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的"字在汉语当中应用广泛,而所有的"的"意义只有一种表示,在日语当中却大不一样.虽然"の"在日语中也表示"的",但是用法却千差万别,意义也各不相同,词性也不相同.它可以表示人、事、物,表示限定,表示同位关系,表示对象,同时表示感动、禁止、疑问、愿望、加强语气等;它即是形式名词也是格助词又是终助词、并列助词,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使用当中的错误.这也是学习日语的人尤其是初学者感觉困惑的地方.本文对这个词进行了归纳、总结,期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吗”、“呢”是现代汉语疑问句中比较常用的两个语气词。它们在使用上的区别,早在三十年代陈望道等先生就已经讨论过。以后的论著和教材,一般都是把它们看成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或语气词。近几年胡明扬先生提出异议,认为“呢”不表示疑问语气,是“表意语气词。”陆俭明先生也对此加以论证,得出了  相似文献   

3.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未然的事态,包括即然、先然和将然.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事实显示,"着"的事态义是在祈使句这个语境中形成的,其前提是含"着"的祈使句祈使语气要弱化.事态助词"着"是从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助词"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4.
荆楚方言的助词系统由五大类助词构成:一是动态助词,含"哒、起、在";二是语气助词,含表陈述语气的"哒、倒、啰、嗒、法歆、的话哩",表祈使语气的"斗、起、哆、嗒",表疑问语气的"喔、啵、咧",表感叹语气的"嚜、去哒";三是发语助词,含"个、看、像、这个";四是体顿助词,含"啊、么";五是结构助词,只有"的"。  相似文献   

5.
虚词“者”的一种常见用法,是用在疑问句、反问句或陈述句的句尾。这时“者”字属句尾语气词,它能与疑问代词相配合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还能用在陈述句的句尾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这些用法都来源于能构成“者”字词组的“者”字,是结构助词“者”字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日汉语气助词对比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深学习者对日语终助词和汉语语气助词的理解和掌握,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指明两者共性存在于“使用场合——对话与独语”“句中位置”“地域性”和“重叠使用”四方面;差异存在于,日语终助词具有“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的特点,且交际功能发达。与日语相比较,汉语中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比较丰富,使用复杂。针对以上学习难点,提出参考性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7.
盐城方言助词"着"与普通话助词"着"的用法大体一致,但也有差别。"着"在盐城方言中有两类用法,一类是动态助词;一类是语气助词。盐城方言中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也有"持续义""存续义""伴随义"三种,与普通话助词"着"的不同之处在于存现句中"着"的意义的细微之处、语音节律要求以及"着""了"的并列使用。盐城方言中语气助词"着"表示祈使语气、先时语气,此外还有一种反问语气用法。  相似文献   

8.
日语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语气终助词,其虽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然而通过终助词,却能流露出说话者的心情和感受,传递出不溢于言表的隐形含义,在日常的表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尾崎和远藤分别针对会话句末表达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为终助词「よ」和「ね」的使用频率最高,位居首位。国内对其研究与教学主要从语义角度出发,进行对比研究。而忽视了语用功能;这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讲,往往会导致滥用,误用而无法正确理解应用,使得会话难以进行下去。本文旨从信息归属角度,对「よ」和「ね」进行语用分析,探析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及中国日语学习者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夫"是古文中较常见的文言词,一般用作名词、助词和代词三种。用作名词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有关词语连用,表示与人有关的名称;用作助词时分为句首发语词、句中语助词、句尾语气词三类,没有语义,具有提示下文和舒缓或强调语气的作用;用作代词时作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多用来指代上下文所提到的人或事物等。  相似文献   

10.
一本文主要探讨否定词“不_2”、“没有”同VP〔时态〕语法范畴间的关系。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先来明确下列几个相关问题。(一)关于|S||S|是一个不包含任何语气的抽象句子。如果 S 是一个是非问句 Q,那么|Q|将不再表现为一个问句,而表现为一个具有真值的命题。例如:1.他回家吗?去掉疑问语气(包括疑问助词“吗”),成为一个具有真值的命题|他回家|。我们建立  相似文献   

