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清末民国时期,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初具规模,旅游专业机构出现,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力度加大,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加大。苏州作为自然及人文资源皆丰富的古城,旅游业更显繁荣。旅游影响了苏州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规划,促进了苏州市政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使得苏州传统手工业部分地得以维持,并开阔了苏州居民的视野、促进了苏州"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吴郡陆氏自东汉以后 ,历六朝之世 ,数百年间始终居于江东土著世族社会之显赫地位 ,这与其家族文化有关。陆氏之家风尚忠义、追求事功 ,在文化上以儒学为根本 ,兼容并包 ,尤重文学、才艺 ,从而使其代有才人、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3.
宋代家族普遍重视亲族友爱、重视科举、重视文学培养、重视图书积累、嗜学、博学等,打破了六朝世族对文化的垄断,形成了新的时代特点。晁氏家族在这些方面获得的综合成就,既在宋代文化家族中具有典型意义,又体现了晁氏家族自身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世族是中古时期据有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以家风、家学为主要内容的世族文化 ,是当时各大家族延续其家世、维持其门第、提高其门望的关键性因素。世族之家风 ,即其家族之精神传统 ,其表象虽然纷繁 ,但其核心则是儒家礼法规范 ,讲求孝义 ;至于世族之家学 ,其最重儒家礼学 ,并且包容文史、杂艺等 ,以增强世族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5.
晋代实行“九品中正制”,“品”与“品”之间的等级极为森严。居于上等品级的门阀世族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享有着合法的世袭特权,与此相对应的社会阶层被称为“庶族”、“寒门”和“贱族”,他们普遍遭受着政治上的压迫和世俗观念上的歧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就是这种等级制社会的真实写照。陶渊明的曾祖陶侃给其家族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但从他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族迅速衰微的历史看,他并未跻身于真正的门阀世族之列。显赫的家族史和所处低贱的社会地位,形成了陶渊明深刻的自卑心理。《命子》一诗中自编的家谱,便是他对家世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六朝最具代表性的世族琅邪王氏婚姻状态的研究 ,探讨了几个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世族婚姻的内部特征是累世与一些固定的家族通婚 ,致使异辈婚、中表婚盛行 ,所以婚姻之家的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 ,并且对遗传和寿命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六朝最具代表性的世族琅邪王氏婚姻状态的研究,探讨了几个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世族婚姻的内部特征是累世与一些固定的家族通婚,致使异辈婚、中表婚盛行,所以婚姻之家的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并且对遗传和寿命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三国虞翻以后,会稽余姚虞氏家族人才辈出,代有士人、官吏留名青史,绵延了四百多年。可以说是魏晋至隋唐时期江南边家大旗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梳理了虞氏家族的发展经历,探讨了其延绵不衰的原因,了解当时政治、文化制度与世族制度的关系,以期进一步理解历史上南方文化进步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邓禹家族是东汉世族中"可以为后世法"的文化典范。他们注重德行与文学教育,培养了矜重内敛、好尚学问而不弃武略的家风。邓禹家族文学主要是政治家的文学,以严密的理性分析见长,彰显了邓氏政治家经纬天下的胸怀与韬略,对汉魏政治、经学、文史之学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10.
孟繁冶 《南都学坛》2005,25(6):34-37
自西汉历经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阳翟(今河南禹州市)褚氏家族800年绵延不绝,长盛不衰,人才辈出且始终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与同时代其他门阀世族相比,褚氏既有与之相同的时代风貌,又有家族自身的个性特点。探讨这个家族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全面了解认识门阀世族,准确把握历史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阎立本孙阎仲连、萧瑀孙萧守规墓志在洛阳出土,为唐代萧氏家族研究提供了新史料。阎仲连妻萧氏为唐初大臣萧瑀之曾孙女。萧氏父亲萧守道任通事舍人、襄州长史等职。萧守规妻为河东柳则之孙女。作为南朝的最显赫的世族,萧氏一支入唐后,其后代中多有与皇室及其他世家大族联姻者,萧锐尚襄城公主,萧衡尚新昌公主,萧升尚郜国公主。这种联姻对兰陵萧氏等家族兴旺具有重要影响。考察萧氏及其他江南文化世家姻亲情况,对唐代文化家族研究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寇赞家族在北朝时期延续7代、迁徙2次,能够代表北朝时期北方地方豪族、侨居世族的发展状况。其家族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因,一是子弟延续,家风传习;二是联姻世族,维持地方家族势力,攀附权贵,冀图获取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十七年"家族小说文本的详细解读,梳理出了这一特别的社会现象在小说中的表现:传统的家族观念正在被新鲜的集体主义理想所淡化,家族主题小说主人公之间血缘关系的作用被大大降低,家族文化的维系力被减弱。  相似文献   

