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理工类院校纷纷设立了法学专业。与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法律氛围浓郁的政法类、综合类学校相比,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办学过程中都面临着生命力与竞争力的问题:如何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左平良 《云梦学刊》2008,29(1):119-121,160
地方理工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强、专业图书资料有限、人文氛围不浓、办学积淀不够、特色缺乏等问题.为此,办学者应充实法学专业师资与图书资料,以改善法学专业教育的基本条件;应整合资源,以优化法学专业教育环境;应打造办学特色,以提升法学专业教育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理工院校的法学专业面临着根基薄弱、发展空间小、未能走出传统发展老路的困境,为谋求生存与发展,理工院校法学专业应当在提升身办学实力的同时,走出特色的发展之路,培养真正的知行合一且能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4.
理工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界定理工院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法学专业的理工院校制定和执行新版教学计划的重要问题;在坚持大法学专业的前提下,应以”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为基本原则;创立具有参照价值的理工院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理工院校的优势和特点,培养出具有理工文化特色的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既可以使有限的高等教育投资发挥更大的效益,又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推动创新性国家建设过程中,知识产权人才是关键。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存在数量短缺、层次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我国传统知识产权教育仅局限于法学专业有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法学专业背景的知识产权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企业、组织需要的是具有理工背景,同时又精通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文章分析了理工科院校在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6.
地方本科院校对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定位为复合型应用型已经达成共识,但对于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法学人才,特别是课程设置问题争议很大,没有达成共识,而课程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我国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建军 《云梦学刊》2015,(2):112-115
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格法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重要课题。为此,必须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实践教学为突破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以学以致用为办学理念,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以能力为主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既是地方本科院校三大职能的基本要求和价值体现,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地方本科院校提升学生竞争力和就业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东莞理工学院以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目标,以智能制造技术与工程为主攻方向,因此,在制造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地区,文理交叉、商法交叉的复合型法律人才、知识产权人才需求旺盛。由此随着东莞理工学院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的明晰,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不断创新。本文分析了理工科高校法学专业的定位和东莞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法治人才的需求特征;总结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举办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和知识产权辅修专业的经验,明确适应学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法学专业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探索面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法学专业与工科专业交叉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9.
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和相关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地方工科院校存在办学特色不明显的问题,而毕业生存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不强的问题.对此,地方工科院校应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与素质较全面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由于办学特色不仅是地方工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其赢得社会地位的关键;不仅是其优势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其参与竞争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工科院校应注重办学特色的培育.具体而言,应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整体设计与局部突破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服务区域经济合作与社会发展等基本原则,办学投入依靠地方、学校服务面向地方,构建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找准自身办学定位,培育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正>我校法学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已办学12年有余,在此期间我们一直以求实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勇挑重担,持续不断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目前,法学专业已有毕业生1000余人,在校生300余人。一、培养目标定位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的解决法律实际问  相似文献   

12.
<正>我校法学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已办学12年有余,在此期间我们一直以求实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勇挑重担,持续不断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目前,法学专业已有毕业生1000余人,在校生300余人。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法学专业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面临着更为大的困境。新建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立足实际,解决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主要有:明确新建本科院校法学教育的定位;构建合理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建立与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关系;逐步充实师资力量,注重对现有教师之培养;加强与地方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成本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和提高办学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成本核算.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核算教育成本的必要性,探讨了进行这一核算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指出了降低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四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已于2012年9月颁布,为了便于新目录的实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辑出版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研究、解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领会其内涵,结合法学专业发展的实际,形成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设计科学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法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法学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作为一种连续出版物,是发表本院校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也是一个院校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及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志.其编辑工作系统尽管不大,但却担负着实现院校内外学术交流,直接或间接地为专业教育服务,进而为相关专业全面发展服务的重要职责.这无疑就使其成为高校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任何期刊一样,学报必须把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和编校质量作为自己的中心目标.尽管这首先要受到该院校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学术水平等的制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办学中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在办学中存在着招生难、就业难和管理难等问题 ,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学生、家长、及高职院校本身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着误区。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加大对高职院校的宣传力度 ,转变办学观念 ,加强政府扶持 ,开发高职院校的综合培训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院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过去,师专、教院一直没有自己的为基础教育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现代汉语》教材,曾长期借用本科院校的教材.师专、教院在高等院校的系统中,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有它特有的培养对象和办学规律,是高等师范院校系统中一  相似文献   

19.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直定位在专业培养模式上,但是,近几年来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法学专业的健康和良性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摆脱传统培养目标的束缚,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从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式和改革课程体系等方面入手,建立全新的理念和思路,以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法学专业学生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20.
师范性是高等师范院校办学的最主要的特征。所谓师范性,是指高师定向型的培养目标、明确的人才规格所决定的在管理与教育方面区别于其它高校的特殊性。高师院校为基础教育服务是其办学的根本方向,造就合格的中学教师是其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就要在高师院校的德育工作,特别是专业思想教育,以及教学方面的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切实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可是,由于历史的、社会的诸多因素的影响,至今仍有不少高师院校还存在着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不够自觉,对高师办学的师范性不够重视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的。我们必须明确:高师院校办学的师范性,它直接关系到高师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的社会效益。正视并认真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既有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又有实践操作需要探索。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高师院校如何突出师范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