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培养健康的社会心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广义的社会意识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以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和程度(广度和深度)之高低为次序,它可以相对地区分为有明显差别的两个基本层次,即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相对于以较严密、系统的理论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的高水平的社会意识形式来说,社会心理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的感性反映,是不具有理论形式的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它表现为感情、情绪、风俗习惯以及各种倾向、意愿、信念等。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心理是千姿百态的,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心理本质上是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相符合、与时代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健康的社会心理。它主要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12):15-20
唯物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哲学基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原理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基础和指导作用;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运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原理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价值取向;运用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原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文化作为竞争力,必然要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关系所决定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实践共识共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促进社会文化变迁,重建社会文化伦理和文化秩序,重建和拓展文化公共广阔空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变革一切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创设和开拓自我价值增值和交换实现的制度平台,塑造全面发展的自由的社会新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一近十几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型社会逐渐被现代型的社会所代替。社会进入了动荡期、振奋期、发展期,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中国宗教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  相似文献   

5.
认识论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认识精华,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认识论视阈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认识水平不断提升的产,物,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它是我们在新时期对社会意识、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把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任何社会从其构成来说,都包括物质的方面和精神的方面.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  相似文献   

7.
精神污染在理论战线上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大谈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异化。自一九七八年以来,见之于报刊的就有600余篇讨论文章,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宣传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异化的,他们把旧社会的各种残余和影响造成的不良现象,以及人们认识上出现的偏差,都笼统地归之为“社会主义异化”。这种观点集中地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各方面都存在异化,不仅有思想上的异化,而且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异化;第二、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劳动的异化,而且这种劳动异化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没有什么根本区别;第三、认为形成…  相似文献   

8.
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已经有过许多论述,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首先从经济条件入手,从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出发,考察了社会生活体制所带来的后果,并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一些问题。对于背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改革家”们的种种观点,作者一一予以驳斥。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得到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违背这个原则的错误倾向正在得到纠正。这是经济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之一。但是,在落实“按劳分配”原则的同时是否需要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问题,现在仍然存在许多分歧意见。有这样一种观点:“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就不必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了。”理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仍然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这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只能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而不应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在他们看来,既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撑和精神依托。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性性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冲突与整合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体系以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象理想这样的社会意识现象,应属于历史过程中最重要的主观因素.理想如同所有的社会意识一样,对于社会存在来说,是第二性的和派生的,是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形式.理想和历史认识的相互作用理想是社会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在于通过应有的事物与现存的事物的辩证法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趋势,因此它也是反映主体根本需求和利益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阶段的雇工,是指私营企业主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雇佣他人进行生产活动并无偿占有他人剩余劳动的一种经济关系。雇工现象产生于80年代初,近10年来,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雇工经营有了较迅速的发展,到1988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约25万家,雇工400万人。雇工现象一产生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有人担心,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雇工不与社会主义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现象相违吗?雇佣劳动关系并非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前就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了。雇佣劳动作为一种商品经济关系是多种社会所共有的,它同私有制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并存过,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变成了:“整个生产的通例和基本形式”。恩格斯指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如《流徙文化论》中所述,人类最初的的旅游和探险仅仅局限于功利目的,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前进,审美意识,将象古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成为人类探险和旅游中最有诱惑力的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审美意识与人类一切意识现象一样,“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类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也就是说,审美意识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正因为这样,人类才不断地以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建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但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还在不断地思索和探求,这在促使马克思主义更大的充实、发展和提高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蔡刚 《社科纵横》2011,26(6):19-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影响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和前进方向。只有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方面,凸出阶段性特征、特质、特重建设,就一定能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起全民族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永世长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体阐释视界在本质上是从主体向度对社会生活进行实践性阐释所形成的一种话语模式.它的提问方式主要表现为:在唯物史观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互动关系框架中,文学文化等社会意识作为关系过程的主动因素和主导因素是如何对作为客体基础的社会存在发生价值赋型与实践改造作用的.从其特定的历史身份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体阐释视界主要体现为某种批判性的话语模式.作为一种客观性的阐释视界,它主要以一种实践性的阐释机制来实现其对象化的存在,而人及其情感心理则构成了这种主体阐释视界对客体基础发生实践作用的现实中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以前没有唯物史观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没有唯物主义范畴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马克思主义开始的”,这在哲学界已成为定论了。但是实事求是地研究哲学史,尤其是中国哲学史,那就不难看出上述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个观点不仅否认了历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在历史观方面的对立和斗争,而且也否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历史已经达到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澄清上述观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现实意义。一什么是唯物史观呢?唯物史观就是“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由于社会存在就是社会的经济制度,而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经济制度就是  相似文献   

18.
当前,建设我们社会的实践赋予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识以迫切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思想概念,而且是作为一个由各阶级、集团及其联盟组成的统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走向一体化的基础.马克思关于社会意识在变革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中的积极作用、主观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创造性的能动作用不断加强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社会必然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人类走向人道化而前进.事实上,这一点早已被社会主义国家的党的领导机关意识到了.匈牙利共产党人明确规定:"更加迅速和有力地进一步改变觉悟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广泛地宣传社会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的解释,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命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探索中,在对德国为代表的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批判中,始终将意识形态问题的唯物主义究诘作为与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他们执守“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根本思想原则,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相互联系界说意识形态的反应机制和社会功能;从社会意识与社会主体互生成、互规定的关系界说意识形态的主体性机制和阶级属性;从社会意识的存在样式及其知、行关系界说意识形态的认识特征和实践性品格。由此,构建了解释意识形态现象的三大向度与九个视角,阐明了理解意识形态的思想原理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当前,理论界的同志们在深入学习马克思“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的科学论断,批判“四人帮”的“自然科学是上层建筑”的反动观点的斗争中,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自然科学是不是社会意识?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不但关系到能否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这样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特点,使理论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同志们讨论。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哲学范畴的理解 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为什么和怎样提出“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