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对《战国策》的一些内容,或是用当时的语言对其进行翻译,或是改易几字而大面积地采用,因此《史记》与《战国策》存在着大量的异文现象。本文对《战国策·秦策》和《史记》中的异文现象进行研究,主要分析异文在词义考释上的作用,即可以据异文以释生僻字、据异文以知同义词、据异文以明通假字、据异文以推异体字、据异文以识连绵词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异文以相互校勘和探索避讳文化。  相似文献   

2.
现行古汉语辞书多将古文献中表“率领”义的“以”字释为介词,但据古字形所示词义、与动词相同的用法和 分布、动词异文、训诂学家以动词相释及与动词同义连文的语言事实,则充分说明了它应归属动词而非介词。  相似文献   

3.
《明心宝鉴》是明代范立本辑录的一部以道德教育为主的儿童启蒙读物和成人劝善书。目前已有的整理本在考订引文来源、标点、校勘、译注等方面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广泛搜集、梳理相关文献材料,在探索来源、比勘异文、辨识字形、考释词义、疏解句意等方面就该书的文本整理提出若干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4.
南朝正史之首的《宋书》流传至今,产生了不少异文。要尽量还原《宋书》的原始语言状态,除了关注其不同版本的异文,还要重视他书中有关的异文。而《南史》正是校勘《宋书》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利用异文词义辨析的方法,探索两部历史文献在汉语史上的联系,有助于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清代县级地方政权档案,但内容多为手写,俗语词数量繁多,不利于档案的阅读、整理与研究。其中“焚献”“左半头”“崘”“原恳”“跴明”五则俗语词意思让人费解,容易误判。根据具体语境,结合文献及方言,认为“焚献”即“经管香火”,“左半头”即“左边”,“崘”即“路坎”,“原恳”即“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的一方”,“跴明”即“勘测清楚”。考释俗语词词义,可以消除《清代南部县衙档案》阅读障碍,补充辞书未收词条或义项。  相似文献   

6.
《史记》《汉书》异文中较多反映的是字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分为音关系、义关系及形关系三类。其中音关系中大多数的情况是假借或异体字对应;义关系类的情况中既有同义对应,也有少数反义的对应情况;形关系则大多为因字形相似而误的异文对应。  相似文献   

7.
以《黄帝内经》四大传本之《素问》与《太素》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存在的异文现象,从字音、字形、通假等方面予以辨析,结合文意,疏通医理,以确定词义,求得最贴近于《内经》本意之解,以更好地理解医理。同时为汉语史研究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佐证。  相似文献   

8.
历来学者对“九合诸侯”中“九”的词义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有“实数”说、“虚数”说、“聚合”说、“第九次”说,亦有认为表“虚数”和“聚合”兼可等。文章利用古文字形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九”在古代有“聚合”义,并通过对“九合诸侯”的“异文”等材料的辨析,认为其中的“九”是“聚合”义。  相似文献   

9.
简帛文献中的异文别字除异体字外,学术界一般通称“通假字”或“古音通假”。这些“通假字”里有一些异文别字是同源词(字)。这些异文别字是因同源而相通。同源词可以是同义词,但更多的是近义词。这样的异文别字相通(同源相通)才有分别词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闿运《尔雅集解》为重要的雅学典籍,采录汉至清代相关注释,要言不烦,并多己见,可与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相参照。《尔雅集解》之体例为:卷首撰写引言,说明各篇要旨;正文下标示异文;立论之前,罗列旧注。其注解方法主要有四:追寻字义、分析词义、校勘异文、辨析假借。其显著优点有二:厘清异文,校订典籍;见识卓著,善用文献。然因王氏未见新出之甲金文献,训释字词,难免有所偏误。  相似文献   

11.
"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词、新义、词义扩大和双音复合虚词的大量产生四个方面论述了"二程语录"中的俗语词在近代汉语汇史研究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美国俚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世界,尤其是美国,俚语受到很多人的偏爱。本文从俚语的产生年代、形成原因、发展特点、词汇存在形式以及与行话、标准语等其他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诸多方面介绍了这种语言形式,展现了俚语新奇生动、言简意赅、富有情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彭永和 《肇庆学院学报》2010,31(3):31-34,46
互联网但语词汇可否缟入英语教材,目前尚无明确规定。但是有些教材已率先将其纳入教材搬进课堂。互联网但语词汇目前仍属不规范语言.不宜作为教学内容鳊入教材用于课堂教学。网络时代大学英语教材应发挥良好的语言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清俗语辞书的范围可以认定为明清时期(兼及民国)编纂的记录并诠释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汉语方言俗语或俗语词的辞书;明清俗语辞书收录的"俗语"可以分为"熟语"和"俗语词"两类,俗语词即比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方言俗语中俚俗性质较重的口语词;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具有口语性与俚俗性、同时代性、丰富性的特点;对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进行研究可以拓宽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领域,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和有益的前期研究成果,对今日权威语文辞书的编纂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Language, as a special form of culture, will develop itself by absorbing the valuable elements from other cultures and languages. This essay will mainly concentrate on some English slang words, colloquial usages concerning Chinese culture.  相似文献   

16.
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使用了大量的俗语词。这些俗语词或选自不同时代的作品,或源于不同地域的作者,因而作品也就包含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语言成分,其来源与成分相当复杂。过去有学者往往一概将其视作吴语,这是不正确的。此文考释了作品中的十个俗语词,供汉语词汇史研究者和拟话本小说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俚语新论     
"俚语"这一名称产生得较早,历代辞书也有对俚俗词语或说法的收录,现代的某些辞书也对俚语做了解释,但具体什么是俚语,它的性质特点是什么,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说法。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是俚语,它与俗语、谚语的区别,俚语的性质和范围。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个人电脑在俄罗斯市场的出现、普及和深入,伴随着程序设计者的职业用语开始形成计算机行家和游戏爱好者独特的计算机俚语,使俄语口语获得了新的生机,俄罗斯语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对包括俚语在内的口语研究,出版了一批俚语研究论著。本文初步探讨研究了俄语计算机俚语的来源、构成特点、修辞特点,希望此文能引起更多的语言学家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汉字词汇在日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字词汇使日语和汉语的关系格外密切。日语的汉字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在字形和意义上的关联,从词汇学研究角度可以梳理出以下几类:字形不同意义相同的词、字形相同意义相同的词、字形相同意义不同的词。  相似文献   

20.
汉语涉“树木”词汇较为丰富,其中仅涉“树根”义名词就不少。这些词语主要由单音词和双音词构成,其中双音词占绝大部分。由于受到语言表达精确性和经济性等作用,古代涉“树根”义名词一直处于一个发展与更替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之中。经过发展与淘汰,到现代汉语中,“树根”已取代其他词语成为普通话中表“树根”义的最主要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