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苏安 《民族论坛》2012,(24):11-21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是英国人类学家,文化进化论的提出者,也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原始文化》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泰勒定义了文化,提出了文化进化理论,并创造了文化研究的方法。人类学界对泰勒及其研究的讨论并不热络,但一些入目书籍中必定会有所提及。学界对于他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其文化进化论和著作方面。  相似文献   

2.
“五溪汇沅水,四水入洞庭,洞庭进长江,长江出东海”概括了怀化的历史发展沿革。从历史上来看,怀化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五溪时代,五溪时代即远古以巫文化为代表的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沅水时代,沅水时代是历史上的中古时期,实际上是洪江商城发育的时代;第三个阶段是洞庭时代,这属于近代,是一个产业培育的阶段;第四个阶段是长江时代,也就是现代改革开放的新阶段;第五个时代是海洋时代,就是未来。我们要谋求创新发展,就要从五溪汇沅水,  相似文献   

3.
<正> 国家的起源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长期探讨的问题。不同的学派会提出不同的国家定义;各个国家又具有各自产生、发展的历史和特点,要想确立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分界的统一标志是难以做到的。恩格斯《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一文,对民族关系的解体、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民族向题理论苏联的民族关系:问题和困难郭兆林译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第114页苏联34~40年代迁徙民族问题 〔苏〕H.O.布加伊张广翔摘译 《世界史研究动态》第10期第48页有关族际关系的法律制度与实践 〔南〕爱德华·卡德尔艾新强译 《民族理论研究》第2期第76页现代美国少数民族的社刽七与多元主义 金子帮秀李红译 《民族理论研究》第3期第70页 民族历史渤海王权考察之一 一一以东宫制为中心 〔日〕酒寄雅志今是译 《博物馆研究》第4期第88页黑龙江沿岸、滨海地区和库页岛居民 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历史杨茂盛译 《黑河学刊》第1期第105…  相似文献   

5.
《宗教史》是致力于宗教方面比较历史研究的杂志。在创刊以来的26年中,它成为发展方法论和理论研究的喉舌。《宗教史》是跨学科的,从史前到现代,它不但在特殊历史文化传统方面,而且在跨文化分界线方面都提供了进一步考察宗教现象的洞察力。包含内容丰富的书刊评论、书刊简介以及特殊问题的消息,提高了具有评论新出版物和理论的《宗教史》在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编者;约瑟夫·M·基特加瓦、弗兰克·E·雷诺兹、温迪·D·奥弗莱厄蒂、劳伦斯·E·劳利范。  相似文献   

6.
原始社会的研究,是民族学自从它在西方得以成立以来的传统研究课题,从而构成民族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只是以往的西方民族学,通常总是把原始社会视为“野蛮社会”或“史前社会”,一方面否认原始社会历史的发展(除进化主义学派之外),并把所谓“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相对立,使之彼此相互割裂开来;另一方面,则往往忽视对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文化沉积带湖北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正明论述:“中国的地形,从西到东,从高到低,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梯,长江上游与长江中游的交接地带,位于第二阶梯中段的东缘和第三阶梯中段西缘,这里是连山叠岭和险峡急流、地僻民贫、易守难攻,历史的节拍比外围地区舒缓。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南岭,是一条又宽又长的文化沉积带。“”许多古代文化的痕迹在东边的大平原和西边的大盆地上都已被历史的洪流冲刷得一干二净,可在这条文化沉积带里还保存着。”“在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一直到南岭这些深山老…  相似文献   

8.
人类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从铁矿的熔炼开始,并因文字的发明与它的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转入文明时代”。(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界标之一也是创造文字和使用文字。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创造其文字本身就表明该民族人民的觉醒和追求文明的进取精神。在历史上,有文字的民族和无文字的民族虽处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里,但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相差甚远,明显地表现出“事实上的不平等”。就语言文化方面而言,无文字民族一直处在该民族聚居区域的极有限的交际范围内,过着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家将艺术视为文化表现(representationofculture),将其作为理解、把握、研究文化的路径之一,由艺术表现探寻艺术与文化之间的相关性。人类学对艺术的研究,根据关注点和采用理论方法的转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萌芽,主要是从进化论的科学式研究到历史特殊论;兴起,采用功  相似文献   

10.
大元帝师八思巴在玉树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光荣的一员,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杰出的英雄人物为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增添了光辉,与汉族等其他五十多个兄弟民族一道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八思巴,就是藏族历史上继吐蕃王朝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巾等“藏王三杰”之后的又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八思巴,本名洛追坚赞,藏历第四饶迥阴木羊年(公元1235年)三月生于后藏昂仁的鲁孔地方,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任教主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的侄子,他自幼就跟随萨迦班智达学习藏族文化和佛教知识,以聪慧颖悟著名,被称为“八思巴”(意为圣者)。1239  相似文献   

11.
新书浏览     
《西藏历史文化辞典》 王尧、陈庆英主编 16开 700千字 436页 精装 定价:80.00元 西藏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6月第1版 责任编辑 冯良、徐忠良、陈巧丽 ISNB 7—213—01721—7/Z·52 《西藏历史文化辞典》系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书共收词目790条,历史图片144幅,附有西藏历史文化大事年表、吐蕃王朝赞普世系和历辈达赖、班禅世系表等16种。全书内容系统全面,资料详实,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反映藏学研究重要成果的学术性专业辞典。  相似文献   

