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腾格里崇拜、圣山崇拜与力崇拜这几方面人手,从文化层面民俗学角度对鄂尔浑突厥汗国以《阙特勤碑》为代表的几个重要碑铭作了初步文化分析与探究,以期追寻突厥语族民族古代文化、思维观念、认识观念与礼仪习俗的某些特质以及若干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2.
《古突厥碑铭研究》芮传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314页大32开23.5万字20.00元ISBN7-5325-2469-8本书研究了五种古代突厥碑铭—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翁金碑和阙利啜碑。全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十章,考证了碑铭中涉及的地名、事件、坐骑名号、族名、官号与称衔等,第二部分作者用近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译注了五种碑铭。作者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五种碑铭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了汉文史料,并与古突厥碑铭记述相互参照,在研究过程中利用了自然地理、语音、语源学知识,对以往的…  相似文献   

3.
回鹘文献所见蒙古“合罕”称号之使用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罕,是蒙元时代蒙古大汗的称号,在元代蒙古文献中,该词多有出现,有时依中世纪蒙古语习惯写作qa·an qan,有时又写作qa·an,汉语一般都直译作合罕、哈罕、恒罕或匣罕等,也有的又依汉人习惯加上了“皇帝”二字。究其来源,当借自突厥系民族之qaγan。如所周知,qaγan一词最早被用于称呼鲜卑部落的酋长,汉语译作“可寒”。后来,柔然、突厥、回纥、契丹沿用之,尊其国主为“可汗”。窝阔台于1229年登极后,始称合罕,故元代文献中的合罕一词习惯上常用来指代他。这里略举数通白话碑为例:  相似文献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录》中,带有“喀拉”一词的地名约有四百一十条之多。“喀拉”这个词不仅见于现今的地名,也常见于史籍,如《阙特勤碑》中的“喀拉湖”,《暾欲谷碑》中的“喀拉库木”,以及九世纪末期歪十一世纪初期,我国西域著名的地方政权之一的“喀拉汗王朝”等。“喀拉”在汉文史籍中,常常写为“哈喇”、“喀喇”、“哈拉”等。“喀拉”这个词自古至今沿用不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喀拉”系阿尔泰语系的同源词,突厥语为“kara”,蒙古语为“hara”,本义为“黑的”。新疆  相似文献   

5.
<正> 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和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现的古突厥文《厥特勤碑》上的记载,藏族与蒙古高原的联系,可追溯到吐蕃王朝初期。但是藏蒙两个民族之间比较经常的文化联系,也许得从蒙古汗国征伐西夏时算起。1227年,蒙古军征服西夏。二  相似文献   

6.
马立军 《西域研究》2023,(4):87-98+168
新见《哥舒道元墓志》记载的哥舒鲁、哥舒匐、哥舒沮三代名讳、官爵,尤其是有关哥舒道元解褐时间、平叛讨逆功绩、任职河西节度副使兼掌赤水军等仕履,以及与于阗王族尉迟氏联姻、卒葬长安的史实,补正了传世文献的阙误。此外,通过解析哥舒道元寿年与哥舒匐等人名讳、官爵等隐藏的信息,并联系《阙特勤碑》的有关记载,不仅可以明确哥舒氏乃是西突厥哥舒部首领的身份,未担任哥舒都督的原因,而且可以推知哥舒氏入唐内附的时间大约在高宗即位至显庆二年间(650~657)。  相似文献   

7.
一、争论的由来与症结Chigil/igil 为突厥——重要部落,多见于突厥、波斯、阿拉伯文记载。突厥文回纥毗伽可汗碑(1)已有igil 之名,10世纪末波斯文佚名《世界境域志》(2)与11世纪阿拉伯文马合穆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词典》(3)皆列为专章或专条,还在他处不止一次提到,伊斯兰文献中也屡出现。Chigil 不仅记载多分布范围也很广,乌古斯人甚至把居住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现行《辞海》对"继室"一词的解释是不周严的。作者引用《左传》、《史记》以及《公羊传》、《谷梁传》等文献中的众多资料,对"继室"一词的内涵作了重新的界定。作者认为,由于"继室"一词的意义涉及到作为继室的女子的地位、继室儿子的继承权、古代继承法等问题,所以,正确理解它的含义,对研究古代政治制度中某些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暾欲谷碑     
用古代突厥如尼文字写成的碑铭,是人们研究古代突厥和回鹘社会历史的重要材料。公元1897年,被俄国探险队在距乌兰巴托60里的巴颜楚克图地区独乐河右岸所发现的暾欲谷碑,便是其中的主要碑铭之一。  相似文献   

10.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她在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过程中,做出了富有成果的积极贡献,也创造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学遗产。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柯尔克孜族至迟在公元七、八世纪就开始使用鄂尔浑——如尼文,即古突厥文。此后,便出现了柯尔克孜族的书面文学。叶尼塞河流城发现的《雅格拉卡尔汗碑》就是证明。碑上铭刻着九世纪的柯尔克孜可汗雅格拉卡尔汗(殁于公元847年)的谱系和战功。此外,中亚塔拉斯河地区发现的《喀拉曲勒碑》,也用古代柯尔克孜语文记叙了喀拉曲勒和他的三十个勇士的故事。这  相似文献   

