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刘春会  周文慧  黄伟祥  罗丰 《管理科学》2021,24(11):116-126
按需服务平台中服务代理人具有自主选择权,容易出现挑单现象.合理的激励机制设计能规范接单行为.首先分析服务代理人的均衡策略,发现不同类型订单的期望收益不同会导致挑单行为的出现.为了抑制挑单行为,提出了两类机制设计:一是惩罚机制,即设计平台推送优质订单的概率与服务代理人接受劣质订单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以降低挑单行为下服务代理人的单位时间期望收益;二是补贴机制,设计对劣质订单进行合理范围内的收益补贴,以提高不挑单时服务代理人的单位时间期望收益.结论显示两种机制都可以达到有效抑制挑单行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农户信用评级基础上,研究基于银行贷款风险损失比的农户信用贷款决策模型以及银行相应的信用贷款利率机制.通过以农户个体合理性和银行最大可接受的贷款风险损失比作为约束条件,分别在农户项目成功概率对银行期望收益的影响以及农户项目成功概率同时对银行期望收益和农户期望收益都产生影响两种不同情形的假设下,建立了相应的农户信用贷款决策模型,给出了两种不同的银行最优贷款利率机制.本文还举出实例,针对5级分类中农户不同的信用等级以及相应所获得的银行贷款授信,设计了4组不同的组合数据,分别在贷款申请金额、农户自有财富、银行最大可接受的贷款损失比以及农户项目期望收益率发生不同的变化时,农户最优项目成功概率以及银行最优贷款利率发生的变化.讨论了在银行不同的贷款利率下农户项目净期望收益率的变化以及农户项目期望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3.
传统报酬契约的机制设计以委托代理模型为依据,并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加以分析、讨论。实证研究认为,委托代理模型中决策者的行为偏好更符合累积前景理论假设,即委托人与代理人均会依据不同预期收益呈现相应的风险偏好,并对收益的概率估计赋以非线性的决策权重。本文引入累积前景理论重构报酬契约模型,通过构建价值函数、决策权重函数,设置参照点,研究委托人、代理人均无明显风险偏好表征下的决策行为。模型结果表明,在参照点为0的情况下,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与自身风险态度系数或决策权重系数无关;在信息透明情形下,委托人制定的最优利润分享系数,完全由自身的风险态度系数与决策权重系数决定。据此,本文提出系列激励机制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代理人自利行为下的最优激励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线性契约委托代理框架中引入代理人的自利行为,主要从隐藏收益和在职消费两种自利行为视角分析代理人的自利行为对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发现,代理人隐藏、转移收益自利行为降低了最优激励契约业绩薪酬系数.代理人在职消费自利行为提高了最优激励契约业绩薪酬系数.说明代理人不同自利行为下,委托人提供的最优激励契约是不同的.从代理人的最优努力程度来看,代理人的自利行为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努力水平.研究表明在当前我国企业薪酬激励制度背景下,代理人的自利行为可能表现为一种自我激励机制.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目前薪酬激励扭曲的后果和未来薪酬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违约风险下的信贷决策模型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违约风险下的信贷决策模型与机制,通过以银行个体合理性和激励相容性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在考虑违约风险和项目成功概率条件下的信贷决策模型,分别给出了基于抵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策略下的信贷决策机制,探讨了信贷配给机制与无配给机制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在信贷出现配给时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和有抵质押贷款的条件.最后运用实例详细分析并讨论了不同违约概率条件下企业项目成功概率对银行期望收益的影响,得到了银行相应的贷款临界值和在不同项目成功概率条件下银行最大可接受的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非抢占式M/M/1排队系统为背景,以企业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基于顾客异质性(单位时间等待成本不同)将顾客分为两类,针对顾客的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服务提供商最优定价策略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优先权顾客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优先权定价,然后研究优先权顾客和普通顾客同时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和相应的优先权定价。研究表明:仅考虑优先权顾客的心理期望等待时间,企业应通过提高优先权定价来获得最优收益;当优先权顾客和普通顾客同时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时,企业仍然采取提高优先权定价的策略,若普通顾客的价值大(获取服务的基本费用大),企业应对普通顾客提供一定的折扣来消除其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增加企业收益;如果普通顾客的价值较小,企业应“有意”流失部分普通顾客,吸引更多顾客到优先权队列获取服务来获得更多收益。本文研究对于服务提供商在考虑顾客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基础上设置最合理的队列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具有多个代理人的机制设计问题通常讨论代理人之间的竞争关系,并且假设代理人的行为不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和代理人的偏好只追求自己收益最大化而不考虑他人的收益。然而在实践中存在大量多个代理人之间可能合作的现象,并且代理人行为受情感因素影响和采用公平偏好。本文考虑人的行为受情感因素影响下,探讨信息不对称下具有公平偏好的双代理人选择竞争或合作行为时的委托代理问题。给出了激励代理人竞争或合作的条件、提出了代理人选择合作后的分配方式以及分析了人的情感因素和公平偏好对信息租金的影响。在不同偏好下得到如下结论:(1)代理人选择竞争时均有更大的最优努力水平。(2)激励代理人竞争或合作的条件会随着公平偏好而发生改变。(3)竞争系数、单位产出带来的收入、自豪强度越大,信息租金减少量越大;嫉妒强度、同情强度越大,信息租金减少量越小。(4)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将促进代理人合作。