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明晰创新能力培育的作用点。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河南高技术产业四大类行业2003—2008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高技术产业四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均为非有效。其中,医药制造业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效率低下且存在技术衰退问题,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存在技术衰退问题,医疗设备制造业技术效率低下。要解决河南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不足的问题,必须从提高技术效率与促进技术进步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6—2012年期间全国不同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投入和产出指标和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海南高技术产业效率和重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效率为DEA无效,且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医药制造业生产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相对于其他省市的高速增长,海南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处于小幅增长甚至下降的趋势。提升海南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的对策建议: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聚焦于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中研发投入产出的效率问题,在构建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对深圳市2011-2016年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曲折提升,TFP累积提升8.45%;行业变化趋势层面,除了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其余四个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创新效率均保持正增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与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是推动深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增长的主导性行业。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提升深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带动经济有效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2009-2019年省域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但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和行业差异。产业协同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由东部至西部递增;相对于高端服务业,传统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影响更大;五大行业((1))中,仅“医药”“电子”和“计算机”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行业差异明显。应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因地制宜采取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完善国家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不断提高,然而研发资金投入的快速增长并未带来研发成果的同步增长。为揭示缘由,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从创新投入与产出的转化效率出发,建立研发投入产出随机前沿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计量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变动趋势进行评价,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及细分行业的研发资本产出弹性以及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整体和细分层面上分析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高技术制造业分工的演化特征,并通过2003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对本地产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东部与中西部空间分工的差异化程度正在扩大;高技术制造业专业化程度随城市规模等级的扩大而下降,同时特大城市在高技术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不断上升,各细分行业的产业中心不再倾向于集中在超大型城市中;在高技术制造业整体上专业化程度与产业效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不同城市规模组别中,除超大型城市中专业化程度与高技术制造业的产业效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外,其他规模等级的城市均呈现出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1995-2009年15年间高技术产业中16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的超效率C2GS2模型,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三个方面核算了各行业的研发效率,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市场结构、产业规模、企业性质与政府干预四个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信业、电子计算机业的研发效率较高,且主要表现为纯技术效率较高;行业中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产业的综合技术效率,行业中企业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提高产业的规模效率,但不利于提高产业的纯技术效率,同时行业中国有企业数量越多也越不利于产业纯技术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两阶段DEA模型测度2011-2019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引入Malmquist指数并进行分解分析,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Tobit模型研究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较低,尤其是研发阶段效率很低,但总体呈逐年改善趋势;不同产权性质、区域和行业的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异质性,且研发阶段效率对技术创新整体效率影响较大,是制约技术创新整体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员工教育质量、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动性均对技术创新整体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发明专利、出口程度、存续年限、企业成长性和高技术产业对技术创新整体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来源于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构建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运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联度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贸易竞争力与技术创新各指标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0.
运用1999-2007年高技术产业三位码行业面板数据,本文在测算各行业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所有制结构、市场势力及出口导向程度等因素对该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R&D要素投入对该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具有基础性促进作用.外资产权比例上升有助于行业整体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但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甚至出现负向影响趋势,内外资企业R&D强度普遍差距较大是造成这种异质性溢出效应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现代制造业是建立在高技术产业优先发展的基础上的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及其价值实现必须以巨大的现代制造业的需求拉动为前提.理论研究和各国的经验表明,实施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同步并举的战略不仅可行,而且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应确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同步并举、互动发展的战略,并依据地方生产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同步建设的新思路,迅速搭建以提升企业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技术基础条件平台和制造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6—2011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制造业整体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进一步分行业来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有利于污染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但对清洁生产型行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因此,政府应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形式的环境规制政策,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SBM-NDEA和ML指数相结合的测度模型,评价我国汽车制造业节能减排效率改善的动态演化过程及收敛特征。研究表明:我国汽车制造业节能减排效率虽有所提升,但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节能减排效率改善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趋势和条件收敛发展趋势。条件收敛存在区域差异,Ⅰ类地区多依赖新技术研发和产业规模,Ⅱ类地区多依赖对外开放和技术创新,Ⅲ类地区多依赖技术转化和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DEA)方法中的C2R模型对湖南省高技术产业2001-2009年9年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虽然逐年改善,但总体水平较差,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湖南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R&D资本存量、政府的财政科技拨款、R&D活动人员等投入均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目前已形成共识。然而,在创新投入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技术创新成本效率不高。以五个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效率,分析了效率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五个行业综合效率排名中,家具制造业效率值最高且保持稳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医药制造业效率值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技术创新成本效率相对较低。而且,五个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创新人员和资金利用率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根据创新投入要素和产出成果的不同形式,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产出阶段和技术转化阶段。技术产出阶段的产出以知识技术类为主,包括专利与非专利技术,技术转化阶段的产出以经济效益类为主,包括工艺创新成果和产品创新成果。新的指标体系是在详细分析技术开发阶段和技术转化阶段的投入要素和产出形式的基础上构建的,分为两个部分,可以根据每个阶段投入产出指标分别用于测算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产出效率,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集聚相关研究的分析,利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等3个指标对2014年福建省九地市制造业20个行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发现福建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现象显著,但存在优势产业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不同行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且整体集聚水平较低,以及区域之间产业同构化严重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同时,进一步选取2005-2011年福建省20个制造业行业数据对制造业集聚水平影响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因素对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影响不同。基于此,提出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的相关建议:(1)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集聚,提高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水平;(2)加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集聚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3)引导区域特色产业集聚,提高主导产业集聚水平和集聚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构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与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1995~2003年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专利研发情况。同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研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创新驱动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但制造业产业链不同端口的创新驱动效率存在一定差异,影响制造业升级效应.将制造业划分为上下游产业端,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和提升路径进行比较研究.选取制造业产业链中62家上游企业和70家下游企业为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比较评价上下游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分别研究有效提升上下游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上下游制造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不同;较高的财务绩效和政府补贴对上游企业会起到重要作用,企业规模大也会对其产生影响;企业规模小、财务绩效高以及政府干预少会对下游企业产业有益作用.因此,建议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正确认识政府补贴的作用和方式,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视角,探究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多因素组态效应对高技术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影响路径及机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以201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集为样本进行了fsQCA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高技术制造业就业结构变化的前置因素存在组态效应,且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投入、工业机器人投入、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智能化水平、适龄劳动力占比、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均非单独的必要条件;(2)存在4条驱动高技术制造业劳动力占比增加的路径,包含产业转型-人才素质型、产业智能-人口红利型、机器替代-人才稀缺型、机器智能-人口红利型;(3)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制造业转型升级程度、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以及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是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劳动力占比增加的两类核心条件组合。为推动偏向型技术进步从单一视角向多维视角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也为地区管理部门投入人工智能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