11.
明显陵是"大礼议"的产物,《加上皇考尊谥记》是对"大礼议"经过的追述和对尊谥含义的阐释,系嘉靖皇帝亲笔撰写,并刻成碑立于祾恩殿内。祾恩殿内立碑,在明皇陵系列中仅此一例。因历史的原因,此碑只剩一堆无字残石,恢复此碑意义重大。古今不少文献都收录了此文,但均存在讹误。这对正确传播古代文化和恢复此碑都极为不利,应对其错误之处加以指出和纠正,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南齐书》中部分拓跋鲜卑语名词的复原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齐书·魏虏传》中选择了汉字音写的语音、释义相对准确的十五个拓跋鲜卑词语 ,利用汉字古音重新进行复原考释。意为“贤、聪慧”的直真 -屠耆 -特勤 ,意为“文书吏”的比德真 -比车耆 -比彻赤 -笔帖赤 ,意为“恩赐、赐予”的九豆和 -骨都侯 ,都是同一个词的不同时代音写。这三个词是匈奴和拓跋鲜卑共有的官号。作为官号屠耆或直真由突厥语族承袭之。比车耆或比德真由蒙古语族和满通语族承袭之。意为“刽子手”的“契害真”和意为“使臣”的“咸真”二词是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共有的名词。意为“通事、翻译官”的乞万真、意为“断事官”的折溃真为蒙古语族特有的官号。其余的都是地道的蒙古语词。拓跋鲜卑无疑操的是蒙古语族语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汉民族及北方诸民族原始萨满教中崇拜"天"的习俗出发,将古代蒙古高原发现的突厥碑铭语言,吐鲁番、敦煌等地出土的回鹘文献语言、中亚现代突厥语族语言、蒙古语族语言中T(a)ngri(天)的不同音变形式进行比较,证明了T(a)ngri一词借自汉语的"天".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古代突厥鲁尼文碑铭》的一些问题刘戈一《古代突厥鲁尼文碑铭》(以下简称《碑铭》是前苏联东方学研究领域中60年代的名作之一,在国际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作者是前苏联(今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分所研究员C.F.克里亚什托尔...  相似文献   

15.
对虞集《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碑文中谈及“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的“辖境”方位的记载 ,钱伯泉先生认为“颇多错乱” ,田卫疆先生则认为是古代操突厥语族各族对于方向的常规表达形式。我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北方民族也即阿尔泰语系诸族空间方位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有一个历程 ,北方民族这一空间方位观念这一发展历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奈达对文化的分类为依据,从目的论角度出发,通过对《李清照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两译本在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上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翻译策略。许渊冲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美读者,主要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王红公则是为了使译本通顺流畅,便于英美读者接受,多用归化。文章旨在探究目的论对于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中文化负载词的指导作用:由于译作目的不同,两译本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隋末,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派刘文静借兵于突厥。有关援唐兵马数,史书有两种记载。《旧唐书·高祖纪》:“(大业十三年八月)突厥始毕可汗遣康稍利率兵五百人、马二千匹与刘文静会于麾下。”同书《刘文静传》(《突厥传》略同):“(刘文静使突厥)始毕大喜,即遣将康鞘利领骑二千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新唐书》中《刘文静传》与《突厥传》的记载也是矛盾的;其余《通典》、《续通典》、《文献通考》等书的记载,也互相矛盾;而都不出上述的两说。到底哪是事实呢?《资治通鉴》将借兵前后情况记载得比较清楚。义宁元年(即大业十三年)六月,李渊命刘文静请兵突厥时就告诫说:“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电。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  相似文献   

18.
许慎《说文解字·叙》云 :“其于所不知 ,盖阙如也。”对于“盖阙如”有两种理解 :( 1)“盖”是表推测的情态副词 ,“阙”和词尾“如”组成附加式合成词“阙如”。 ( 2 )“盖阙”是联绵词 ,与“如”组成“盖阙如”。段玉裁持后一种观点 ,他作注说 :此用《论语·子路篇》语。“盖”“阙”叠韵字。……“盖”旧音如“割” ,《汉书·儒林传》曰 :“疑者丘盖不言。”……“丘盖”荀卿书作“区盖”。“丘”“区”“阙”三字双声。段氏指出《说文》是用《论语·子路》的典故 ,并提示我们“(盖 )阙如”这个词还牵涉到《荀子》和《汉书》用例。我们…  相似文献   

19.
芮东莉 《云梦学刊》2006,27(6):56-57
《楚辞·远游》"耿耿"一词的释义表明,考查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使用情况有助于对古代文献中的词义做出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王德忠 《兰州学刊》2010,(1):221-224
林斡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专家,著作丰厚,对匈奴、突厥和东胡三大族系有深入研究,堪称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领域之执牛耳者。近期,林斡先生的新著《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出版,以高屋建瓴的学术视野和雄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对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于认识中国古代民族史诸问题,把握我国的现实民族关系大局都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文章对该书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