研究结论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社会生产生活中委托人需要激励代理人去竞争或合作的两类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顾客异质性(单位时间等待成本不同),服务提供商通常对顾客采取分类服务策略,然而分类服务会引起服务系统中不同类型顾客之间等待时间和服务价值的差异性,从而给顾客带来心理上的不公平感,进而引起顾客在服务系统中的流动和转移,进一步影响企业收益和社会福利。本文针对非抢占M/M/1服务系统顾客分类情形为背景,由两种顾客之间期望等待时间的不同和公平偏好参数相结合构建普通顾客的公平心理效用模型,以垄断型服务系统为背景,分别从企业收益、社会福利与顾客效用三个视角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服务提供商应对顾客采取可观测型的分类服务机制来获得最大收益;从社会福利视角,服务提供商应对顾客采取不可观测型的分类服务机制;从顾客效用视角,服务提供商应取消顾客分类服务,仅保留普通顾客。最后同现有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拓展研究。本文研究对服务提供商采取合理的服务机制及相应的服务定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概率统计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是本质的、不能消除掉的角度出发, 研究了Knight不确定下连续时间委托-代理问题, 其中主要考虑了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对契约执行过程以及契约存续情况的影响.首先, 建立了代理人延续价值以及委托人预期利润的动态方程.其次, 运用次线性期望下的随机最优性原理, 以更加准确、深刻的方法去刻画实际委托人和代理人经济行为, 进而得到委托人效用值函数的Hamilton-Jacobi-Bellman (HJB) 方程, 并求得委托人对代理人最优支付以及代理人最优努力水平的表达式.最后, 通过理论解的数值模拟, 分析了Knight不确定对委托人和代理人最优策略以及最优契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激励机制与代理成本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现代经济学公平偏好理论,通过扩展双代理人与注入刻画代理人之间关于收益比较的横向公平性偏好因素,改进传统经济学纯粹自利性假设下的单代理人的HM模型,设计包括横向公平偏好因素在内的新委托-代理激励机制,并分析非对称信息下的代理成本.结果显示:为了降低"道德风险",委托人无需采取监督与控制的办法,只要雇佣横向公平性偏好程度尽可能高的代理人,就会尽可能减少代理成本,增加委托人的期望收益,这为解决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由于信息非对称所带来的高监督成本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公平偏好与锦标激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合约理论认为代理人具有公平偏好,会关注自己的物质收益与他人相比是否公平,因而试图建立包含公平偏好的最优激励合约.在锦标激励中,这种公平偏好一方面是由于参与约束效应会降低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激励相容约束效应提高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参与约束效应占主导作用,在最优的锦标激励制度下公平偏好会降低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和委托人的期望收益水平.因此积极识别员工的公平偏好对企业制定恰当的锦标激励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风险偏好的过度自信代理人薪酬合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过度自信心理特征纳入到经典委托代理框架,从代理人过度自信程度、代理人的风险偏好、努力-产出不确定性、努力可观测性、保留效用几个角度,构建了多个不同的委托代理情景,分别分析了委托人提供不同形式合同、代理人付出不同努力水平时他们的期望效用,从而考察在各种情景下委托人应怎样为不同类型代理人设计薪酬合同,激励代理人付出努力,以实现委托人和代理人决策组合的帕雷托最优.结果表明,对不同过度自信程度及风险偏好的代理人,委托人提供的合同形式大不相同.这不仅从行为的角度拓展了经典委托代理框架,而且为委托人设计薪酬合同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当前社区医院首诊而后向上转诊系统中医疗资源利用严重失衡的现状,研究了我国医疗转诊系统的服务能力设计与定价问题.通过建立一个排队和博弈的集成模型,分析了延时敏感病人选择行为下,三甲医院以利润最大化、社区医院以服务人数最大化的不同目标的竞争均衡.发现社区医院的最优服务能力随政府的补贴递增、三甲医院的诊疗费在政府补贴超过某个阀值时开始下降.结果表明政府的补贴政策是医疗转诊体系优化设计中有效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研究复杂不确定环境下如何设计最优合同,以激励代理人减少项目持续期限。在代理问题中,以往的数量研究大多使用随机变量刻画项目参数和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项目参数和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不能被历史数据获得,而必须由专家进行估计。运用不确定变量刻画专家对这些参数的估计,并且证明这样做是合理的。通过应用不确定理论,提出复杂不确定环境下考虑代理人通过努力减少项目持续期限的最优代理合同模型。之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给出了该模型的确定性形式。此外,对是否考虑代理人不确定努力的最优合同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委托人在考虑代理人不确定努力程度的合同中得到的期望收益不低于在没有考虑代理人不确定努力程度的合同中到的期望收益。最后,为了更好地展示模型的应用,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并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顾客可以自选末端交付方式和配送时间窗的情境下,为及时决策是否接受顾客配送订单,构建了城市配送动态订单接受决策框架,定义了配送路径预规划、配送需求评估、订单接受策略调整和路径全局优化四个阶段,建立了基于时间窗偏差阈值的配送需求评估方法,设计了全部接受、交付方式静态分配和服务选项动态分配三种订单接受策略调整算法。仿真表明:服务选项动态分配算法能够获取更高的利润,在单批次配送任务较多的情形下还具有更好的时间性能;随着时间窗宽度逐渐增加,自提柜交付收益和行驶里程逐渐减少,而送货上门交付收益和利润逐渐增加;时间窗偏差阈值对配送服务利润影响明显,但不存在趋势性关系;仿真算例显示,送货上门交付收益较高的时间窗偏差阈值,往往会获取更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16.
