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环境与生态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据调查,在相当多的一些农村,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协调、极不相称.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对"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既包括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包括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既包括农村的经济基础,也包括农村的上层建筑,涵盖了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根据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来看,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调整城乡关系,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1]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的"村容整洁"显然包含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目标.但在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污染的广度和深度都今非昔比.只有全面认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才可能对"村容整洁"丰题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有准确的理解,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牛凤瑞 《城市》2006,(6):12-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央"三农"政策的深化和完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一方面,中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和城市经济实力的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可能.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含义,就要在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同时,"加快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以积极稳妥地推进健康的城市化,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持久不竭的支持力.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规划》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目标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农村发展蓝图,也是今后农村发展的趋势和前进方向。说明国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新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在我党和政府文件中被提及。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其目标概括为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呼应新时期发展战略转变的、统领全局的新提法。这个提法不仅与十六大提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同时强调的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四次重申的"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等思想一脉相承,而且也反映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概括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灾后重建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文华  陈新 《城市》2007,(8):52-54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新农村建设被列入各级政府、各行业的工作日程,为全社会所瞩目.为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做好新时期村庄规划工作,农业部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35个示范村(场),探索新农村的建设模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环境与生态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据调查,在相当多的一些农村,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协调、极不相称。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令人堪忧的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首先表现在农民环保意识较差。长期以来,环境保护的重点大都放在了城市、工业集聚地、流域、自然保护区、风景文物保护区等,忽…  相似文献   

10.
1949年,中华人民共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六十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脚步越走越快。农村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好,农村生活也由过去的吃不饱,穿不暖,过的都是苦日子,逐步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行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马山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找准切入点,从五个方面来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的“村容整洁”显然包含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目标。但在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污染的广度和深度都今非昔比。只有全面认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才可能对“村容整洁”主题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有准确的理解,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立足传统文化发扬,试图通过复兴儒家文化来发展农村经济,这对当前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乡风文明是灵魂,内容包括文化、法制、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中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2005年以来,邛崃市土地整理工作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和邛崃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管理的职能,把土地整理有机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赋予土地整理新的时代特征,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国家、省、成都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被列为四川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那么,如何将这幅蓝图变为现实昵?记者采访了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家韩俊。  相似文献   

17.
我们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定位是:生产发展,农民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政治民主.而其中的农民富裕并不单指农民当前生活条件的改善,它也应包括农民在年老后的赡养及病灾时的救助等方面,都应当得到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作为一项经济行为,必须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投入产出等经济效益。由于土地整理是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地等进行开垦,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政府行为。因此注重和努力提高土地整理效益,是政府全面实现保护耕地和保障供地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当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多年来,妇联组织在农村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在长期的农村妇女工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近日,本刊记者就妇联组织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采访了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  相似文献   

20.
以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金土地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蒲江县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改变过去传统的做法,以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以规划为龙头,努力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化、农业产业发展循环化、农民居住方式集中化、农民生活条件城镇化、农村发展环境生态化,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成都市远郊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得到了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蒲江模式”,同时被省国土资源厅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