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产业投资建设逐渐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化演进。PPP模式的运用是创新福建省水利产业发展机制的关键,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推广运行PPP项目融资模式;健全PPP法律规范,保障参与各方的合理权益;制定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发挥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PPP模式在我国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的运用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PPP模式可以整合社会多元主体力量,加大投入,提高西部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然而,目前我国西部农村基础设施PPP模式在运用中还存在私人产权界定不清,以及政府职能错位、缺位等突出问题.西部地方政府要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职能,明晰PPP项目的产权,完善扶持政策,为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PPP模式营造良好的运作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PPP模式在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然而频频出现PPP项目“叫好不叫座”的现象。PPP项目存在着周期长、风险大、参与方众多等特点,需从契约的不完全性、项目的多主体性以及合作伙伴的有限理性出发,引入PPP项目合伙模式。共同的目标、沟通与合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是PPP项目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特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沟通与合作、监督与协调、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是PPP项目合作伙伴关系模式顺利运行的关键。在PPP项目合伙模式的运行过程中,伙伴工作团队应恰当地运用四大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该模式运行的畅通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PPP 模式给农村互助养老制度带来新的发展路径。 以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基于强制性、规范 性和认知性三个方面进行中德 PPP 模式制度环境的对比,探索中国农村互助型 PPP 养老制度的建设策 略。 就德国而言,联邦政府在“多代屋”建设中实施了适宜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其社会资本与人民也积极 参与“多代屋”的建设,进而形成先进的互助养老制度。 农村互助型 PPP 养老制度的建设在中国仍处于 起步阶段,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和农村居民的互助养老意识也有待提高。 综合中德的对比分析,提出优化政策和法律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公私风险共担机制、普及数字化养 老生活等建议,促进中国农村互助型 PPP 养老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将PPP模式引入养老服务领域可以缓解我国政府养老资金短缺压力,解决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与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矛盾.但中国养老服务PPP项目发展时间短、成功经验不足,实践中存在地区发展和项目运行的双重差异性问题.影响养老服务PPP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具有多重性,因此促进我国养老服务PPP项目高质量发展也存在多元化的驱动路径.其中:地方政府对养老服务PPP项目的制度更新和分区施策以平衡地区间发展差距等举措直接影响养老PPP项目的发展,同时,完备的PPP项目法律制度、金融服务保障与融资支持、区域性个性化发展的激励制度、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的养老服务的专业能力等是优化养老PPP项目发展路径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公私合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农村水利建设需求大、耗资高,单靠政府资金无法有效解决问题。针对已建成、需扩建和需新建的农村水利,结合中国农村水利建设的自身特点,从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了农村水利建设引入公私合作PPP模式的必然性,提出了公私合作模式的3类具体形式(服务、运营和维护协议,购买——建设——运营,建设——拥有——运营),并从体制建设和政策保障2个方面阐述了促进农村水利建设公私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PPP项目融资模式是在BO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它克服了传统融资模式的缺陷,在政府角色、组织运作和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些创新促使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中得以迅速应用。同时现阶段该融资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组织过于庞杂、协调难度大,私人企业投机行为难以有效约束,政府职能定位和履行等。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克服不足以使PPP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近年来已成为各地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资金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但随着大量PPP项目落地,PPP发展逐渐暴露出较多问题.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PPP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研究和归纳,对PPP的概念界定、典型结构、主要运作方式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认为PPP模式并非简单的融资手段,而是我国体制机制的一次改革创新,当前PPP模式在实践中存在问题,只能通过制度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进行化解.  相似文献   

9.
PPP融资模式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部大开发 ,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 ,特别是吸引国内外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是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由之路。发展项目 PPP融资模式是动员社会力量与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 PPP融资是政府与私人在投资领域合作的一种实现形式 ,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政府扶持给私人投资者以补偿。政府对 PPP项目的扶持有多种方式 ,相应所承担的风险也有很大的不同 ,这方面在国际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我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领域推广 PPP融资模式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补充和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 ,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海绵城市建设和PPP模式发展的背景研究,探究了PPP模式在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借鉴先进经验,寻求政府与企业资金融合的新途径,提出了发展海绵城市建设PPP模式应用的对策及建议,为海绵城市建设科学选用PPP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业灌溉用水作为特殊商品具有普通商品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属性,水费的收取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农村,水费征收是补偿水利工程建设,维护、管理成本及水管单位良性发展的生产经营性行为,是确保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客观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在农业水费的征收中,还附带着很多政治的诉求与社会的功能。通过农业水费收取,国家政权在农村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能转移和稀释农村社会矛盾与纠纷,并能传递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水利建设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水利之所以成问题主要是因投入不足所致,因此中国水利问题首先是个投入机制问题;在水利资金供需矛盾不可能解决的前提下,新时期的水利建设要有轻重缓急,已是中国水利明显短板的农村水利,应是新时期的水利建设优先解决的问题;而解决农村水利问题,首先需要廓清的是农村水利产权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水文化产生于人类的水事活动,水利实践是水事活动的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水利作为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使中国当代水利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当代中国近60年水利事业的新面貌,不仅体现为水利工程的巨大成就,也体现在水利精神的开拓、创新。这既是对优秀水文化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中华水文化精神的发展和弘扬。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特殊性,构建了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市场化指数模型,并采用德尔菲法对市场化指数模型各指标值进行科学赋值,最后依据市场化指数值的大小,对八大类农业物质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主体进行定位,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产品仓储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大类建设项目;市场化程度一般的项目包括中小型农田水利、农村信息服务和农村道路等三大类建设项目;市场化程度低的项目包括农村电力和大江大河治理二大类建设项目。由此提出如下结论:企业、农户等私人部门应是市场化程度较高项目的投资主体;政府应该是市场化程度一般的项目的主要投资主体应,同时私人部门也可参与投资;对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项目,投资主体应是政府。  相似文献   

15.
河套地区水利开发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屯垦水利、雁行水利、地商水利、民工水利四种基本方式,表现出来的人文特征是:1、时兴时废,大起大落;2、改天换地,以人合天;3、发财致富,聚集人气;4、挖渠不止,精神永存。河套水利开发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创造农业文明的精神,河套水利文化是河套文化长廊中的一粒璀璨明珠。研究河套水利文化有利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为再振河套雄风实现工业化宏伟蓝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水利与新农村建设中央制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以饮水安全、灌溉排水、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和农村水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水利正是为这一总体目标服务的,其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主要  相似文献   

17.
公私合作制(PPP)模式在国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已得到普遍运用,虽将其运用于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还较少,但这种"多赢"模式已得到国内各合作方的认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发展,为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PPP项目顺利地实施、运营,各级政府应加快角色转换,完善法律法规,培养专业人才,培育专业机构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陈云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对于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恢复和增长的作用,强调兴修水利以防治水旱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他还提出要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陈云关于水利建设的思想,对于我们总结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水利建设和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水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北干旱区的众多独立小流域在明清时期已经发育出了较为完备的传统水利秩序,支持了其流域内的中小城镇及附属灌溉农业区的存在。本文以古浪县大靖河流域、景泰县大沙河流域和察布查尔县阿帕尔河流域为观察样本,叙述了其自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水利秩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西北干旱区小流域传统水利社会的形成原因、演变轨迹和运作特点。指出西北小流域在水利制度上的封闭性导致其成为现代水利事业的阻碍。新中国成立后,正是在打破这一封闭性对流域内人口的制约和束缚之后,西北干旱区的农田水利事业才有了大的发展,实现了现代水利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