为人作嫁”,是“甘为人梯”,但要做好嫁娘,做好人梯,却非易事。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摸索出一些经验和规律。根据许多同行的实践,对于提高稿件质量问题,大体上可概括为三个字,即识、炼、精.识,就是编辑首先要识别文稿有无发表  相似文献   

14.
信息社会中编辑的地位和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条件下 ,作为人类社会现象之一的编辑 ,是载体信息优序化的文化缔构。其地位将由“守门员”、“把关人”等转为信息与人的中介 ,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对信息的“滤波”。如此关照编辑 ,有助于编辑学研究的深化 ,也有利于克服目前出版界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新闻自由”是一个口号,也是一种体系,历来都从属于所在国家统治阶级的政治范畴,历来都是以阶级的意志来决定其“新闻自由”的属性。然而在美国,那些资产阶级的政客们却矢口否认“新闻自由”的阶级性,而视新闻界为“自由、独立、客观、公正”的“社会代言人”,冠之以“无冕之王”,用最美妙的言辞称赞“新闻自由”和“无冕之王”们制衡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本文仅对美国的“无冕之王”及“新闻自由”作进一步的探讨与透视。一当今的美国,号称“政治大国”、“经济大国”、“军事大国”和“新闻大帝国”。其“政治大国”所实施的是带有相当大欺骗色彩的资本主义“多元化”政治,名曰“多元”,而却只有资产阶级大垄断集团这“一元”,尽管其施政手段变化万千,但终究掩饰不住它的资产阶级本性;其  相似文献   

16.
学报期刊的导向性甚为明显。学报要克服等稿上门,“文件汇编”的现象,必须强化编辑的主导意识。学报编辑工作可以通过组稿、审稿、培育作者等方式来实现其主导性。  相似文献   

17.
编辑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创造性的群体活动,它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编辑活动的社会文化功能是指编辑活动中选择、优化和传播社会文化的能力和功效。它和著作活动的区别在于:它不直接撰写文章创造精神产品,而是以他人的著作稿为对象,做创造性的规划、选择、加工工作。而这种规划、选择、加工正是期刊编辑活动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现代编辑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从而使它和著作活动分别开来,成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社会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8.
新建高校的学报工作者,可能都走过一段或长或短的酸甜苦辣、惨淡经营的里程。学报也算是个熔炉,它铸造了编辑工作者应有的情操、境界、价值观:为人作嫁、淡泊自勉。 鄂西大学是新建的高校,鄂西大学学报十分稚嫩,我们对新建高校的学报做点粗浅的探讨,在于向专家、学者和全体同行求教。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要成为一门学科 ,且被学界认可 ,就必须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而这种体系的建立不是编辑家们和编辑学研究者们凭着个人的感情和一时的热情就能如愿以偿的 ,它必须建立在编辑实践深入发展和编辑理论日益完善的基础之上 ,必须是从众多“个别”的部门编辑学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性理论。因为只有这种寓于或源于“个别”的“一般”,才能对日益发展的编辑实践具有广泛而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 ,加强对作为“个别”的部门编辑学的研究 ,既是编辑学理论研究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 ,也是一般编辑学学科体系建立的必要前提。具体到编辑…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南通现象,以一个中等城市的名字来命名精神文明建设“现象”并不多见。一是体现了对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的肯定和称誉;二是突出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重要的特征: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普遍性。其先进典型虽不乏社会精英,但更多是普通公民,人员组成涉及到各类群体、各个阶层。同时“南通现象”无疑是基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种尝试,研究它的成功经验、建设规律,可以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提供建设思路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