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视觉文化的影响和网络传播的推动下,网络表情符号作为网络世界独具特色的视觉文化现象之一,是考察青少年网络文化的重要文本和视点.青少年作为全球化影像最主要的消费族群,创造并倡导了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并迅速成为他们创造和构建新的生活方式、文化态度、价值观念的新途径.他们通过网络表情符号重新构建属于他们的身份与认同,并以此进行诠释与解读.网络表情符号在青少年族群中的流行和传播,深刻反映出文化变迁、社会区分和社会整合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人格是当代社会的人格类型,流行文化是青少年主体性人格形成的文化背景。流行文化淡化了正统文化的权威性,强化了青少年的自我实现、自我认同及个人本位愿望,对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指引与暗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建构亲密关系与接入社交网络的代码,有助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建立。青少年会在社交场合选择使用手机作为自我隔绝的一种途径,造成“在场的缺场”,却与外部空间的他人产生认同。手机虚拟社区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青少年社会认同的实践过程。青少年借助手机消费来表达和传递意义,表现其生活方式,建构身份并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但他们容易被消费欲望所俘获,从而导致自我认同的感官化和肤浅化。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消费主义思潮围困下,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呈现新的样态特征,呈现出一定的行为动机的庸俗化倾向、内容择取的娱乐化偏向及产品形式的符号化转向。当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容易从多元文化观念入侵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市场,符号价值营销消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主体性,以及媒体舆论过度介入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决策。分析影响青年网络文化消费的多重因素,引导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健康发展,应坚持以思想引领为宗旨,以完善内容供给为手段,以主体素养提升为目标和以空间治理为保障,提出对满足青年文化需求和激励其成长成才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品消费,是指消费主体通过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文化商品以获取精神需求的行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青少年的身心的特点、国内文化从业人员对西方文化的模仿和话语平移、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等原因,在青少年中形成了消费西方文化的热潮。这股热潮在开阔青少年的视野、拓展其知识和丰富其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情操起到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情消费、攀比性消费、博彩消费等方面,使得其俨然成为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主角。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及乡俗的影响,农村居民在消费行动中呈现出明显的非理性化特点,而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商品经济观念对其不良消费习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消费对农村居民具有特殊的文化“功用”,农村居民借助于消费行为来追求他人认同、他人尊重、自我心理满足以及宿命式的发财的梦想,因而农村居民在超负荷的消费活动中既是主动的又有很多无奈。故而,为农村居民提供习俗性消费项目操办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可以在尊重民俗的前提下革除陋习,将农村居民从沉重的“人情消费”包袱中解脱出来;以公益广告为载体,为农村居民提供符合他们生活实际的消费价值理念,有利于抵消消费主义的侵蚀;以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论为理论指导,引导农村居民在从事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的过程中获取幸福和满足,有利于以劳动热情消减无益于自身现代性发展的不良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作为一种技术赋权下的文化商品与文化载体,已经成为现代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塑造和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社会化过程。在对“00后”流动青少年文化消费现状开展调查后发现,流动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呈现科技和网络依赖,但教育发展型文化消费水平较低;新媒体逐渐成为流动青少年文化资本培育的重要途径;家长对子女使用新媒体缺乏有效的教育与引导。可以创设文化消费公共机制,通过公共服务支持与公益赋权,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增进原生家庭文化资本、家校社协同共育、公共文化数字化阵地建设等策略,促进流动青少年在教育发展型文化消费、主体文化资本与高雅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在台湾的建构与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肯定台湾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青少年次文化既属于文化的一环,则理应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获得应有的尊重。其实,青少年次文化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开展非常重要。透过在次文化团体中的归属感,青少年获得其自我认同的重要能量,并形成个人的人格。台湾建构多元文化的教育政策,应把尊重火星文为代表的次文化作为落实多元文化的起始点,台湾对火星文次文化要坚持中立性原则和宽容原则,以引导的方式去面对火星文这个青少年次文化,真正尊重和宽容青少年的次文化,才能落实多元文化社会的宽容诫命,以实现多元文化的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9.