12.
美国民族学家、女诗人。系美国历史学派开创人F·博厄斯的学生,也是他的学术继承人。1887年生于纽约,1948年卒于纽约。在学术思想上与博厄斯有所不同。她与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一起,结合心理学的研究,形成博厄斯学派中的一个支派,即“心理学派”或“民族心理学派”,又称“文化心  相似文献   

13.
卞全琴  张原 《民族学刊》2015,6(6):18-22, 99-100
在古典进化论的理论发展中,“昆虫社会”的研究是一个被广泛而深入讨论的议题。诸如达尔文、赫胥黎、巴霍芬、柏格森等著名学者均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展开了富有启发的研讨,并衍生出关于社会分工、道德伦理、母权社会和创造进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学理思考。对于我们理解当时人文学科的社会理论建构而言,厘清古典进化论中的“昆虫社会”研究极为必要和关键。  相似文献   

14.
湖北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正明论述“中国的地形,从西到东,从高到低,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梯,长江上游与长江中游的交接地带,位于第二阶梯中段的东缘和第三阶梯中段西缘,这里是连山叠岭和险峡急流、地僻民贫、易守难攻,历史的节拍比外围地区舒缓。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南岭,是一条又宽又长的文化沉积带。”“许多古代文化的痕迹在东边的大平原和西边的大盆地上都已被历史的洪流冲刷得一干二净,可在这条文化沉积带里还保存着。”“在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一直到南岭这些深山老林里,土著人比较多,土著才能把古代的文化现象长久地保存下来。”我国这块内陆文化沉积带确实是一块十分神奇的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15.
“福寿”反映人类社会一个共同的生活态度和个人的道德观念。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企盼。“福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代表了吉祥民俗文化的特色。因而在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而经久不衰。麻阳有着深厚的福寿文化积淀。县委、县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弘扬长寿文化、探索长寿奥秘、提高民族素质、造福子女后代、创建和谐社会的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作出了精心打造福寿文化品牌的战略决策。创办“福寿节”,举办“首届中国·麻阳福寿文化专家论坛”的活动,将福寿文化有机整合,极大丰富了福寿文化的内涵,给麻阳“请福续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相似文献   

16.
“世纪鼓风·击乐台北”,6月2日晚,来自台湾的台北打击乐团,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了首场演出。由北京巨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台北打击乐团共同主办的这台音乐会,还特别邀请了日本著名木琴演奏家吉冈孝悦领衔主演,使北京的观众在炎炎夏日,“沐浴”了一场激昂、高亢、正宗的打击乐洗礼。“世纪鼓风·击乐台北”由《鼓的序》、《酒家》、《无题》、《嬉游曲》、《越界》、《映像·魔法·无形》、《管风琴奇想》和《第二号·击乐四重奏》等乐章组成。这台音乐会曾于今年5月29日在台湾首演,反响热烈,是台湾打击乐艺术家们的新作。《鼓的序》…  相似文献   

17.
再论第巴·桑结嘉措何许人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7~ 1989年间 ,在达赖集团的策划下 ,一小撮分裂主义分子兴风作浪 ,数次在拉萨挑起骚乱事件 ,在国内外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与之不谋而合的是 ,学术界个别人对“分裂祖国的代表人物、反动贵族的头子”第巴·桑结嘉措 (也译第斯·桑杰嘉措 )树碑立传 ,歌功颂德 ,以这种现实指向性极强的“政治寓言”作为某种狭隘情绪的载体 ,并得到某些缺乏起码政治警觉的学者的附和。鉴此 ,笔者发表了一篇名为《第斯·桑杰嘉措何许人也》的评论 ,意在激浊扬清 ,还历史本来面目 ,剖析有关第巴·桑结嘉措研究中的民族主义不良倾向。出乎所料 ,拙文既出 ,…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构始于近代,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华民族的外在边界,一是其内部结构安排.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构的基础和开端,单元民族构成要素成为民族精英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构中援引的基本素材.同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也造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构的内在紧张:西方古典民族主义理论与中国多民族国家实际的错位、单元民族意识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冲突、进化论哲学与共同体建构援引资源历史性的矛盾.民族精英结合实际努力消解这一紧张关系,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是一个”, “中华民族”最终成为凝聚民心、共赴国难的时代旗帜.  相似文献   

19.
贫困文化理论是人们对贫困现象思考的一次转向,是从纯粹经济理论解释转向文化理论解释的一次转向,对文化扶贫的启示性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重视贫困文化的正功能,文化扶贫要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第二,重视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机制,加大力度促进子代贫困群体的文化脱贫.因此,文化扶贫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对策:第一,大力弘扬贫困文化中的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幸福的文化特质;第二,加强对贫困文化传承载体——子代贫困群体的文化扶贫.  相似文献   

20.
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时空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略地勾勒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时空变迁,即从开始只研究非洲族群、太平洋岛屿和澳大利亚土著、美洲印第安人等的所谓“原始”、“野蛮”、“无文字”、“无国家”的简单社会,到后来研究亚、非、拉的复杂传统文明社会,再到后来又进而研究欧美工业社会;从只研究现代的“过去时”,到研究现代的“现代时”。文章指出这一研究的时空变迁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作为社会能动主体的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者在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对包括自身学科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不断进行反思,进而加以革新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