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尼采把虚无主义的病根归结为形而上学,并试图通过基于强力意志的"重估一切价值"和"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来克服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海德格尔认为,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他不仅是一位规定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家,而且建构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即极端的主体性形而上学,所以,在尼采那里,虚无主义和形而上学不但没有被克服,反而得以完成。当然,关于尼采是否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上帝之死作为一种哲学事件,并非尼采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传统形而上学延伸的必然后果。海德格尔将尼采对该事件的描述与刻画置于价值论领域,并进一步将其延伸到存在论领域,两者的解读也有契合与分殊之处。尼采和海德格尔均以上帝意指超感性世界,并将其与形而上学缠结在一起,因而上帝之死的根源在于形而上学本身。尼采认为,上帝之死是因其面对丑恶之无能、救赎之无望而远离在场;在海德格尔看来,上帝之死是主体世俗性对上帝神圣性的僭越。  相似文献   

3.
从尼采的谱系学角度分析海德格尔解读尼采永恒复返学说存在的局限性,具体分析尼采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复杂关系。分析认为,海德格尔批判尼采缺少了德国乡土的向度,实际上这个向度相对化了;海德格尔看重形而上学问题,并依此批判尼采的缺失,而尼采哲学的根本问题不在此;尼采对于理解欧洲虚无主义问题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理解都立足于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之上,这是二者的共同点,它首先把人们对虚无主义的流俗之见排除在外。但是,按照海德格的理解,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只是一种倒转而不是对柏拉图主义的一种克服。而任何对形而上学的倒转最后又稳稳当当地落到形而上学之中。之所以如此,就因为尼采对虚无主义的思考仍然是一种"价值之思",而任何"价值之思"都是以某种主体性形而上学为前提。由此出发,海氏给出了自己克服形而上学的"道路":"存在之思"。海德格尔以"存在之思"统摄尼采的"价值之思",这构成二者对虚无主义理解上的基本差异。海德格尔在存在之思的道路上作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其结果如何?作者给出了一个不同于国内研究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唯一的存在--尼采的非形而上学存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的存在论既不像德里达所言是非形而上学的思想碎片,也不像海德格尔所言是形而上学的存在论,而是具有内在关联的独特的生命存在论。它包括五个命题:1 生命是唯一的存在,2 生命是肉体,3 生命是权力意志,4 生命是力的差异运动,5 生命是一切事物的永恒回复。尼采的生命存在论提出了与德里达和海德格尔有关尼采研究之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尼采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尼采哲学是“非体系的”或“反体系的”,因而拒绝对其进行体系化的解读。然而,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之间呈现出紧密的关联,有必要找出尼采思想尤其是其“重估一切价值”的内在统一性。从世界和万物的“实然”即权力意志出发可以总结出尼采的存在论。同时,由权力意志还可以引申出视角论,因为所有权力量子在相互斗争中都试图统治彼此并将自己的视角强加给他者。视角论否定绝对者和世界全景,这必然会导致虚无主义。从永恒轮回学说和超人理念入手,尼采试图在价值论上克服虚无主义,以此重估一切价值,批判传统哲学和基督教道德,强调差异、等级秩序和主人道德。  相似文献   

7.
虚无主义是尼采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学术界大多从消极的、单-的角度理解这一概念,实际上,虚无主义被尼采赋予了众多的复杂内涵:它既指旧价值本身的无价值,又指价值消解后意义的真空;它可指思想武器,又是思想目标.虚无主义是尼采观察世界的最深刻的心理背景.尼采以虚无主义作为批判武器,对欧洲传统价值 ——基督教、道德及其科学理性文明进行批判,对自己的核心观念——权力意志也进行批判.尼采哲学思想发轫于虚无主义,超越了虚无主义而最终不能摆脱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对尼采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欧洲虚无主义的问题是从发现“上帝死了”产生的。尼采主张通过一种“完全的虚无主义”来克服欧洲虚无主义。文章剖析了尼采的“权力意志”、“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的学说和超人学说,认为这些思想开启了肯定“生成”和“生命”的价值视界,它对“生命之爱”的价值设定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面反叛,是告别或克服“欧洲虚无主义”的卓越尝试,对今天克服虚无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尼采在价值的意义上系统地探讨了现代性所暗含的虚无主义困境,从而使得虚无主义成为一个必须给予克服的当务之急。但是,对虚无主义的克服,从尼采到海德格尔,由于始终囿于价值论的视域,因而并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其实,在尼采之前,马克思就已经意识到了,伴随着"神圣形象"解体的是虚无主义的来临,但马克思并没有把对虚无主义的克服寄托于如何在哲学的意义上重建新价值,而是很快实现了视域的转换,转向了对现实历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这就是后来《资本论》的诞生。《资本论》不仅发现了虚无主义产生的现实根源——资本,而且也通过确证资本的虚无本质,为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现实的道路。?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欧洲虚无主义的问题是从发现“上帝死了”产生的。尼采主张通过一种“完全的虚无主义”来克服欧洲虚无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的学说和超人学说 ,开启了肯定“生成”和“生命”的价值视界 ,它对“生命之爱”的价值设定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面反叛 ,是告别或克服“欧洲虚无主义”的卓越尝试 ,对今天克服虚无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尼采把由“上帝之死”带给人的精神处境称为虚无主义。在尼采看来,虚无主义即价值的沦落,并试图以审美排斥虚无。海德格尔则认为,审美无助于摆脱虚无,相反,虚无将解构审美。只有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从存在那里接受尺度,人才能踏上“还乡”之路。  相似文献   

12.
尼采对西方文化进行尖锐批判 ,进行价值总结 ,由此重新肯定人类生活及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克服世界和人的虚无主义。本文认为 ,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世界本体的重构 ,探讨审美人生的表现及其审美人生的意义发生 ,并由此来透视艺术的形而上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研究不能忽略技术与虚无主义的关系问题。技术与虚无主义之内在关系构成了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生存论审思。结合海德格尔的思路,两者之关系可表述为:"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虚无主义"。它内含3个逻辑层次:(1)虚无主义是现代性的内在危险,虚无主义与危险等义;(2)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危险;(3)危险之救渡与虚无主义之克服的希望就在于"技术的转向"。海德格尔通过技术与虚无主义关系洞察到了现代性的内在危险及救赎希望。这一生存论审思独辟蹊径,敏锐而深刻,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更甚者,它内在蕴含着"危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属于世界观理论的谱系,它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终结了传统的形而上学。把作为超感性世界的意识形态归结为感性世界只是马克思克服形而上学的第一步。回应海德格尔对马克思陷入虚无主义的批评,就要回答马克思和"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结构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不只是把超感性世界颠倒、归结为感性世界,而且是诉诸具体的作为感性活动的物质生产的二重性来克服虚无主义问题。感性活动作为感性世界和超感性世界的中介,起着"上通下达"的作用,表征着人的生存方式的二重性和矛盾性。因此,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正是通过具体的感性活动在感性世界和超感性世界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才避免了形而上学与虚无主义的厄运。  相似文献   

15.
虚无主义是当今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由于其直接关涉到人的生存根基,哲学必须对此作出回应。根据尼采的说法,虚无主义即是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克服虚无主义意味着要重塑价值观,这就要求对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刻挖掘。虚无主义的形成与形而上学有着重大关联,形而上学以知性的思维方式寻求终极根据,进而确立终极价值,结果是对此岸和彼岸的双重否定,其逻辑后果即是虚无主义。辩证思维作为知性思维的扬弃,不仅具有认识论、方法论的意义,同样具有价值论的意义,它可以为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