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审视《1984》,其女性角色之形象特征从两个方面被构建:首先,在小说中被以老大哥为代表的现代极权主义构建;其次,男性叙事者本着男性中心思想预设了这些女性的形象特征。《1984》中的女性形象处于一种被双重塑造的处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速公路突飞猛进的发展,高速收费员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尤其以女性居多。高速收费员代表的不仅是个人的形象,高速公路的形象,甚至代表的是一个省、一个国家的形象。本文探讨了高速公路女性收费员心理发生变化的三个主要原因,从六个方面指出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3.
以伟大母性为代表的阿尼玛原型和以妖艳狐狸精为代表的阿尼玛原型都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她们一个伟大神圣,一个妩媚诱惑,是男性无意识当中的阿尼玛幻化出的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在中国众多小说中,这两种原型普遍存在,代表了男性无意识当中对女性既端庄又妩媚的双重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莫里森的《秀拉》看美国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两难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拉》(Sula)是托妮·莫里森 (ToniMorrison)写作生涯中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 1919至 196 5年的美国为大背景 ,黑人聚居区伯特姆 (Bottom)为具体语境 ,以秀拉 (Sula ,反传统美国黑人妇女形象代表 )和内儿 (Nel,传统美国黑人妇女形象代表 )少年及青年时期的友谊为线索 ,通过对两个形象的并置和交叉 ,展示了两位黑人女性追寻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同时也揭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追寻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画报中刊登了大量女性形象。其中有很多内容专门针对女性读者,因而很难从"供男性注视"的角度来分析。作者将这些女性形象分为叙述性图像和展示性图像两类,进一步应用阿尔都塞关于国家意识形态的相关理论,对展示性图像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国家意识形态以自然化的方式寓于画报女性形象之中,在实现大写主体(以"新女性"形象为代表)对小写主体(即画报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召唤过程中,实现教化国民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解读《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阐释论析了西欧近代史上的两种民族主义:即以法国为代表的民主主义的民族主义或称政治民族主义和以德意志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或称防卫型民族主义。前者随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发展,后者则意从文化上统一处于分裂的德意志,将文化民族主义作为德意志政治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先导。  相似文献   

7.
以女性形象的塑造为突破口,从女性形象的总体特征及女性形象塑造的意义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土匪小说指出了小说文本因为有了这些女性而表现出来特有的审美特质及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旧约圣经》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折射出父权制文化中男性作者贬低女性的倾向和对女性所持有的矛盾心理。从文化的视角对《旧约圣经》中的120位女性形象进行认真梳理和立体扫描后发现,只有位居两极的女性进入男性话语的中心:一极是以被刻画成导致大英雄参孙身亡的"淫妇"大利拉为代表,另一极则以被塑造成"贤妇"形象的路得为代表。贤妇形象的塑造或许可以缓解父权制《旧约圣经》中女性的不幸与悲哀。  相似文献   

9.
《名利场》是著名的批判主义小说,通过塑造两个处于不同阶级、人生理想不同的女性形象,生动立体地描述了维多利亚时期资产阶级固化的丑恶现象。两个女性形象分别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两类不同的人,作者用她们的思想、选择和最终的命运,为读者清晰地呈现了人的不同选择所能够导致的后果,具有比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并借由两位女性形象表达了对于拜金主义的批判:追名逐利终究只是虚幻,对不正确的社会现象愚忠顺从只会令自己成为牺牲品,以及只有正确科学的社会形态才能塑造出良好的民众。  相似文献   

10.
曹禺先生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既有以侍萍、愫芳为代表的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的传统型中国女性,也有以蘩漪和陈白露为代表的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充满现代气息的异类女性形象,正是在这类女性形象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女性境遇的深切体验和对女性命运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1.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崇德和《金瓶梅》张欲不同,以《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为代表的明代神魔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菩萨和妖魔两类,甚至妖女也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表现出作者女性观的矛盾二元性,显示出它们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英国女性的代言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论述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变迁 ,重点介绍了简·奥斯丁 (JaneAusten)和乔治·艾略特(GeorgeEliot)两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长期以来 ,女性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处于男性的支配之下。以 1 9世纪的简·奥斯丁和乔治·艾略特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开始以全新的视角 ,从纯粹女性的角度来探讨女性问题。在她们的作品里 ,女性虽然仍摆脱不了男性社会对她们的影响 ,但已不再是一味地顺从。以作者和其作品中女主人公为代表的女性 ,为使自己能在男性社会争得一席之地 ,开始了强烈的反思 ,并不断地为争取女性的权利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13.
周邦彦和姜夔作为北宋与南宋恋情词代表作家,词风相近。但清真词偏于"质实典丽",白石词偏于"清空骚雅"。以清真与白石的恋情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两家恋情词的情感类型及词中女性形象的异同,着重对比两家恋情词艺术技巧,从章法结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色三个方面探讨其中差别。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瞿秋白是中共早期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研究的代表。他从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高度,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学说与世界历史观为指导,精辟地论析了资本主义国际化的必然性、资本主义国际化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实现、资本主义国际化与近代中国国情及中国革命、从资本主义国际性认识资本主义等问题。这些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仍具有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非洲裔女作家,她创作的《爱》是一部充满爱恨交织的复杂小说。首先分析了《爱》当中女性形象对于两极分化的突破,然后对L的形象所代表着一种真正的爱、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仁慈与关怀,以及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爱的救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L这个女性的形象,最后剖析了《爱》当中的天使即梅的悲惨形象,重点分析其悲惨女性形象的层次性,以及这个悲剧女性形象背后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这些女性形象,从而对莫里森笔下女性形象的深邃性、多层次性有着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明清戏曲美学理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戏剧理论史上具有先进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明代戏曲美学的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教化说”的完善与背离之争,丰富和提高了戏曲创作论;二是以汤显祖、沈王景和王骥德《曲律》为代表的对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精细研究。清代戏曲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以李渔《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等为代表的戏曲美学的理论化、体系化;以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点为代表的对戏曲美学的核心问题———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入探讨。明清戏曲美学理论可分为三部分:戏曲创作论、戏曲表演论、批评鉴赏论  相似文献   

17.
以《水浒传》和《金瓶梅》两部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内在精神脉络为轴线,从女性贞节观念、婚姻自由、尊重情欲三个方面出发,试图对两部作品的女性观进行比较,论述《金瓶梅》正逐步扬弃《水浒传》所颂扬的传统的女性观念而不断向宏扬女性人性解放的女性观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花间词的艺术朱恒夫从艺术的角度,历来词论家把许多花间词人分为两大家,各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这样的分法是符合实际的.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派词人有:皇甫松、魏承班、张泌、牛峤;以韦庄为代表的另一派词人有:李、孙光宪、顾、欧阳炯。另外还有一些词人,其词个...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刻揭示<书谱>接受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运用通变思维,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视角,鉴赏、批评和运用三个层面,论析了<书谱>对书法艺术审美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深刻阐释和准确把握,为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是一位善于把握和表现男性世界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斥了硬汉形象,但也不乏生动的女性形象。《雨中的猫》是海明威的极少数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海明威在小说中不仅对男性进行鞭挞,表现对女性处境的同情,甚至还透露出其对女性意识的理解。本文从拉康著名的“镜像理论”从发试图论证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是通过她所建立的两个镜像关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