11.
“到底”“究竟”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语气副词,在问句中表达疑问与深究义。已有研究对二者何以具有这样的语义偏向和功能尚未做出系统说明。结合信息熵理论,从交际语境、交际主体和信息处理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在疑问句中具有扩域、增熵的功能,起到加强疑问语气和追究语义的效果。因为在疑问句中,问话人对答案往往隐含一定的预设与偏向,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答案的偏向、提高信息的求信效益,问话人就会有意地使用“究竟”“到底”等扩域词来扩大答案的搜索范围,尽可能平衡信息的不确定性以增强交际的信息度、实现交际语力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的"维"字除几处作动词外, 均作助词, 包括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这种助词用法与"维"字在句中的分布有关."维"字居句首, 结构上表提引, 语气上表限定; 居句中, 结构上表确认, 语气上表强调.同时,"维"字在表限定或强调语气时, 如具有排他性含义, 则形成了仅独语气.  相似文献   

13.
豫南罗山方言里疑问语气词十分丰富,也很有特色。这些语气词可表特指疑问语气、选择疑问语气、反复疑问语气、反问语气、承前疑问语气等。特指疑问语气词主要有"着"、"san"、"sε"、"lan"、"哩"、"ian"、"an",选择疑问语气词主要有"哩",反复疑问语气词主要有"san"、"着",反问语气词主要有"哩"、"哇"、"呀"、"za",承前疑问语气词主要有"哩"、"an"。  相似文献   

14.
元代几种白话文献中的陈述语气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几种白话文献中的陈述语气词石锓,董伟语气(Mood)在西洋语言中,是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表示的,而汉语的语气主要通过语气词来表示。①语气词在句中或句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招呼、提顿、反诘、测度、假设、限止、论断、时体等不同语气。每个语气词...  相似文献   

15.
粤方言的语气范畴可分为功能语气和意志语气两类。功能语气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语气助词、语气助词连用、含语气副词、析取连词的疑问句式;意志语气的表现形式是语气副词、助动词、叹词、强调疑问语气"乜"、强调反问语气"……咩"。表意志语气的粤方言助动词基本与普通话一致。  相似文献   

16.
"好不好"是汉语语法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好不好"在《金瓶梅词话》中共出现了35例,有表示询问性质或状态的,也有表示商量、疑问语气的,更有表示威胁义的语气副词。这些用法有的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下来,有的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7.
"时节"是方言中表达语气的重要手段,其由表示"节令"引申为时间(时间点和时间段),由表"时间段"的用法开始虚化,发展为假设助词,继而继续语法化,发展为话题标记。经历了"名词:时间>助词:假设→感叹、遗憾→懊恼、责备→缓和语气>话题标记"的语法化过程。在语法化过程中,语境扩展、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以及类推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粤语语气词“嘅”一般出现在陈述句及疑问句中,具有告知,申明,疑问等语气功能;与“呢”、“啫”和“嚟”这三个语气词连用,分别表达引起注意、判断劝说或不满以及肯定的语气;“嘅”在句中有标记,暗示预设、提示时态及凸显疑问点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马丁的评价系统为理论基础,对舟山渔歌的人际意义从语气、情态和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在语气方面,舟山渔歌涉及陈述、祈使、感叹和疑问等四种常见的语气;在情态方面,舟山渔歌常通过使用具有与情态动词相同意义的形容词、名词、副词等实现情态意义的表达;舟山渔歌在评价的态度方面,情感的使用频率最高;在评价的介入中,它通常使用自言;而在评价的分级方面,舟山渔歌中语势和聚焦也呈现出不同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贵州习水方言中存在较丰富的疑问语气词,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位置以及疑问程度共同构成了习水方言完整的疑问语气词系统。其中有的疑问语气词仅表一种语气,有的疑问语气词在不同的位置能表达不同的语气。文章着重研究习水方言中较常用的八个疑问语气词:不、嘎、哈、咹、(口欧)、麽、嘛、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