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郊经济已由单功能、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向多功能、开放式的商品经济转化,单一农业经济结构已逐步得到调整,多种服务性经营收入,构成了城郊经济的主体,并存的经济成份,不仅为城郊富余农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门路,而且为城郊经济迅猛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城郊经济的运行模式对金融部门如何支持第三产业问题,作一粗略探讨,以与同仁商榷。一、现行城郊经济运行的一般模式1.市场导向式。即市场经济调节城郊经济,城郊农业生产和商品交换受市场供求关系的支配和影  相似文献   

2.
城市郊区是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一个特殊地域,城郊经济就是这一特殊地域内的一种区域性经济。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城郊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因此,创立一门独立的城郊经济学,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城郊经济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农村旅游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一种新兴经济产业。它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自1990年在内蒙兴安盟召开的全国农村外向型经济技术交流会上,首次正式提出农村旅游经济问题后,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了学术界、舆论界、各级决策者及企业界的重视,且在一些地区实践中已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现将近几年的研究近况述要如下,以推动其研究向纵深领域发展。 一、关于农村旅游经济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一) 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农户农业和农户经济构成了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主体,在农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期,了解农村货币流通规律,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行为,揭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现实矛盾等,可从观察、分析、掌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需要把城市经济和城郊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 ,形成总体发展战略。作为整体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城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已日趋显现 ,本文以分析南京城郊农村经济结构变动规律为切入点 ,剖析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和调整方向 ,明确经济政策在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 ,以期有助于加快南京市城郊农村经济的发展 ,缩小城乡差别。一、南京市农村经济结构变动分析采用“七五”以来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数据 ,对南京市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其二者的偏差进行分析。(一 )南京市农村产业结构水平南京市农…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城郊地区、沿海地区的农村,正在稳妥地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传统的村集体经济正逐渐被改造为集体资产股份制公司。城市近郊农村经济结构和集体资产发生重大变革,这些改制公司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切身利益,也是社会各界非常重视和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城郊居民区集体经济改制公司的治理进行全面审视,综合剖析城郊居民区集体经济改制公司在运行中存在的不足,研究提出规范和完善城郊居民区集体经济改制公司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责任制,为农业生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的迅速崛起,给农村劳力结构和经济构成带来了深刻地变化。面对这变化了的新形势,如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我们认为,在城郊地区,兴办农业企业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分户经营的生产模式已无法适应。已被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所证明的成功经验与模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管理水平,并且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和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而从实践来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覆盖面低、规模不大,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快。本文通过分析陕西省宝鸡市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作用和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规范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9.
从1992年以来,中央对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予以极大的关注,先后召开了多次农村工作会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会议,中央高层领导在各地农村考察时也不断吁请社会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予以高度重视。1996年6月4日,江泽民主席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发表的讲话中说:“近几年来,中央反复强调,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我这几年也一再讲这个问题。中央所以反复强调农业的特殊重要性,是从我国人多地少这个基本国情,从保持全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全局性出发的,也是从保持和加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独立自主的战略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 ,也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更谈不上整个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农业产业化是我国自 1 978年农村经济改革以来的又一伟大创举 ,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和“三农”问题紧密相关 ,需要社会各相关部门和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与关注。二十年来农村改革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农业市场化作为农业产业化基本特征之一 ,同时也是农业产业化重要的基础、前提 ,与农业产业化密不可分 ,因而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  相似文献   

11.
蔡明 《学术论坛》2001,(Z1):9-11
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持我国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六.农村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我们党和政府放在首位考虑的战略问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杜会稳定的基本保证.所以,农村工作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能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取决于农村。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利益的根本问题来对待。研究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对“三农”的现状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基本判断。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可以概括为:农业落后、农村不稳、农民贫困,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焦点是收入问题。解决我国的农民问题必须以人为本,离开了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不从根本制度上解决农民的身份歧视和社会地位的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努力就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三农”问题的探讨方兴未艾,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化相结合的思路探讨我国从传统的“二元结构”(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向新的“二元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转型过程中将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理论依据,解决过剩的农业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总产值迅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900元,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农村经济形势很好。然而也应看到,近两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徘徊不前,人口不断增长,耕地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婚姻变革的前提,而后者则从特定的角度反映着前者发展的程度及其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我国农村改革已经十年,在农村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的社会背景中,农村婚姻是否也会出现相应的变革?这是社会各方面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农村婚姻的现状乃是中国当今婚姻现状的主流。四川是个农业大省,八千万农村居民的婚姻现状似可视为全国农村婚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一、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是我国农村走向繁荣、富裕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走上了全面振兴的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大多数农民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六五”期间,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85年农业总产值为4,510亿元(包括村办工业),比1980年的1,62  相似文献   

16.
栾城县(?)地区。毗邻石家庄市。全县有耕地47万多亩,占总面积的87.4%(?)每(?)业人口拥有(?)已经水利化,亩施化肥190斤,亩用电91度,每百亩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达30马力,农业(?)水平较高。目前是全国著名粮食高产地区之一,1982年单产达1251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2亿斤,每农业人口提供444斤,对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栾城是华北平原粮食高产地区中有一定代表性的县,探讨栾城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对解决我国其他高产地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方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栾城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设想的形成 探讨栾城县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是从1978年开始的。当时,栾城已成为全国著名小麦高产县,粮食亩产已达1106斤。但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增长不快。1969—1977年,年递增率只有2.5%,后四年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农村成人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科教兴农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成人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在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的历史时期,农村成人教育任重而道远。农村成人教育只有不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农业经济是经济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大有作为的研究领域。在当前大好形势下,我们深深感到,加强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是十分迫切的。我国农业,在彻底完成土地改革以后,实现了合作化,随后又由高级农业合作社联合为人民公社,现在已进入以实现农业技术改革为主的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这条道路,是农村坚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道路,是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的道路,因而有力地  相似文献   

19.
陈小玉 《学术论坛》2001,(Z1):121-124
我国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思考□祝黄河姚焕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的绝大多数,农业的发展事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而团结教育农民则是解决农民问题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原则。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