考虑时间序列关联的订单选择决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计划期的订单之间有可能存在时间序列关联,而现有生产计划模型大多不考虑这一关联关系对订单选择决策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以按单生产方式为背景,基于时间序列关联规则,建立了一个权衡当前与未来利润的订单选择决策模型,而将不考虑时序关联关系的订单选择模型作为比较研究的Benchmark问题.在数值仿真实验中,设计了一个动态随机的订单到达流,采用分阶段求解策略,以权重优先算法针对不同决策情景,分别基于两个模型进行决策并比较其决策结果.数据显示,在订单流中存在关联性的情况下,考虑时序关联关系的决策模型较优,证明在生产计划中考虑需求在时间方向上的关联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现有讨论委托代理问题涉及将不同时点收益和成本折现时,几乎毫无例外的选择唯一能代表时间偏好一致的折现函数—指数折现.本文放松时间偏好一致这一假设,选择能反映时间偏好不一致的准双曲折现函数一ββδ作为代理人折现函数,分析收益由努力程度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代理人的成本和收益发生在不同时点时,委托人如何制定激励合同使得代理人努力工作且委托人获得最大利润.研究发现,最优合同与代理人的现期偏好参数β和对未来现期偏好参数的认知β有关,委托人从时间偏好一致的代理人获取的利润高于时间偏好不一致的代理人,从悲观部分幼稚型获取利润小于成熟型,但从成熟型和乐观部分幼稚型获取的利润相同.  相似文献   

18.
研究按订单生产(make to order,MTO)模式下随机订单的准入策略.本文提出的准入决策方法分为两步,首先在考虑随机订单的不同属性基础上,采用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方法计算新到订单与理想订单的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订单的综合收益,从而对新订单进行分层排序;其次采用MDP(Markov decision process)模型分别计算接受和拒绝订单的期望收益,从而决定是否接受该订单.研究发现,当市场需求接近或大于产能时,企业可从订单分层中获益;反之,市场需求显著小于产能时,分层不会带来额外收益.企业分层收益随需求增加或产能减少而递增,且与生产前置期呈倒U型关系.数值模拟发现,订单分层越精细,收益越大,且分层数约为需求与企业产能的比值时,订单分层收益接近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网络欺诈环境下3种拍卖方式的投标均衡和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淑娴  钟斌  胡培 《管理学报》2009,6(3):321-326
针对英式拍卖、首价密封价格投标拍卖和次价密封价格拍卖的特点,以及欺诈的网络环境中3种拍卖方式下最可能出现的欺诈类型,分析了诚实投标者赢得拍卖的概率和其贝叶斯纳什均衡投标策略.数值计算了这3种投标方式下的投标者期望收益和拍卖方期望收益损失.通过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到欺诈环境下,分别采用这3种拍卖方式时,投标者期望收益和拍卖方期望收益损失和投标者人数、欺诈概率、投标者估价函数等关系的一般结论.同时也表明,在欺诈的网络环境下,采用英式拍卖,投标者将获得最大的期望收益,而拍卖方也将获得最小的期望收益损失,所以,英式拍卖在网络欺诈环境下仍然是一种流行的拍卖方式.  相似文献   

20.
乔恒  邱菀华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Z1):224-227
以收益等价原理为基础,在独立私人估价模型假设下将四类基本拍卖形式与两类全支付拍卖形式进行对比研究.依据买者的均衡期望收益、卖者的均衡期望收益和均衡期望报价这三个指标,给出了排序关系.得出了报价虽然不同,但不同拍卖形式中买卖双方期望收益等价的结论.并将收益等价原理用于均衡策略的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