14.
"海西"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目前学界对其研究的关注点也大都放在经济政策层面,而对语言文化层面的整合研究则重视度不够。面向境外和多元文化视域的"海西"研究,应该由外而内,从国际视野切入,并结合软实力有关话题作多元化尝试,让研究更具战略意义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为晚清经学大师,是定海黄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成就使舟山人走进了中国近代学术史。本文从家族文化研究视角,探讨黄氏家学、家风的流风余韵与"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治学风范及其影响,以期更好地继承黄氏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定海黄氏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世族门阀问题,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琅邪王氏又是世族中最具代表性的家族。深入解剖这个家族,会有助于本课题研究之深入。一、琅邪王氏的兴起及其世族高门地位的确立关于琅邪王氏的远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溯至周代,但可信者只能从前汉昭、宣时的王吉算起。《汉书·王吉传》称:“王吉字子阳,琅邪皋虞人也。少好学,明经,以郡吏举  相似文献   

17.
家族企业先天的、本能的包含着"企业"与"家族"二元子系统,即家族企业既是一个以经济利润为目的实体,又是一个始终应遵循家庭伦理准则的实体,决定了家族企业的家族信任与企业信任、家族忠诚与企业忠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矛盾。我们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化解矛盾,提升合作,培育家族企业忠诚度、信任感及家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以易顺鼎、程颂万为代表的湘社作家群,集中体现了乡邦世族在晚清诗学传承中的作用。世传家学是诗学传承的重要途径,并造就家族文学的思想底色;对本家族文学造诣的自豪感维系了传习文学技巧的热情,以及统一文风在家族代际禅替间的稳定;家庭独特的文化氛围,还会浸染进作家的创作个性。家族在文化圈子内和地方上的影响力,能帮助作家获取文化资源,掌握传播领域话语权,并促成第一读者给出正面的权威批评。女性文学的传承附庸于家族文学。  相似文献   

19.
以易顺鼎、程颂万为代表的湘社作家群,集中体现了乡邦世族在晚清诗学传承中的作用。世传家学是诗学传承的重要途径,并造就家族文学的思想底色;对本家族文学造诣的自豪感维系了传习文学技巧的热情,以及统一文风在家族代际禅替间的稳定;家庭独特的文化氛围,还会浸染进作家的创作个性。家族在文化圈子内和地方上的影响力,能帮助作家获取文化资源,掌握传播领域话语权,并促成第一读者给出正面的权威批评。女性文学的传承附庸于家族文学。  相似文献   

20.
明清之际的镇江鲍家是宁镇地区较为典型的文化世家。鲍家先后走出了著名诗人鲍皋、鲍文逵等人,延及民国时代又有鲍心增、鲍鼎等诗人,更以别具特色的闺阁诗人鲍家三姐妹在诗学世家之中独领风骚。鲍氏文化世家的兴盛与历史文化的积淀及不断累积的家族文化元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关鲍氏文化世家的研究,对于探讨半隐居状态下世族文化自身的传承特点,以及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如何在世家教化中自然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