文化消费是高职院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重要途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主导学生高雅文化消费,提高学生文化品位,促进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影《小时代》系列以进行时的方式讲述了四个少女的青春、梦想,体现了小时代视阈下的“中国梦”叙述。与宏大叙事相反,它是一种“小”叙述,是后现代主义文化中的“小”叙述,它并不反抗体制,甚至某种程度上,不自觉与体制达成共谋。它也是消费时代的小叙述。《小时代》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选择“郭敬明”为经典的青少年群体在消费文化浪潮中的主体地位和话语诉求;郭敬明的小说和电影,成为了这群青少年最佳的自我替代性叙述文本。电影《小时代》的粉丝中,以女性青少年居多,某种意义上,《小时代》是中小城市爱做梦的女性青少年的欲望替代叙述,它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城市形象建构、镜像语言风格与“酷”行为模式四个方面,塑造了当下女性青少年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1.
圣诞文化是随着基督教传入并逐步在中国语境下所形成的异质文化现象,尤其是在 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历史情境下,圣诞文化方兴未艾。相对于本土文化,这是中国基督教 信徒构建的"他者"。换言之,他们用中国现世的此岸性来弱化西方意义上的彼岸性,以减 轻当下世界所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要面对的文化环境之一,它正在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进行全面渗透。作为娱乐性、商业性、政治性的文化符号,大众文化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与交往的一种媒介,并且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行为表现。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不可回避,研究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个性的外部表现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具有动态性特点,当今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强调和张扬。在当代审美文化中,大众的个性不能代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其本质是消费经济构建出来的伪个性。时尚和流行文化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使得大众在消费语境下将个性转变为身份认同等多种社会需要,在它们的背后是复杂的消费逻辑,只有明晰消费经济的本质才能解放个性,祛除大众受到的审美蒙蔽。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环境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成长起来的大众文化,以无所不在的形式和无孔不入的方式强有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成为当代青年学生成长必须经历的客观环境。通过对大众文化对青年学生产生有利与不利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消除不利影响的措施,从而达到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校园里的后现代文化现象随处可见,并逐渐渗透于大学生的生活、行为方式,致使大学生思维有了后现代倾向。由于大学生对后现代文化现象的盲目接受,大学生的荣辱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大学教育中需要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引导作用,并对大学生进行内隐性的价值塑造。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的文化消费形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人们一方面拒绝传统的文化消费形式 ,一方面却陷入当代文化消费中无所适从。人类传播方式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口语文化 ,2 .印刷文化 ,3.电子文化。“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正在削解“精英文化”“主流文化” ,文艺工业化、商品化使文化消费更为便捷与符合人性 ,同时也在诱导人性的堕落 ,人们情愿相信虚拟的世界而不愿面对现实。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文化艺术 ,要么战胜虚无 ,抵抗庸俗 ;要么放弃立场 ,自我消亡。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是城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受传统文化、地域经济及老年群体自身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城市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各异,但具有同质化趋势。以天津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知,除老年街舞、棋牌、拳剑及骑行等休闲锻炼形式外,剧院戏曲、茶馆相声、街头曲艺、民俗等传统文化是老年人主要的公共文化消费形态,并且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老年人扮演了消费者与传承者的双重角色。在老龄化社会,根据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及消费需求构建当代城市公共文化体系是老年人事业和城市公共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说明地方大学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互动效应。绍兴文理学院承传越文化之“发愤图强”精神、“经世致用”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名人精神,并经过批判和文化过滤,培育和凝炼成“修德、求真、图强”的校园精神。学校以百年校史积淀的文化精神熏陶培养人才,同时也影响社会,发挥了学校对于地域文化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强化作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传媒大众文化对艺术消费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的勃兴是后新时期当代文化的重要表征,这与社会转型、市场运作、传媒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的消费需求息息相关.大众文化在消费社会中借助电视、电影、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为大众消费者大批量地制造了世俗化、时尚化的文化产品.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形成"共谋"关系后,对大众艺术消费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治文化的历史转型即由专制政治文化向民主政治文化的历史变迁.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理性超越,开启了中国政治文化历史转型的先声;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民本思想又成为中国人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中介和桥梁;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人性解放运动,提出了全面改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任务.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加快,我们要弘扬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在消除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的同时,改造和利用民本思想,并与民主文化相融合,这是实现中国政治文化历史转型的重要途径.那种企图用所谓"新民本"思想作为政治文化建设目标的想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倒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